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个震惊历史学界的消息传来,蔡英文突然公开了一批蒋介石的手令,这些尘封已久的历史文件,如同一扇被缓缓打开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段波谲云诡岁月的真实面貌。在这批手令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931年8月24日的那一份,它如同一枚时间胶囊,将我们带回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夕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刻。
那天,张学良凭借着他敏锐的直觉,察觉到了空气中弥漫的不安与危机。他立刻拿起笔,给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发去了一封紧急电报,电报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局势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张学良深知,这份电报可能关乎国家的命运,关乎民族的存亡,他期待着蒋介石能够给予明确的指示,带领全国军民共克时艰。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蒋介石在收到这份电报后,竟然只是淡淡地用铅笔在电报批示栏写下了“不发”二字。这两个字,简单却沉重,它们不仅是对张学良电报的回应,更是对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漠视。
蒋介石似乎想用这种方式给张学良一种“不曾收到电报”的错觉,仿佛这样就能逃避即将到来的风暴,就能让一切恢复平静。然而,历史的车轮从不会因为个人的意愿而停止转动,它无情地碾过每一个试图阻挡它的人。
在蒋介石选择沉默的同时,东北的局势却在迅速恶化。日寇的野心如同野火燎原,他们不断在中国境内得寸进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如此残暴的敌人,全国人民都在期待着蒋介石能够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共同抵抗。
然而,蒋介石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他通过手令的方式,命令位于青岛的张学良率军撤退,还特别强调要避免与日本军舰发生冲突。这道命令,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所有人心中的希望之火。
就在东北局势日益危急,全国人民翘首以盼蒋介石能够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共御外侮的时候,蒋介石却在另一片战场上,悄然拉开了另一场残酷的战役——对苏区的“围剿”。1931年7月,炎热的夏季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蒋介石在南京发布了一道冰冷而决绝的手令,正式宣布对苏区展开第三次大规模“围剿”。
这道手令,如同一把无形的利剑,刺破了原本就紧绷的神经。蒋介石将苏区视为必须拔除的眼中钉。他深知,苏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根据地,更是民心所向,是革命力量的摇篮。然而,在蒋介石眼中,这一切都是威胁,是必须被消灭的存在。
随着手令的发布,国民党军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调集了大量的兵力,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准备对苏区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围剿。蒋介石更是多次向各军指挥官下达手令,这些手令的内容简单而直接,却充满了血腥与暴力。他要求国民党军队对苏区进行大规模的烧杀,不留任何活口,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国民党军队如同疯狂的野兽,对苏区展开了残酷的进攻。他们驾驶着飞机,轰鸣着大炮,对苏区的村庄、农田、学校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炸弹如雨点般落下,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整个苏区仿佛陷入了一片火海。村庄被炸得支离破碎,农田被毁得无法耕种,学校变成了废墟,孩子们惊恐的哭喊声回荡在空中。
然而,蒋介石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仅仅依靠飞机大炮的轰炸,还不足以彻底消灭苏区。为了确保“斩草除根”,他下令将所到之处的村庄全部烧毁,不留任何痕迹。于是,国民党军队在轰炸之后,又开始了大规模的纵火行动。他们点燃房屋,烧毁庄稼,将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都化为了灰烬。
蒋介石的行为,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他竟曾亲自下达手令给熊式辉,详尽无遗地指导如何对无辜群众进行烧杀,更令人心寒的是,他还教授了如何在事后将这一切罪行巧妙地栽赃给我党。这些由蒋介石亲笔撰写的手令,如今被一一曝光,其内容的恶劣程度,简直令人震惊不已。
自那20世纪80年代的曙光初现,至今已数十年过去,社会上总有一些历史爱好者,他们怀揣着对过去的敬仰与好奇,试图为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将领们“洗白”,声称他们内心深处怀揣着对国家的热爱,是真心实意地想要抗击日寇,保卫家园。
甚至还有一些专家学者站出来,他们言之凿凿地表示:“蒋介石的抗日思想其实是一以贯之的,他绝非人们口中的投降派,更不会在面对敌人时轻易妥协。那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策略,只不过是后人对他抗日主张的一种片面解读,一种深深的误解罢了。”
然而,事实却如同铁证如山,无法撼动。这些由蒋介石本人亲自撰写、反复修改并最终发布的原始手令,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刺人心。它们无可辩驳地证明,至少在1937年之前的那段黑暗岁月里,蒋介石并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积极投身于抗击日寇的伟大斗争中去,反而将矛头对准了无辜的群众和那些英勇的抗日志士,对他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
这些手令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冰冷的寒意,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蒋介石内心冷酷无情的真实写照。每一个指令,都像是他亲手挥舞的刀刃,无情地割破了无数无辜者的心,也割破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所有美好幻想。它们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蒋介石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面目,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残酷与复杂,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扭曲与沦丧。
除了以上公开的手令之外,蔡英文还公开了一则关于《何梅协定》的手令内容。《何梅协定》曾是蒋介石和何应钦生前坚决否认其存在的争议焦点。然而,随着这份手令的曝光,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何梅协定》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为何蒋介石与何应钦会如此不遗余力地否认这一协定的存在?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份让无数国人感到愤慨与屈辱的协定内容。这份协定,其条款之严苛简直令人发指:其一,就是要求罢免日方指定的中国军政人员;其二,要求对日方指定的国民政府党政机构进行取缔或解散;其三,全面禁止中国抗日活动的条款,更是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抛诸脑后,充满了侵略的血腥味和丧权辱国的羞耻感。
可以想象,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安宁的宁静岁月,对于蒋介石而言,承认这样一份协定的存在意味着怎样的政治和社会风暴。一旦公开认可,他不仅将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更可能因此丧失在台湾乃至整个中国大陆地区的政治立足之地。这种代价,无疑是巨大的、难以承受的。
然而,历史的真相总是迟来的,却也是无法掩盖的。蔡英文公开部分手令的举动,无疑为这一历史疑云画上了沉重的句号。尽管这项协定并未正式签订于纸面,但其精神实质和实际行动已经构成了对协定内容的默认。当时的国民党高官何应钦,以承诺通知书的方式与日方达成了协议,这一行为在实质上已与正式签订无异,只是缺少了形式上的确认而已。这一事实的证实,无疑给台湾社会乃至国际社会都带来了不小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