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试行)》发布(附解读)
健康
2025-02-08 18:50
北京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加强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和规范性,提升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降低贫血率、生长迟缓率,减少超重肥胖的发生,努力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相关目标,我委组织编写了《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供参考使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4年11月27日
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试行)
婴幼儿期(0~3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脑和身体快速发育,良好的营养和科学的喂养是促进婴幼儿体格生长、机体功能成熟及大脑功能形成的重要保障。在这一时期加强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指导养育人掌握营养喂养科学知识和技能,保障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摄入,保障营养状况良好,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疾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提高可及性和规范性,提升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降低贫血率、生长迟缓率,减少超重肥胖的发生,制定本指南。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的0~3岁婴幼儿及其养育人。
二、服务时间及频次
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营养喂养特点,结合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时间和频次,在婴幼儿满1、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进行9次营养喂养评估。其中,满6月龄前2次,分别在满月和3月龄时;满6月龄至满24月龄5次,分别在6、8、12、18、24月龄时;24月龄至36月龄2次,分别在30、36月龄时。
三、服务内容
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提供,有利于提高目标人群覆盖率。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喂养行为评价、营养状况评价和咨询指导。
(一)健康教育与喂养行为评价、营养状况评价
针对0~3岁婴幼儿养育人,开展营养喂养科普宣传,讲解知识、传授技能。
围绕0~3岁期间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合理膳食、饮食行为培养等内容,应用《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表》(附件1表2~表4),评价养育人喂养行为。重点询问养育人各个关键月龄喂养情况,分析养育人存在的喂养问题,结合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给予喂养行为评价。询问养育人过去24小时喂养情况,以此反映每日喂养情形。由于婴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服务提供者应根据婴幼儿健康检查、喂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喂养行为评估结果。
针对0~3岁婴幼儿,应用《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表》(附件1表2~表4)及相关评价方法和标准,开展营养状况评价,评估婴幼儿是否存在贫血、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等异常情况或相关风险。
1.满6月龄前(满月、3月龄)
(1)健康教育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0~6月龄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免疫活性物质和水分,能够满足0~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所需全部营养,不需要添加水和其他食物。母乳喂养经济、方便、省时、卫生,有助于婴儿达到最佳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态。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婴儿患感冒、腹泻、肺炎等疾病的风险,减少成年后肥胖、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促进大脑发育,增进亲子关系。母乳喂养还可减少母亲产后出血、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风险。
养育人喂养知识缺乏、喂养方式不恰当易引发婴幼儿营养不良。喂养不足将导致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这些婴幼儿早期常表现为体重不增长,继而出现体重逐渐下降,身高开始时影响不明显,如得不到有效干预,婴幼儿生长将进一步减慢,身高逐渐低于正常。喂养不足导致的长期营养不良,将累及婴幼儿全身各个系统发育,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等问题。
如过度喂养、身体活动减少易引发婴幼儿超重肥胖,有延续至儿童期、成年期的可能,引起成人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风险增加。
(2)喂养行为评价
针对满月、3月龄婴儿,重点询问养育人是否纯母乳喂养。对于纯母乳喂养者,评估每日哺乳次数;对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者,评估喂奶量。
①纯母乳喂养情况评估。在哺乳次数上,应做到按需喂养,3月龄内婴儿每日母乳喂养8~10次或以上。
