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邯郸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邯郸市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据专家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4条。人们耳熟能详的胡服骑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邯郸学步、围魏救赵、一枕黄粱等都出自邯郸。
不遗余力
【典源】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释义】
遗,遗留。余,剩余。形容把全部力量都使了出来,不遗留一点儿力量。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兵进攻赵国,赵孝成王拜廉颇为上将,率军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迎敌。交战不久,赵军节节失利,并阵亡了一名将领,赵孝成王十分恐慌,急忙召见大臣虞卿和楼昌商讨对策。
赵王说:“长平战事,我们不仅未胜,还失去了一员武将,我想再增派军队去长平抵挡秦兵,你们的看法如何?”楼昌说:“增派军队不如派大使去求和。不然,我们的军队将会被彻底消灭。”虞卿不赞成求和,不想让主动权操握在秦国手中:“我看现在不必去求和。主张求和的人,总以为不求和,军必破。其实,未必如此。大王,您说,秦国攻打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消灭我们的军队呢?”赵王叹了口气说:“这次长平之战,秦国不遗余力,举兵十万前来,看来是非要打败赵军才肯罢休啊!”虞卿说:“既然如此,秦国怎么肯收兵讲和呢?依我看应该派使者带着贵重的礼品去向楚、魏求援,楚王和魏王得到了赵国的礼物,就会答应支援我们。秦王以为楚、魏要和赵国联合起来抗秦,必定感到惶恐,那时再去和谈就好办了。”
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建议,而是派大夫郑朱带着珠宝去秦国求和。秦王接待了郑朱,安排他们在驿馆住下,郑朱让随从赶回赵国报信,赵王闻报后很高兴,于是又召见虞卿,得意扬扬地说道:“我已派郑朱到秦国去和谈,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呀?”
虞卿回答说:“和谈不仅不会成功,赵军的失败反而会来得更快。”赵王诧异地问:“为什么呢?”虞卿回答说:“郑朱是赵国的一位显贵人物。他到了秦国,秦王一定会借机宣扬他们的胜利。天下的诸侯也一定会向秦国祝贺,而楚、魏两国以为我们跟秦国和谈了,也就不会派兵援助了。在这种情况下,秦国无所顾忌,必不肯议和,所以说和谈不会成功。”
结果不幸被虞卿言中,自从郑朱到秦国后,和谈的事再无下文。不久长平之战爆发,赵国溃不成军,赵都邯郸也被秦兵包围了。秦军由于兵力不济,打算暂时从邯郸撤出,但提出赵国必须割让六座城池,方可与赵国和谈。
赵国的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赵王一时拿不定主意,又来征求虞卿的意见。虞卿说:“秦国这次进攻赵国,不遗余力,结果怎样呢?还不是疲倦而归吗?既然秦国已经攻战无力,我们却主动把六座城池拱手奉送给他们,等于增加他们的实力,岂不是帮助秦国进攻自己吗?假如赵国答应了秦国的要求,那么明年他们再来进攻,您又打算怎么办呢?”
赵王无计可施,急忙问虞卿:“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燃眉之急呢?”虞卿成竹在胸地说:“秦国向您要六座城池,您偏不给他,您可以把这六座城池赠给齐国。齐国和秦国一向有仇,齐王得到我们的六座城池,必然会出兵攻秦。这样一来,秦王恐怕要带着重礼,主动来向我们请求讲和。韩国和魏国看到这种局面,也必定会和我们共同抗秦。”赵王非常赞成虞卿的建议,派他去晋见齐王。果然不出虞卿所料,他还没有从齐国回来,秦国已派使者来到赵国讲和了。
来源 | 邯郸成语、丛台微视
邯郸巴士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