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再发Nature子刊!

文摘   2025-01-26 07:30   青海  
氢丰富超导体,特别是笼型超氢化物,因其在接近室温条件下表现出的超导性而成为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超导技术的进步,氢丰富超导体在能源存储、量子计算和高效电力传输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与传统的超导材料相比,这些氢丰富超导体具有更高的超导转变温度(Tc),能够在较为温和的环境条件下发挥超导特性。然而,尽管其在超导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笼型超氢化物仍面临微观结构和电子-声子耦合(EPC)机制等未解难题,这些问题使得我们对其超导机制的理解仍处于探索阶段。

鉴于此,来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赵继民, Fang Hong & J. G. Cheng等研究员在该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通过结合超高压技术和时间分辨超快光谱技术,研究了超导体LaH10±δ的超导性质。研究人员在165 GPa的超高压力条件下,成功获得了该材料的超导能隙(Δ(0) = 53 ± 5 meV)以及电子-声子耦合强度(λ = 2.58 ± 0.11),为该材料的超导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该团队通过分析准粒子的超快动力学,揭示了强电子-声子耦合是笼型超氢化物接近室温超导性的关键因素,打破了传统超导理论在高温超导体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LaH10±δ展现出显著的超导特性,且该材料的高Tc超导性与强电子-声子耦合密切相关。

这项研究不仅显著推动了氢丰富超导体的实验探索,也为高压下量子材料的超快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通过此项突破性进展,研究人员成功验证了电子-声子耦合在高温超导中的作用,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碳谷
碳谷-聚焦绿色科技,共享可持续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