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慎重的财务规划。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是日常开支,还要应对未来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医疗费用,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开支。因此,提前退休需要多少资金,实际上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预期寿命、投资策略以及风险承受能力。
一位台湾老师——娴人,分享了她的提前退休的故事,感觉很有借鉴意义。
01
关于提前退休的话题,娴人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深刻见解——尽管金钱并非万能,但如果没钱,是万万不能提前退休的。因此,为了实现提前退休的目标,必须在职业生涯中积累充足的退休储备金。娴人老师的这一观点源于她自身的经历,她曾因公司重组和人事调整,在49岁时遭遇了“被迫退休”的困境。
退休初期,娴人老师感到迷茫无措,经历了长达两周的悲痛,心中充满了各种忧虑:退休金是否足以支撑未来的生活;担忧被视为无所事事的人,害怕失去对自己时间的自主权;担心父母健康和照顾问题……
由于从未计划提前退休,娴人老师对此毫无准备。幸运的是,她在职期间养成了投资理财的习惯,积累了一笔可观的储蓄。然而,如何合理使用这笔退休金,她仍然感到困惑。为此,她开始广泛阅读国内外关于退休金规划的书籍,并最终总结出一套实用的退休金管理指南。
02
这张图是娴人的资产成长曲线,中间那条黄色的虚线是她退休的时间。
在职业生涯期间,她的资产增长曲线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这与大多数人的情况相似,主要得益于持续稳定的工资收入以及合理的投资策略。然而,退休后,尽管新增资金来源显著减少,她的资产却依然保持缓慢增长。
从理论上讲,退休后由于缺乏新的收入来源,而日常支出并未大幅减少,资产曲线理应呈现下降趋势。那么,娴人是如何实现退休后资产持续增长的呢?她提到了两个关键数字:
退休前的储蓄率
在常规退休规划中,储蓄率应至少达到工资收入的15%-20%。以月薪1万元为例,这意味着每月应储蓄1500-2000元,这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基准。若计划提前退休,则需进一步提高储蓄率,建议达到50%左右,即每月储蓄5000元。
退休后的资金提取率
财务规划专家威廉·班根于1994年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个稳健的提取率标准:4%,这一原则被广泛称为"4%法则"。
根据威廉·班根的研究,若在退休后每年从投资组合中提取4%的资金,这一策略可确保资金在30年内持续供应,既满足日常开支需求,又避免在预期寿命内耗尽资产。
举例而言,若退休前积累200万元资产,退休后每年支出8万元,可维持至八九十岁的生活所需。
此外,班根的研究还充分考虑了通货膨胀的影响,确保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4%的提取率仍能维持购买力,避免因通胀导致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退休后,我们每年也可以给自己加薪,在前一年的基础上×通货膨胀率。假设第一年你提取了8万,而这一年物价涨了2%(可以参考统计局的数据),那么第二年的支出就可以调整为8.16万(=8×(1+2%))。
以此类推,第三年提取的金额就是8.32万(=8×(1+2%)(1+2%))......
这样我们就能让自己的生活水平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03
知道了退休后的退休金提取率,我们可以倒推出,工作期间,应该储蓄多少退休金。计算方法很简单:每年生活费÷4%=退休金
这里就要提到记账的重要性了。只有通过记账,我们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年的具体开销。这里给你一个小建议。我们可以把账本分成两部分:
基本开销:衣食住行、医疗育儿、孝敬老人等;
享受生活开销:旅游、报兴趣班等。
特别是享受生活开销这部分,可能有很多朋友在退休后反而才开始享受生活,所以一定记得计算要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方式准备多少钱。
假设,我退休后一年的基本开销是10万,享受生活开销也是10万。也就是说,我要准备500万退休金才够(20万÷4%)。如果我们年轻时,配齐了养老保险和年金等保险,等退休后,这部分现金流就可以覆盖一部分支出,储蓄压力就会小很多。
比如保险带来的现金流收入是一年10万,那么我们的退休资产承担的开支就减小到10万/年,对应要存的退休金减小到250万(10万÷4%)。此外,你想要更有安全感一些,还可以再额外准备一笔大额费用,专门应对意外支出。像是生病、房子、家电太老,需要修缮等。
关于房子修缮这一点,我觉得娴人的想法很不错,我们可以在退休前先把有问题的家具家电换掉一轮,就能为未来的退休减轻点负担了。
好啦,回到开头的话题,既然每年都有一笔开销,娴人的资产为啥「越滚越多」呢?
一是节流,她的退休时间比其他人早,为了让攒下的钱更禁得住花,她每年的提取率控制在3%-3.5%;二是开源,要想让钱一直成长,还要对退休金进行合适的投资。如果年化收益率能超过4%,就可以覆盖开支,无需动用本金。
04
总的来说,娴人的节流、开源养老思路挺值得参考的,这里再做几点补充:
关于提早退休的准备
很多想提早退休的朋友,将4%的提取率奉为「FIRE圣经」。但这里存在一个误区:
威廉·班根假设的是一个人60岁退休,这笔钱够花30年,90岁也是大多数人的生命尽头了。但现在很多30岁的年轻人退休,想靠一笔钱活60年以上,就不现实了,更别提咱们未来可能活得更久。
基金评级机构晨星,计算了不同支取时段,一笔钱的安全提取率,发现4%的提取率可能撑不过30年。例如40年的提取率得降低到3.4%以下,否则将面临破产。
这个结论可以让年轻人清醒一点,别那么早就不工作,打工时长并不会消失,大概率会延迟到老年还债,难度加倍。另外,提取率越低,钱花得越久。3%的提取率比4%能多支撑十年,降低物欲、控制支出也很重要。
尽早开始投资很重要
首先是提前对市场上的资产有个了解,不至于以后理财轻信骗子的话,可能一个不小心,几百万就没了。
其次是早点享受复利,同样是投资1万元,按6%的收益率算,20年后这笔钱是3.2万,30年后是5.7万,相差了快一倍。
最后能适应市场的波动,知道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来分配资产。
还是根据晨星的统计(见上图),计划支取30年的情况下,资产配置根据当下市场合理安排能取得较高的提取率。总之,无论当下生活如何,未来有何打算,都应在能力范围内尝试并提前规划,规避风险。
不必畏惧未来,只要踏实走好当下每一步,也希望大家都能在未来某一天实现财务自由,过上理想中的退休生活。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