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我市把技工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稳就业促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聚焦主导产业、重大项目、重点群体和机制改革,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一体化技工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力推动全市技工教育和技能培训快速发展。如市技工学校累计承接各类培训1789人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2673人次,成功承办4届农民工技能大赛,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各县(区)工业园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2123人次。我市在市技工学校举办钦州市第十届农民工技能比赛中美甲师进行现场比武。
我市立足钦州“359”目标任务体系,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决策部署,着力推进产业链与技能培训链有效衔接,持续加大对绿色石化、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木材及纤维加工等5大钦州主导产业和县域产业工人培训力度,依托中石油、北部湾港钦州码头有限公司、华谊、桐昆、恒逸、中伟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鼓励规模以上企业面向企业内部职工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适应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技能人才。两年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9852人次,其中培训产业工人6211人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国字号”工程平陆运河建设机遇,先后在平陆运河灵山段、钦北段、钦南段建设3个招工就业服务站,通过建立项目建设用工岗位信息库、农村富余劳动力信息库、培训需求信息库,开展针对性培训、就业和送工服务,促进项目沿线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各县(区)人社部门根据平陆运河各标段用工需求,探索创新与用工需求相适应的培训模式,累计举办中小型机械设备操作等职业技能培训班63期、培训3143人次,免费带工送工1900多人。我市围绕坭兴陶、陈皮、荔枝、茶叶、猪脚粉等钦州特色轻工、农副产业,积极开展陶艺制作、陈皮加工等职业工种培训,连续举办10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和2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持续推动“一县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和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技赋能。在2023年第三届广西农民工创业大赛中,我市1个创业项目获新星组第一名、1个劳务品牌获三等奖;今年全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制冷与空调项目”和CAD机械设计分别荣获银牌和第4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得优秀组织奖。通过“劳务品牌”培育和发展,成功获批“广西坭兴陶产业人才小高地”,先后培养工艺美术大师53名,师徒结对培养人才193名,有力助推坭兴陶等产业健康壮大发展。我市在市技工学校举办钦州市第十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决赛 坭兴陶雕刻工比赛现场。
全市人社部门紧盯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需求,分类组织实施专项培训计划。推进建设县(区)公共实训基地4个、就业帮扶车间194家,市县依托实训基地和帮扶车间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8216人,有力促进农村群众就业增收;认定就业见习基地161家,募集就业见习岗位3533个,通过线上线下培训高校毕业生等青年4万人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91%。加强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惠及群众生活的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有力地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市人社等部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将技能人才评价放权给企业和社会评价组织,“一对一”“手把手”指导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有效地激发了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目前,已经在北部湾港钦州码头有限公司、中船、中粮、华谊等公司开展试点并取得较好成效。同时,积极探索开展“新八级”制度试点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工作,进一步拓宽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两年来,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4876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604人,为钦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自贸区和各县区工业园区重点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有力地护航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