对于纯母乳喂养者,能够做到不添加水和其他食物,且3月龄内婴儿每日母乳喂养次数达8次及以上,评估为“母乳喂养合理”。
对于添加水和其他食物的,或者3月龄内婴儿每日母乳喂养次数低于8次的,评估为“母乳喂养不合理”。
②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情况评估。对于未纯母乳喂养的母亲,了解具体原因及婴儿体格生长发育情况,询问每日母乳喂养次数,以及哺喂配方奶的量,并鼓励纯母乳喂养。
对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者,满月时每日喂奶约600~700mL,3月龄时每日喂奶约800~900mL,评估为“喂奶量适宜”。
满月、3月龄时未达到或超过上述喂奶量,存在喂养不足或喂养过度风险,评估为“喂奶量不适宜”。
(3)营养状况评价
针对满月、3月龄婴儿,测量身长(身高)、体重,评价婴幼儿营养状况。
①评价方法。通过测量婴幼儿身长(身高)、体重等数值,使用标准差法、百分位数法等评价方法,参考WHO儿童生长标准,结合婴幼儿同月龄标准人群年龄别体重中位数(见附件2)、标准人群年龄别身长(身高)中位数(见附件3)、标准人群身长(身高)别体重中位数(见附件4)、标准人群年龄别体质指数(体重/身高²,BMI)中位数(见附件5)等评价指标,对婴幼儿个体营养状况作出评价。
个体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包括正常、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等。
②评价标准。
1)低体重:婴幼儿年龄别体重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数值时,评估为“低体重”。
2)生长迟缓:婴幼儿年龄别身长(身高)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数值时,评估为“生长迟缓”。
3)消瘦:婴幼儿身长(身高)别体重或年龄别体质指数,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数值时,评估为“消瘦”。
4)超重:婴幼儿身长(身高)别体重或年龄别体质指数,处于中位数加1个标准差和加2个标准差之间,或第85百分位数和第97百分位数之间时,评估为“超重”。
5)肥胖:婴幼儿身长(身高)别体重或年龄别体质指数,高于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或第97百分位数时,评估为“肥胖”。
2.满6月龄至满24月龄(6、8、12、18、24月龄)
(1)健康教育
6月龄后母乳喂养已不能完全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求,应当在继续母乳喂养基础上添加辅食。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频次不足,将明显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贫血、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等健康问题。6~8月龄婴儿,每日需要添加辅食1~2次;9~12月龄婴儿,每日添加辅食增为2~3次。1~2岁幼儿鼓励每日与家庭成员共同进食3餐,期间加餐2次,每日3餐食用的辅食单独制作。制作辅食的食物包括谷薯类、豆类和坚果类、动物性食物(鱼、禽、肉及内脏)、蛋类、含维生素A丰富的深色蔬果、其他浅色蔬果、奶类及奶制品等7类。养育人每日给婴幼儿添加辅食种类应不少于4类,且至少包含1种富铁动物性食物、1种蔬菜和1种谷薯类食物,保障辅食的多样化,保障每日必需营养素的摄入。
6月龄到2岁婴幼儿每日添加的辅食中若未含有富铁动物性食物,特别容易出现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这与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密切相关。婴儿出生时体内有来自母体的储备铁,可以满足前6个月生长发育需要。6月龄之后,婴儿体内的铁储备耗尽,此时母乳喂养只能为婴儿提供大约5%的铁需要量,还有95%的铁需要量要通过进食辅食获得。所以每日的辅食中一定要有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以此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铁。如果婴儿6月龄后养育人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儿童就容易发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婴幼儿期的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导致智力发育受损,影响认知发展,也会影响儿童神经、消化、心血管、骨骼、免疫等多个系统的生长发育,危害儿童健康。
6~24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和能量要求高,养育人依然要高度关注其营养状况,包括是否出现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肥胖等情况。如喂奶量、辅食添加频次不足,可能导致能量摄入不足,进而出现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等问题。如过量喂养,可能引发超重、肥胖风险。如辅食添加种类不合格,特别是未摄入富铁动物性食物,可能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养育人要有正确的喂养行为和方式,保证婴幼儿营养摄入均衡,避免出现贫血、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肥胖等问题。
(2)喂养行为评价
针对6月龄、8月龄、12月龄婴幼儿,重点询问养育人给婴幼儿添加辅食的种类和频次,婴幼儿是否进食富铁的动物性食物(鱼、禽、肉及内脏),并询问婴幼儿饮奶量。
针对18月龄、24月龄幼儿,重点询问养育人给幼儿添加辅食的种类,幼儿正餐和加餐次数,是否吃富铁动物性食物,同时应询问幼儿饮奶量。
①辅食添加种类评估。养育人每日从谷薯类、豆类和坚果类、动物性食物、蛋类、含维生素A丰富的蔬果、其他浅色蔬果、奶类及奶制品等7类食物中选材给婴幼儿制作辅食,每日添加的辅食种类不少于4类,且至少包括1种富铁动物性食物、1种蔬果和1种谷薯类食物的,评估为“辅食添加种类适宜”。
养育人每日给婴幼儿添加辅食种类少于4类,或每日添加辅食种类达到或超过4类,但未同时包括富铁动物性食物、蔬菜和谷薯类食物的,评估为“辅食添加种类不适宜”。
尤其要注意评估每日添加的辅食中是否包含鱼、禽、肉、肝脏等富含铁的动物性食物。
