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暴雨诗歌,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一片汪洋都不见

文化   2024-07-19 12:17   广东  

风云雨雪是自然现象,是诗歌创作永恒的主题。古人写雨的诗歌可以说是多得不计其数。有春雨,有冬雨,还有秋雨。它们润物细无声,下得淅淅沥沥,非常地缠绵。

然而夏雨就不同,它们来得急,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那气势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疾雷破屋雨翻河,暴风骤雨,让人防备躲闪不及。

纵观历代诗歌,虽然写雨的很多,但写暴雨的却很少。只有苏轼能够把暴雨写得神形毕肖,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到一种惊吓和恐惧。真正是白浪滔天,一片汪洋都不见

《六月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东坡贬谪杭州期间游览西湖,时间正是六月盛夏,遇到疾风暴雨,他在望湖楼上看得非常清楚,于是把这个千年难遇的雨景记录了下来。

这场雨来得凶猛,它就是一个综合体。有乌云大风,有闪电雷鸣,还有沙尘雨点,更有湖面上翻滚的波浪。云层很厚,像黑色的棉花。它们拼命地奔跑移动,一会儿像山峰,一会儿像骏马。

随着云层的加厚,雨下起来了。雨就像瓢泼桶倒,雨点打在人扪身上感到疼痛,砸在船上,就像透明的珍珠跳来跳去。

这雨是一个犟脾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阵风突然刮过来,云也散了,雨也停了。从望湖楼往下一看,西湖都灌满了,波浪翻滚,水天相接。

苏轼这四句诗写暴雨,干脆利落,毫无拖泥带水,看不出诗人有什么议论和抒情。但一切景语都是情语,诗人豪放乐观,大自然的造化神奇,一切都在不言中。

《有美堂暴雨》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苏东坡有一次游览吴山有美堂遇到暴雨,他也用诗歌记录了下来。诗歌开门见山,头两句直入主题,只听得一声惊雷在脚底下响起,把正在山坡上游览观光的人们吓了一跳。

这个时候乌云密布,水雾朦胧,以致有美堂室内也是乌云弥漫,一片阴暗。座席上饮茶喝酒的人们用手使劲扇动,也赶不走眼前飘忽的乌云。

三四两句紧接着写有美堂外的大风大雨暴风真的是大力无比,那气势仿佛要把天边的海水吹得站立起来。瓢泼大雨驾着云层,已经跨过了钱塘江,急速地向杭州城进发。

五六两句写雨势凶猛异常雨珠落到湖面,就像棒槌在捶打牛皮鼓,蓬蓬蓬的响声让人恐惧。西湖一会儿就涨水了,仿佛玉液琼浆装不下,一下子都从酒杯里往外溢。

诗歌最后两句化用谪仙人李白的诗句,这雨帘又何异于庐山瀑布三千尺。如果让李白遇到这样的大雨,他醉酒后用这清凉的泉水冲醒提神,一定会写出更为精彩的暴雨诗歌。

苏东坡在上面的诗歌里把风雨写得这么惊恐,这么壮观,他纯粹是在写自然界的风雨吗?当然不完全是,咏物诗都是有所寄托的,寓情于景是诗歌的一个基本属性。

一般情况下,自然界的风雨,就是象征着人生的风雨。苏东坡在词作《定风波》中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有什么担忧害怕的,一件蓑衣就足可以应对了。

读书工
读经典,读诗词,读红楼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