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份,中国的天空似乎被一层厚重的阴云笼罩。对于江青来说,这一年的夏天更是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紧张与不安。当她接到中央那封急如星火的电报,告知毛主席病危,需要她迅速返京时,她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握住,电报纸在手中哗哗作响。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江青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毛主席病情的深深担忧,也有对过往岁月的无尽回忆。
而在另一个角落,李敏的心情同样复杂而沉重。自从父亲毛主席因病住进中南海,他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未能相见。那些日子里,李敏的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思念,每当夜深人静时,这份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让她难以入眠。1976年8月28日下午,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中南海的小径上,李敏带着一颗忐忑又期盼的心,踏上了前往父亲病房的路。
随着脚步的临近,李敏的心跳也逐渐加速,仿佛能听到自己血液在血管中奔腾的声音。她想象着即将见到的父亲,那个曾经在她心中如山一般伟岸、如太阳一般温暖的父亲,如今却躺在病床上,与病魔抗争。这份思念与担忧交织在一起,让她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终于,她来到了那扇熟悉的门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勇气都吸入胸膛。然后,她轻轻地推开门,走了进去。卧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李敏的目光穿过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定格在那张病床上。
毛主席静静地躺在那里,脸色苍白,显得格外虚弱。他的呼吸声微弱而急促,仿佛是在与生命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较量。李敏看到这一幕,心中一紧,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哭,不能让父亲看到自己的脆弱。
于是,她强忍住泪水,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毛主席的床前,轻声呼唤着:“爸爸,我来看您啦……”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温柔与坚定,仿佛要将所有的思念和祝福都融入这简单的几个字中。
毛主席在半睡半醒之间,隐约听到了女儿的声音。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眼前却是一片模糊。他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于是又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然而,就在这时,一股熟悉而又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女儿的气息,是他魂牵梦绕的气息。
毛主席猛地睁开眼睛,眼前的景象让他愣住了。他看到了李敏,他的女儿,真真切切地站在自己面前,脸上挂着关切与担忧。那一刻,毛主席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笑容里包含了太多的情感:有对女儿的思念与疼爱,有对生命的珍惜与感激,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李敏看到父亲露出了笑容,心中的担忧也稍稍减轻了一些。
毛主席目不转睛地看着李敏,仿佛要将她的模样永远刻印在心底。他缓缓地伸出一只颤抖的手,那是岁月与病痛留下的痕迹。他的手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李敏心领神会,她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手覆盖在父亲的手背上。那一刻,两双手紧紧相连,仿佛两颗心也紧紧相依。这种无声的交流,却比任何语言都要来得更加真挚和深刻。
毛主席感受到女儿的温暖,他下意识地想握紧李敏的手,给予她更多的力量与安慰。然而,病魔已经侵蚀了他的身体,他的手上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力气。他努力了好几次,每次都像是在与命运抗争,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这份无力感让他显得有些气馁,他缓缓闭上眼睛,整个人安静了下来,仿佛已经沉入了梦乡。
李敏看着父亲安静的面容,心中充满了不舍。她知道,父亲需要休息,需要养精蓄锐,以便更好地与病魔斗争。于是,她轻轻地、缓缓地试图抽出自己的手,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然而,就在她即将成功之际,毛主席却仿佛有所感应,那只原本无力的手突然之间有了反应,紧紧地拉住了她,不愿让她离开。
毛主席再次睁开眼睛,那双眼睛里充满了认真与留恋。他凝视着李敏,仿佛要将她的模样深深烙印在心底。他的双唇微微翕动,声音虽然断断续续,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深情与期盼:“娇娃,你来看我啦……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你以后要常来看看我呀!”这句话,既是父亲对女儿的责备,也是他对女儿无尽的思念。他希望女儿能多陪陪他,让他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李敏听到父亲的话,心头一酸,泪水瞬间在眼眶里打转。她忙把耳朵凑到毛主席的嘴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当听清父亲的话后,她再也忍不住,泪珠扑嗒扑嗒地掉在手背上。她用力地点着头,仿佛在向父亲承诺,以后会常来看他,会一直陪在他身边。
毛主席看着女儿流泪的模样,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他沉默良久,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什么,然后缓缓开口问道:“娇娃,你今年多大了?”
李敏听到父亲的问题,连忙擦干眼泪,笑着说道:“爸爸,您忘了,我今年39岁了。”她以为父亲只是简单的询问,却没想到这背后隐藏着父亲对岁月的感慨和对她的深深挂念。
然而,毛主席却摇了摇头,眼神里闪过一丝恍惚。“娇娃,不对,你今年38岁,你是1937年……”说到这里,他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而模糊,疲惫感如潮水般席卷而来,让他无法再继续说下去。他缓缓闭上了眼睛,仿佛是在休息,也仿佛是在回忆那些与女儿共度的时光。
李敏看着父亲疲惫的模样,心里充满了担忧。她知道父亲需要休息,需要养精蓄锐,以便更好地与病魔抗争。于是,她轻手轻脚地站起身来,帮父亲把被子往上拉了拉,然后悄悄地离开了房间。她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父亲能够好好休息,早日康复。然而,李敏怎么都想不到,这次的相见竟然是诀别。
两天后,也就是8月30日,那天江青离开了北京,前往山东进行视察工作。而就在她离京的这几天里,毛主席的病情却悄然发生了变化。9月2日,病情进一步加重,这让所有关心毛主席的人都感到了深深的担忧。到了9月5日,毛主席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病危的地步。中央得知消息后,立即通知江青返回北京。
江青在接到电报的那一刻,手不禁直发抖。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她很快恢复了平静,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明白,这个时候不能乱,必须尽快赶回北京,去见毛主席最后一面。于是,她静静地等待着火车开动的时间,虽然内心焦急万分,但表面上却显得异常镇定。陈永贵后来回忆起那段时光时说:“她实际上也很紧张,接到电报后,不停地看手表,我就知道她是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感情。”
9月7日一大早,江青就赶到了菊香书屋。她走进毛主席的房间,拿起毛巾,轻轻地给毛主席擦拭着背部。她的动作轻柔而细心,仿佛在照顾一个熟睡的婴儿。而此时的毛主席已经无法言语。
9月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们纷纷来到毛主席的病床前进行简短的探望。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与毛主席见面的最后机会了。每个人都心情沉重,但都在努力保持着平静。当叶剑英泪眼朦胧地走到毛主席身边时,毛主席的嘴巴微微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然而,最终他还是什么都没能说出来,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终于,在1976年9月9日零点10分,一代伟人毛主席逝世了。他的离去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和哀悼。李敏在得知父亲逝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她回想起之前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她后悔自己没有多陪陪父亲,没有在他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守在他身边。然而,一切都已无法挽回。她只能默默地祈祷着,希望父亲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安息。
毛主席虽然离去了,但他的形象和精神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他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他那真挚、朴素的情感世界都将被后人铭记和传承。每当人们提起毛主席时,都会怀着一份敬仰和怀念之情,因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缅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