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大河奔涌——山西:一泓清水入黄河

政务   2024-10-03 08:02   北京  








































































点击“中国财政”即可关注!



山西:一泓清水入黄河
《中国财政》记者 张小莉 刘永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上位于山西省永济市的鹳雀楼,极目远眺,沃野千里,黄河开阔平静、奔流不息。黄河流经山西965公里,滋养着三晋大地,也书写了这片热土上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

鹳雀楼上远眺黄河。刘永恒 摄

“一泓清水入黄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山西的殷切期望。山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常国华说,山西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作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锚定“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目标任务,高起点谋划、高站位推动、高效率落实,为破解黄河中游地区缺水少绿、生态脆弱、污染严重的现实难题提供创新思路,努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三晋大地上绘出一幅幅“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生动画卷。

天蓝水清岸绿的汾河太原段。山西省财政厅供图


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汾河治,三晋兴。”汾河发源于晋西北管涔山,一路蜿蜒向南,浩浩荡荡绵延700多公里后汇入黄河。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最大的河流,汾河的水质直接影响着黄河的生态安全。“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2017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作出了重要指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山西举全省之力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开启了全流域、全方位系统治理汾河的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对汾河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刘永恒 摄

山西省先后制定出台了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黄河(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方案等。2021年,出台《山西省黄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管理办法(试行)》,对汾河流域污染治理发起强力攻坚。2023年,启动“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在聚焦水质改善目标的基础上,衔接水网建设、防洪能力提升、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源涵养等多种类型,通过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陆域一体谋划,推动治污、调水、清淤、增湿、绿岸一体实施。

“汾河清则临汾兴。”临汾,黄河流其西,汾水经其中,因地处汾河之滨而得名,成为“千里汾河清水复流”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临汾市财政局局长赵华介绍说,把凡是有利于水环境改善的,凡是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凡是有利于水生态修复治理的项目全部纳入“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大盘子,共谋划95个项目,预算总投资近130亿元。走进汾河文化生态景区,只见清粼粼的河水,两岸花红柳绿,景色怡人。“受益于汾河治理,沿岸城市也发生了巨变。临汾以高品质城市建设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塑造比较优势,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张建文介绍,2021年建立汾河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新机制和新模式,实现了山西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工作的新突破,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可持续的。汾河流域上下游相邻两市水生态双向补偿机制建立以来,汾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金达6.19亿元,有效调动了跨市河流上下游水污染治理的积极性,流域水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成为常态。

风光旖旎的临汾汾河生态文化公园。山西省财政厅供图

一川绿水,两岸锦绣,一路清歌奔大河

走进临汾市侯马浍河生态修复工程现场,只见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正是在这里,一年前的6月8日,山西省召开“一泓清水入黄河”誓师大会及“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开工仪式,拉开了工程建设的帷幕,也郑重表明了“为黄河永续造福中华民族作出山西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地处汾河臂弯里的侯马,古称新田,晋文公在此成就春秋霸业,孕育出灿烂的三晋文明,素有“华夏文明看山西,山西文明源侯马”之美称。在这里,有汾河的第三大支流——浍河。在侯马出境处设有小韩村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主要考核入汾河的水质。

“浍河流经侯马市4个乡镇(办事处)27个村,政通污水处理厂位于小韩村断面上游,承接侯马市全部城镇生活污水。”临汾市生态环境局侯马分局负责人高文郎介绍说,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先进入人工湿地净化后再排入浍河,氨氮、总磷等指标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从而改善浍河水质,确保浍河小韩村断面稳定达标。

运城是汾河入黄河的最后一站,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山西省最南端的地级市,处于黄河“几字弯”向东的最后一弯。汾河最终从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建在村北的汾河庙前村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是汾河入黄口最后一道监测断面,也是检验山西省“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最终成果的地方。

据监测站工作人员介绍,监测站配置了8组在线监测设备,通过对11项指标的监测,及时掌握断面水质状况,实时监测的数据直传省地表水水质监管平台,一旦数据出现异常,省保障中心会第一时间发布指令,排查异常成因,确保汾河水达标入黄。2023年以来,Ⅲ类及以上断面比例达80%以上,稳步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山西省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省“一泓清水入黄河”专班办公室综合保障组副组长郝维敏介绍说,正是汾河流域内6市45县上下游协同发力,全力治污,带来了庙前村汾河入黄口断面水质、水量的持续向好变化。

万荣县庙前村国考断面。刘永恒 摄

古韵新风绘丹青,表里山河入画来

盐湖位于运城市南1公里,总面积约132平方公里,是山西省面积最大的湖泊和唯一的内陆咸水湖,有着4600多年的食盐开采史,是历代封建王朝专营的税源。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盐化工厂的生产基地,洗衣粉、化肥的原料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走进千家万户。

