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 | “新·媒·界”——视传214新媒介影像创作课程作业展(上)

文摘   2024-11-11 22:02   江苏  


前言


《新媒介影像创作》是一门融合前沿科技与艺术创新的综合性课程,面向新时代传媒环境,系统性地介绍和探讨新媒介背景下的影像创作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多元化的媒介和综合材料,创作出包括实验影像、装置影像在内的多种超越传统影像艺术形式框架的作品,旨在通过实验性的创作手段探索影像艺术的新表达和新体验,追求创作者自身个性化以及主观思想情感的表达。
不同于传统电影艺术,实验影像往往不追求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媒介与感官的连结,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感受。实验影像是创作者个人情感和视觉思维的直接体现,它以抽象性、隐喻性、高度凝练的意象与视听内容挑战、改变观众的认知习惯,具有极强的先锋性和实验性。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验影像艺术的作品往往具有开放性和多义性,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对影像进行多维度的解读和思考,从而构建出一个属于自身的精神世界。





主办单位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务办公室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

 

指导老师

朱 然

 

展览时间

2024.11.12-11.14

 

展览地点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39号楼二层A202旁展厅







鱼缸外的你

作者:张煦泽 王新鸣

类型:实验影像  时长:3min

设计说明:金鱼在小小的鱼缸中来回游动,看似自由,却始终无法摆脱那透明的边界。鱼缸外的你看似有着众多的选择和可能,却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各种因素困住。影像中的室外场景镜头,与金鱼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广阔的天空、无垠的大地,大自然的壮美似乎在提醒着我们,外面的世界如此之大,而我们却常常困于自己的小天地。人终其一生,或许都在与各种困境抗争。我们被社会的期望困住,被自己的恐惧困住,被过去的经历困住。就像金鱼在鱼缸中,不断地寻找出口,却始终难以突破。

这个实验影像通过金鱼的故事,引发我们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打破那些无形的枷锁,去追寻真正的自由。






纸生

作者:梁天连

类型:实验影像  时长:3min37s

设计说明:人生犹如“纸”一般,以白纸状态诞生于世间,我们可以在白纸上描绘任何东西,这也象征着人生的无限可能。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我们所描绘的东西变向“趋同”“重复”,暗示在当今社会下,由于人口的增加,人们生存压力也进一步增大,重复和机械化变为日常,这一定程度扼杀了人的可能性,让人变得麻木、虚无,遗忘掉人生的可能性,忽略掉生活的色彩。人生如纸,脆弱却可以拥有无数答案,我们要珍惜生命,永远不要遗忘生命的无限可能。






作者:姜于月 平博源 朱赞赞

类型:实验影像  时长:2min42s

设计说明:社交媒体平台借助算法推荐,为用户呈上个性化内容。然而,这却导致用户常常仅接触与自身观点相近的信息。我们深陷这些所谓的个性化信息的无限循环之中,难以自拔。它时刻监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凭借大数据重复循环推荐,更多新的束缚接踵而至。我们试图打破这一循环,可这终究是个无法实现的命题。我们既不清楚始作俑者是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循环有待破解。






洞穴

作者:林善美 缪昀航

类型:实验影像 时长:3min6s

设计说明:《洞穴》是一部探索不同实体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实验影片。通过“洞穴”这一隐喻,我们将展现各个实体独特的视角与体验,以及外部世界如何影响这些实体的感知和存在方式。影片以引导者的叙述开始,介绍“洞穴”这一隐喻概念。通过视觉效果展现不同生物的特征,揭示它们各自的感知能力(如视觉、听觉、嗅觉等)。影片分为多个段落,每一段落聚焦于一种特定的实物,深入其“洞穴”世界。通过运用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色彩,展现它们对周围环境的独特感知方式。《洞穴》是一部通过视觉与听觉探索实体之间关系的实验影片。我们希望通过展现多样视觉促使观众对世界的进一步理解。






人生是旷野

作者:丁新羽 周子悦 耿康茹

类型:实验影像 时长:3min25s

设计说明:《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旨在探讨人生的多样性、未知性以及人类在面对选择时的自由和恐惧。影片的核心思想是,人生并非是一条预先设定的轨道,而更像是一片广袤的旷野,充满了变数和可能性。影片将讲述从按部就班的生活中突然脱轨,进入一个充满未知的“旷野”人生阶段的历程。故事随着他的选择展开,展现了他在面对各种人生岔路口时的挣扎迷茫、勇敢和突破。






社恐的眼睛

作者:李雪晶 苗琦悦 戚新雅

类型:实验影像  时长:2min11s

设计说明:本实验影像作品以“眼睛”为主题,剖析了数字时代网络沉迷现象对现代人社交习惯和心理模式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如今人们长时间与屏幕为伴,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导致许多人逐渐失去了与人眼神交流的自信与能力,无法在与人面对面时自信地谈话。

通过一系列关于眼睛的影像,我们试图呈现这种社交困境,希望通过这些影像,唤醒人们对数字时代下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鼓励人们重新审视并重视面对面交流的价值,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感谢生命

作者:吕旻欢 杨钰婵 宋楠

类型:实验影像 时长:3min31s

设计说明:“知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物哀”简单来说是触景生情,“知物哀”则更强调一种感知和理解。它是指人能够感知自然、社会等万事万物的情感。因此我们的影像作品将粉笔作为主要拍摄对象。中间穿插其它事物消亡的影像与图片。希望借此探讨生命这个话题,感受物哀,感受瞬间与永恒之间的关系。










图:王新鸣

文:王新鸣 朱然

编:刘欢
审:吴旭春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信息、艺术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