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Nature Communications!
文摘
2025-02-02 19:30
青海
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热学和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极端环境中的部件。然而,陶瓷材料的成型过程一直是其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与传统的金属和聚合物材料相比,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脆性,这使得其成型工艺复杂且耗时,尤其是在复杂形状的制备上。因此,如何在保证陶瓷性能的前提下,快速、可靠地成型陶瓷材料,一直是科学研究中的挑战之一。传统的陶瓷成型方法,如滑模铸造、注塑成型和3D打印,虽然能够制造复杂的形状,但这些方法通常存在长时间的制造周期、较低的生产效率以及材料性能受损等问题。例如,传统的注塑成型和3D打印过程需要在高温下进行长时间的聚合物去除,最终烧结后的陶瓷可能会出现性能下降。因此,亟需一种快速、高效且不损害陶瓷性能的新型成型技术。鉴于此,来自香港城市大学楊徵保团队在陶瓷成型领域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超快速陶瓷成型和烧结(USS)技术,成功突破了传统陶瓷成型的瓶颈。通过利用热机械场力,该技术能够在数分钟内将陶瓷粉末紧凑体变形并烧结成复杂形状。具体而言,该方法通过实施精确的热场来激活陶瓷粉末的最佳变形能力,并施加足够的机械载荷以引导变形。为此,研究团队采用了可编程碳毡焦耳加热器,这不仅能提供必要的热量,还能作为机械载体有效地传递外加载荷。该研究成功地利用USS方法制造了具有扭曲形状、弓形结构以及微图案的钛酸钡(BT)压电陶瓷。通过该方法,陶瓷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首先,USS方法具有较高的能源效率,每立方毫米仅需约1.06 kJ的能量,且加工时间仅为数分钟,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该方法避免了传统陶瓷成型中的高温长时间处理,能够在不牺牲陶瓷性能的情况下完成复杂形状的制造。该研究成果为陶瓷成型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解决方案,打破了陶瓷材料形状加工的传统局限,为陶瓷在更广泛应用领域中的推广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