盐湖被一条条堤埝分隔而成大小不同的块状水面,在温度和阳光共同作用下,因卤水浓度不同会呈现出红黄绿蓝紫等颜色,在俯瞰视角下犹如画家的调色板,被誉为“七彩盐湖”。山西省财政厅供图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盐湖考察时指出,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更好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

2020年开始实施的“退盐还湖”拉开了盐湖美丽“蝶变”的大幕。运城市出台了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以及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持续加大盐湖生态保护力度。全面停止盐湖范围内的工业生产活动,关停搬迁了盐湖周边工业企业15家。2021年先后启动实施了盐湖堤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一期、二期项目,在保持盐湖生态机理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湿地恢复、水系连通、物种保护、堤埝除险加固等工作,最大限度恢复盐湖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美丽的盐湖成为市民的休闲地和游客的打卡地。运城市财政局供图

盐湖东侧的鸭子池,历史上曾是保护盐湖的主要蓄滞洪区。经过综合治理与保护性修复,鸭子池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成为集蓄水、滞洪、生态于一体的原生态湿地系统。不仅实现了净化水质,还可以在洪水侵袭时将池水用高压泵站提取进入姚暹渠,让盐湖水系会呼吸、更健康。

姚暹渠与黄河的重要支流涑水河汇集于永济市的伍姓湖,之后通过河道下游注入黄河。伍姓湖距离黄河约20公里,是山西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运城盆地内涑水河、姚暹渠、弯弯河及中条山沿山排洪沟道的调蓄湖。据永济市林业局局长王峰介绍,为改善伍姓湖的水质,提升涑水河入黄口张留庄国考断面的稳定达标,2017年以来启动了伍姓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先后投资3.5亿元,以水质改善为总抓手,推进以退耕还湿、退渔还湿、拆违治乱、生态修复等为重点的十大项目。

如今的伍姓湖已经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再现了古人笔下“湖波泮淼不知远,澄作汪汪千顷波”的最初样貌,动植物资源日益丰富,有雨燕、黑翅长脚鹬等20多种鸟类,是白天鹅、灰鹤等珍稀鸟类迁徙的中转站、栖息地,大量的动植物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循环体系,构成一幅“湖清景美、岸绿林丰、鱼跃鸟嬉、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伍姓湖入湖口水生态治理人工湿地二期工程。张小莉 摄


绘就黄汾岸畔幸福生活美好画卷

白墙红瓦,盛开的火红石榴花,一排排风格相似又兼具特色的农家独栋小院,定格在蓝天白云下,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山水画。“美丽乡村”在万荣县荣河镇临河村具象化了。 

临河村,坐落在黄河岸边约5公里处,是一个生态移民搬迁村。在村边的一角,是污水处理站的所在地。放眼望去,这里就像是一处设计精美的小型花园,一侧是微生态滤床,种植了多种功能植物用于污水净化;另一侧则是一座3000立方米的蓄水池,池中的水清透见底,池中央喷射出美丽的喷泉,俨然一个小型的水系景观。 

 万荣县临河村生活污水处理站一角。张小莉 摄


万荣县财政局局长孙永安介绍说,万荣县始终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地上地下一起管”,累计投资3.5亿元,在245个美丽乡村大小巷道铺设与城市标准接轨的下水管网110万米;投资15544万元,建成42座乡村污水处理站点,有效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区域性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万荣是农业大县,依托黄汾滩涂资源优势,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坚持水果、香菇、粮食、中药材、畜禽养殖“五管齐下”,建成万亩小麦、万亩水稻、万亩花生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打造人居环境美、农民生活富的“万荣样本”。

黄汾滩涂万亩荷塘。万荣县财政局供图

受黄河和汾河滋养的农耕文明是三晋大地最温暖的底色,在新时代依旧焕发出勃勃生机。

与黄河相依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把忻州、吕梁、临汾、运城沿黄四市的人文历史、古迹景点、自然美景串珠成链,令人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免费开放的博物馆里,有“一眼越千年”的文明遗迹;雄壮秀美的山水之间,文物古建星罗棋布,可以追寻“华夏文明摇篮”和“最初中国”的踪迹,也可以开启洪洞大槐树下的寻根之旅。

滔滔黄河水、巍巍太行山,表里山河不仅刻画着大美山西的地理风貌,也孕育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丽景致,是黄河对三晋大地的自然馈赠,更是全民族在烽火硝烟、民族危亡的年代唱响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壶口瀑布。山西省财政厅供图

“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山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关键时期。常国华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上,山西省财政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狠抓落实的行动力,踔厉奋发,久久为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山西作出更大贡献。

“汾河晚渡”胜景再现。刘永恒 摄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第19期
值班编辑:吕怡慧
排版制作:吕怡慧



声明:“中国财政”微信公号所刊载文章、图片及音乐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若因客观原因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致电010-88227109,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中国财政
财政部主管的中央级财经媒体,全国百强社科期刊。我们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财政改革同行,致力做好财政改革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和推动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