关羽青龙偃月刀真有八十二斤?专家:只有18斤,真相令人意外!

文摘   2024-09-18 18:08   天津  

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参考文献已在文末列出,请知悉!

古代武将的力量与武器重量

古代打仗时,武将好像都是大力士,舞动几十斤重的家伙事儿轻轻松松的。

历史武器的真实重量经过深入的考古研究,更多证据显示,历史上的武器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沉。

 

关羽青龙偃月刀的重量之谜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好多文学作品里都说有八十二斤重,但在贵州马家寨古墓出土的跟青龙偃月刀差不多的大刀,才十二斤左右。

如此之大的差距让人不禁怀疑,历史上关于武将兵器重量的记录是不是真的。

 

古代计量单位的差异

要知道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和今天大不同,比方说,汉朝那时候的一斤,相当于咱们现在的220克左右,而眼下我们说的一斤可是足足500克。

这中间的差别可不是一星半点,也就导致了大家对古代兵器重量有些误会。拿关羽那柄著名的青龙偃月刀来说,按那时的斤两算,可能实际上就18斤上下,并非传说中的82斤重。

 

重新认识武器重量与英雄形象

这么一换算,我们对关羽战场上挥舞的分量就有了更贴近实际的想象,同时也能理性探讨他是否真的拥有超乎常人的力量。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有争议,项羽的霸王戟也常被说是很重的兵器。

项羽霸王戟的重量

据说在江苏宿迁的项家宗祠里保存着一把霸王戟,重达130斤。可要是按秦汉时的计量系统算,这把戟实际只有60斤。

就算60斤对一般人来说还是很难用,对于项羽这样的英雄豪杰来说,好像也没什么奇怪的。

 

出土文物揭示的武器重量

根据出土文物可知,古代士兵和将领们所使用的武器重量普遍较轻。

就拿常见的环首刀来说吧,一般也就3斤左右。

而明代官员所佩戴的三尺长剑,其重量甚至不足800克。

至于比较沉重的锤状武器,像是李纲所用的锏,也才6公斤左右。

这些武器之所以被设计得这么轻巧,主要是为了让武将和士兵在战场上能够持久使用。

毕竟过重的武器不仅难以灵活操作,还会让使用者很快就感到疲惫不堪。

 

文学作品中的武器重量夸张

小说和传说中往往为了渲染英雄的神勇形象,将武器的重量大幅夸张。

英雄人物手中的武器动辄重若千钧,以此彰显他们的非凡之力。

就拿我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吴三桂来说吧,他的力大无穷可是出了名的,据说他舞动的大刀足足有12斤,这在当时的兵器界已然是重量级的存在。

古代武器与现代研究

而放眼世界,这样的重量级武器其实并不孤单,比如那些陈列于各大博物馆的西方古代骑士所用的重型骑枪,也有不少达到了20斤上下。

 

重型兵器的实战应用有限

话又说回来,这类沉甸甸的家伙事儿,在实战中其实不是那么吃得开。

现代研究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兵器过重,战斗的灵活机动性就会大大受限。

试想,一个武者在紧张激烈的对抗中,既要防又要攻,手里要是提着个大家伙,那可真是费劲。

因此,尽管重型兵器看起来气势如虹,但在真实的战场上,它们的应用场景颇为有限。

 

反观历史留下的文物和记载,不难发现,古代战场的智慧更多体现在轻便设计上,确保士兵能长久作战,灵活应变,这才能在漫漫征途中立于不败之地。

战马的载重能力与武器选择

另外战马的载重能力也是武将挑武器时要着重考虑的点。在古代,一匹训练有素的战马肩上通常担负着100130公斤的重任,这还没算上武将本人全副武装后的重量。

那时一身铠甲加身的勇士,体重大概也逼近100公斤了。

若是再让马儿背上几十斤的重型武器,无疑是对它们极大的考验,甚至可能危及战场上的安全与机动性。

 

正因如此,精明的武将在挑选心头好的时候,总会权衡再三,避免让自己的武器库中出现那些虽显威猛却让坐骑不堪重负的大家伙。

武将训练与实际战斗武器

毕竟,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保证人马合一的敏捷与耐力,远比单纯追求武器的震慑力来得更为重要。

考古学家发现,古时候很多武将为了提升力量,常常拿超重的武器来锻炼。

他们平常就舞动那些超重的家伙,这样到了战场上,再用轻点的武器就能挥洒自如了。

 

吴三桂的那把大刀就是个例子,虽说平时练的刀可能有12斤以上,可真正打仗时用的兵刃却要轻巧多了。

重型武器的礼仪与象征意义

另外考古学研究证明,很多被视为重型兵器的东西,其实不是专门为打仗制造的。

很多沉重的刀剑实际上是礼仪上用的礼器,主要是用来展示身份或者在重要仪式中使用。

青龙偃月刀虽然看起来很威风,但它的实际作用更多是象征意义上的非实战兵器。

这种情况在不少历史时期都有出现,尤其在清朝时,青龙偃月刀甚至变成了检验武状元体力的工具。

 

总结

在我看来,我国古代将军手里的家伙什儿,分量可能没大家伙想象的那么唬人。

小说里头、传说里边儿动不动就吹嘘什么重兵器,大多是为了戏剧效果加码的。

实际上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兵器讲究的是威力与机动性的双重保险。

 

轻盈又致命,这样才能保证那些将领士兵在纷乱的战局里游刃有余,持续作战不掉链子。

至于文献里动不动就提几十斤、上百斤的大宝贝,很多不过是文学修饰或是仪式上的摆设,实战?不太靠谱!

考古发现对武器重量的启示

随着这些年出土文物一件接一件,咱们对古代兵器的真实重量有了更靠谱的认知。

 

这些 “活历史” 摆在眼前,足以让我们更接近真相,不再轻易被小说里头那些添油加醋的情节带偏了。

说到底,在冷兵器主宰的年代,拼的不只是力气大、武器沉,技巧和持久力那才是硬核。

参考资料:

中华冷兵器 2022-07-14

古代武将,真能举着几十斤的武器战一天?出土文物揭秘兵器重量

https://k.sina.cn/article_5823644050_15b1dc192019014j3v.html?from=mil

老寇论历史 2024-03-15

出土文物揭秘兵器重量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B8QP7V05566SIC.html


走近历史的馒头
传播优秀历史文化,以史为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