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日子里,李宗仁并没有过上舒适的生活。作为一名曾经的大人物,他几乎时时刻刻都处于被监视的状态,经济上也十分拮据,生活艰难。这段时间里,李宗仁开始萌生了回国的念头。叶落归根的情怀,以及对新中国的憧憬,促使他最终下定决心回到祖国的怀抱。
李宗仁回国的决心不仅来自于他的个人愿望,更受到新中国对归国将领的政策感召。我国政府积极宣传政策,欢迎那些愿意回国探亲、学习和参观的人士。李宗仁通过秘书程思远表达了回国意愿,并带回了一批文物,尽管这批文物大部分是假的,但我国政府仍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1965年,李宗仁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祖国。这次回国之旅,他选择借口去欧洲旅游,再乘飞机回国。周恩来总理亲自率队迎接了李宗仁,表现出我国政府对这位曾经的敌对将领的重视。李宗仁回国后的心情非常激动,尤其是在得知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感到无比自豪。
回国后,李宗仁不仅感受到了祖国的诚意,也看到了国家的巨大变化。第二年,主席邀请李宗仁登上天安门城楼,这是主席第二次接见他。李宗仁当时踌躇满志,希望为国出力,他提出担任人大副委员长的请求,希望能在新的政治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李宗仁提出担任人大副委员长的请求并非没有根据。他认为,作为曾经的代总统,他的级别和资历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职务。相比之下,张治中和程潜都担任过人大副委员长,而李宗仁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明显更高,他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请求是合理的。
可是主席在听取李宗仁的请求后,婉拒了他的要求。主席认为,李宗仁之前的职务过高,担任副职显然不合适。作为曾经的代总统,让他担任一个副职,会显得不够尊重,也不符合其身份和地位。
更重要的是,主席认为李宗仁保持代总统的身份,更有利于统战工作。如果李宗仁放弃这个身份,转而成为共产党的官员,他在统战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会大大减弱。主席的考虑显示出其对统战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对李宗仁作用的高度重视。
第三个理由是,主席认为李宗仁在保持代总统身份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和身份,进行更为重要的工作。让他担任副职,不仅限制了他的作用,也不利于国家整体的统战策略。主席的这一考虑,显示出其对国家利益和李宗仁个人贡献的双重关切。
在听取了主席和周总理的解释后,李宗仁表示理解和支持。他深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职务和荣誉并不重要。李宗仁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继续为国家的统战工作贡献力量,这一决定也得到了主席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李宗仁在回国后的几年里,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事业努力工作。可是因长期的艰辛生活和健康问题,李宗仁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几年来,他虽然没有担任正式职务,但在统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9年1月,李宗仁因病去世,享年78岁。李宗仁的去世,不仅是他个人的巨大损失,也是国家的一大损失。我国政府和人民对他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并高度评价了他为国家和民族所做的贡献。李宗仁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传奇,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
总之,李宗仁在回国后提出的担任人大副委员长的请求,虽然被主席婉拒,但他为国家和民族统一事业所做的贡献,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他的经历和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