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近日,上外建校75周年系列活动受到广泛关注。《文汇报》聚焦上外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新举措,在12月9日刊发专题报道。
●●●●●
建校75周年之际,一周内宣布多个学科改革消息
走出“舒适圈”,上外加速“新文科”转型
上海外国语大学迎来建校75周年——75岁“生日”之际,一周之内,学校连续发布了多个重磅消息——
上外整合原有的语料库和语言研究院,成立语言科学研究院。作为一个跨学科交叉研究机构,语言科学研究院研究的不仅仅是语言,还包括数据科学和脑科学;在原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等基础上,上外升级并正式组建中文学院,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话语能力的青年学子和汉学家潜质的国际青年;上外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大楼日前也在松江校区正式启用,今后,中外学者、师生将在这里,就区域国别研究展开研讨……
上述举措,传递出浓烈的改革气息。曾几何时,外语类专业是大学专业中的香饽饽,报考生源和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如今,受外部多种因素特别是日新月异的数智技术的挑战,曾经的热门专业经历了“过山车式降温”,无论是招生还是学科发展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处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守正创新至关重要。”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尹冬梅说,上外既要坚持开放融通的办学之道,更要拥抱智能智慧的变革之道。学校将不断推动传统外语教育和语言研究向新文科目标发展转型,持续探索开辟外语院校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通过学科交叉不断开拓新的学科领域
“拥抱技术革命,统筹好传统语言文学学科研究和语言数据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均衡发展,通过学科交叉开拓新的学科领域,将是语言类高校未来的新发展方向。”在昨天(12月7日)上外举行的“技术、语言、高等教育与文明进步:中外大学校长研讨会”上,谈及新时代的外语院校转型,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介绍,学科建设为例,上外积极拥抱新技术,形成了“外语+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外语+数智领域”交叉融合、“外语+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交叉融合三方面鲜明特色。
比如,上外将“多语种+”和“多学科+”交融,形成“国别与区域研究交叉学科”范式,2020年该学科进入教育部公布的高校交叉学科名单。又如,近年来,上外将外语学科与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结合,形成“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交叉学科”。学校建立了“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推出人工智能通识课、微专业和辅修专业,开发了多语种大规模语料库和数据库。近年来上外学者在相关领域国际发文前10%高被引论文占比持续提升,“语言与语言学”主题文献的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达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
校方透露,当下,上外正筹划建设多语种数据科学交叉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利用认知和神经科学、语料库语言学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开展语言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语言加工机制与神经语言学研究以及语言数据开发与智能应用研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教育、翻译教育和语言资源保护中的应用。中心还将建立濒危人类语言和方言的“文字数据库”和“语音数据库”,为全球语言保护及语言资源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具体语言保护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上外正将外语学科、管理学科与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结合。学校立足语言学传统理论与实证研究优势,建设了眼动、脑电、行为、语音等多模态认知数据采集与分析实验室。上外建设的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已列入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
让语言特色在更多维度发光
在持续创新的同时,作为语言类特色高校,语言学科的根本同样不能丢。上外现有54种授课语种,包括39种现代语言以及15种冷门绝学语言课程。“冷板凳”总要有人坐,但不能让学者一直坐在聚光灯外搞研究。“冷门绝学”如何热起来?在尹冬梅看来,带动周边消费超100亿元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提供了一种成功范式。
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统计显示,文创销售额1.42亿,不断刷新中国博物馆收费展览观众人数以及上博单个特展文创销售额纪录。这场展览,更是在国内掀起一股古埃及文化热。让上外倍感骄傲的是,“出圈”展览的策展人,正是上外世界艺术史研究所的教授朱青生、颜海英和青年学者薛江。
“外语专业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等属性。过去,我们往往更看重工具属性。其实,关于人文性、科学性其实还有很多大有可为的地方。”尹冬梅说。
就拿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来说,以外语学科优势为基础,重视语言、认知科学与艺术史研究的交叉融合。据悉,世界艺术史研究所不仅组建了图像科学与图像工程实验团队以及科技考古实验团队,还从政治、文化、艺术和文明多个维度,加强对中国之外的地区和国家的文明和文化研究。校方透露,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团队还深入撒哈拉地区,赴埃及考古遗址现场做数字化研究,彰显了上外在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积极努力。
当然,跳出“舒适区”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尤其是像上外这样的老牌外语类特色高校,转型过程中,学校的整个资源禀赋,师资人才培养等都存在棘手难题。“但是我始终觉得只要大方向认准了,改革见成效只是快慢的问题。”尹冬梅说,上外学科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条件成熟一个我们就改一个。”李岩松表示,上外将深入推进“多语种+”办学理念,以“跨、通、融”为重点探索教学改革,努力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人才。
来源 | 《文汇报》
记者 | 吴金娇
责编 | 钱俊妮
●●●●●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
http://global.shisu.edu.cn
© 上海外国语大学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