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几年,那时候的我还很热衷于买买买,花钱毫无节制。
虽然和父母同住,但是我一个人的房间就足够拥挤了。
衣柜里的衣服太多,每次找一件衣服都特别费事;
书桌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籍,小摆件,文具用品;
连睡觉的床,床头柜也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毛绒玩具。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女主麻衣学生时期的家,一个塞满各种物品,连放脚站立的地方都没有。
我有些触动,难道我每天辛苦工作,就是为了把家里堆满“垃圾”吗?
于是,我决定过少物,存钱的生活。
1. 我经历了一段“扔”的生活经历
·
大家一想到极简生活,一想到断舍离,
第一件事,一定避不开“扔扔扔”。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原本还能用得到的物品,不经思考的扔了;
又或者,为了追求简约无物的空间,为了扔而扔。
但是,在我自己的这段经历里,我扔掉的90%以上的物品,我没有再想起过,也没觉得,生活有任何不方便。
扔东西,给我最大的感触是:
原来我真的花了那么多钱,买了那些“买来即闲置”,“买来就无用”的物品。
我是一边心痛,一边舍弃。
这也为我日后“少买”,上了一节生动的课。
2. 坚持“如无必要,不增实物”的原则
·
出一进一,是我购物最基本的原则。
既然我花钱了,我又想自己和家里保持舒适,和干净的状态。
那我肯定是真心需要,喜爱这件物品,才会去把它买进来。
那些我可能用得上,不花钱免费送给我,别人都在追捧的商品。
大概率,我都不会热衷参与进去。
因为我知道,不管是物品,还是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
轻轻拿起,随意链接很简单,但是放下,丢弃,割舍却耗费心血,神气。
3. 自己动手,看起来费事,却是另一种节省
·
例如,在很多事情上,不依赖于外界资源的便捷,而是选择自己动手。
小的事情来说,用旧的衣服,去缝制帆布袋;一面满是污渍的墙,自己买来腻子粉,粉刷成大白墙。
平常的琐事,每周自己写一周菜单,饮品,自己动手做饭。
很多人说,吃外卖更省力,省时间,还省事。
但我觉得,就算抛开健康,餐饮支出这两项重要的因素,
我们每天点外卖,一年365天,需要浪费多少塑料袋,打包盒,人工,物料…
我们大脑,每天本来就需要处理几十万的信息,
我不想,因为吃饭这件事,也让它在不停地做筛选,抉择,处理信息。
我更不想活成,被消费主义裹挟绑架的,千篇一律的“小白鼠”。
4. 我并没有那么依赖于任何物品
·
在《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女主外婆的去世,
也让麻衣思考自己哪天离开,会希望带走什么?
麻衣说,我只要带一个小包包,里面什么都不用装。
看完她说的这段话,我也在想,我并没有那么依赖于任何物品。
哪怕每天和我形影不离,比和所有人关系都亲密的“手机”,它也不一定是必需品吧,
而其他物品,是不是多了更是一种冗余,浪费,负担呢?
这么多年,我理解的“少”,除了有形的简约,更多的,也是内心的宁静,留白,无干扰。
图片/whiteillust
点亮【赞和在看】,日富一日!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