②辅食添加频次评估。由于婴幼儿胃容量比较小,每次进食量较少,如辅食添加频次不足,易导致婴幼儿营养总量摄入不足。
1)对于6月龄、8月龄婴儿,养育人每日给婴儿添加辅食次数达到1~2次的,评估为“辅食添加频次适宜”。
养育人尚未每日给婴儿添加辅食的,评估为“辅食添加频次不适宜”。
2)对于12月龄婴幼儿,养育人每日添加辅食次数达到2~3次的,评估为“辅食添加频次适宜”。
养育人每日添加辅食次数少于2次的,评估为“辅食添加频次不适宜”。
3)对于18月龄、24月龄幼儿,每日早、中、晚三餐正餐达到3次,辅食单独制作,正餐期间加餐2次的,评估为“进餐次数适宜”。
每日正餐少于3次,或期间加餐少于2次的,评估为“进餐次数不适宜”。
(3)奶类哺喂情况评估
6月龄~24月龄婴幼儿每日仍需哺喂或饮奶。6月龄婴儿每日哺喂奶类5~6次,奶量800~1000mL;8月龄婴儿每日哺喂奶类4~5次,奶量700~800mL;12月龄婴幼儿每日哺喂奶类2~3次,奶量600~700mL;18月龄、24月龄婴幼儿每日饮奶2~3次,奶量400~600mL。每日饮奶量达到上述要求的,评估为“饮奶量适宜”;每日饮奶量达不到或超过上述量的,评估为“饮奶量不适宜”。
(4)营养状况评价
针对6月龄、8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婴幼儿,测量身长(身高)、体重,检测血红蛋白,评价婴幼儿个体营养状况。
①评价方法。同婴幼儿满6月龄前。
个体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包括正常、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等。
②评价标准。同婴幼儿满6月龄前。
③血红蛋白检测。婴幼儿满6月龄或8月龄、满18月龄时分别开展一次血红蛋白(Hb)检测。
正常:血红蛋白(Hb)≥110g/L。
贫血:血红蛋白(Hb)<110g/L。
其中,轻度贫血:血红蛋白(Hb)值为90~109g/L;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Hb)值为60~89g/L;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Hb)值<60g/L。
随着海拔升高,空气中含氧量下降,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提升,海拔每升高1000米,人体血红蛋白(Hb)含量上升约4%。因此,高海拔地区的人体血红蛋白(Hb)正常值、异常值应在上述标准基础上相应上浮。
3.24月龄至36月龄(30、36月龄)
(1)健康教育
24~36月龄幼儿已开始逐步适应成人食物和饮食习惯,均衡营养、规律就餐是婴幼儿获得全面充足的食物、促进消化吸收和建立良好饮食行为的重要保障。引导幼儿食用家庭膳食,与家人一起进食3餐,期间加餐2次。养育人要选择新鲜、营养丰富的食材,制作多样化食物,保障家庭膳食营养均衡。24月龄后的幼儿,食用的家庭膳食应口味清淡,降低偏食挑食的风险;应少盐少糖,控制糖、盐摄入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奶类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最佳食物来源,鼓励幼儿每天饮奶。每日三餐引导幼儿独立自主进食,进餐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对于24~36月龄幼儿,养育人应继续关注幼儿营养状况,包括是否出现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肥胖等情况。如正餐和加餐量以及次数不足,可能导致能量摄入不足,进而出现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等问题。如喜食高能量食品、运动量不足,可能引发超重、肥胖风险。如未做到膳食均衡,存在挑食偏食,特别是未进食富铁动物性食物,可能导致幼儿缺铁性贫血。养育人要帮助幼儿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避免出现贫血、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肥胖等问题。
(2)喂养行为评价
针对30月龄、36月龄幼儿,应重点询问幼儿膳食均衡性,评估家庭膳食是否多样化;询问幼儿能否独立进餐等情况,评估饮食行为是否良好。
①进食种类评估。
幼儿每日进食食物种类不少于4类,且至少包括1种富铁动物性食物、1种蔬菜和1种谷薯类食物的,评估为“进食种类适宜”。
幼儿每日进食食物种类少于4类,或每日进食食物种类达到或超过4类,但未同时包括富铁动物性食物、蔬菜和谷薯类食物,或饮奶量不够的,评估为“进食种类不适宜”。
②进餐频次评估。
幼儿每日早、中、晚三餐正餐达到3次,且期间加餐2次的,评估为“进餐次数适宜”。
幼儿每日早、中、晚三餐正餐少于3次,或期间加餐少于2次的,评估为“进餐次数不适宜”。
③饮食行为评估。
幼儿能独立进食且每餐进餐时间不超过30分钟,评估为“饮食行为良好”。
幼儿不能独立进食或每餐进餐时间超过30分钟,评估为“饮食行为不良”。
(3)营养状况评价
针对30月龄、36月龄幼儿,测量身高、体重、血红蛋白等,评估幼儿营养状况。
①评价方法。同婴幼儿满6月龄前。
个体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包括正常、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等。
②评价标准。同婴幼儿满6月龄前。
③血红蛋白检测。婴幼儿满30月龄时开展一次血红蛋白(Hb)检测。
贫血评价标准同满6月龄至满24月龄。
喂养行为评价及营养状况评价完成后,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表》(附件表1~表4)中,填写婴幼儿基本信息,形成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档案,做到一人一档。结合婴幼儿健康检查、喂养行为评价及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存在喂养行为问题的养育人,以及存在营养问题的婴幼儿,给予针对性咨询指导和干预。对于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婴幼儿,必要时转诊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专业医疗机构。
(二)咨询指导
1.喂养行为咨询指导
针对喂养行为评价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养育人针对性咨询指导。帮助养育人充分认识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合理膳食及饮食行为培养的重要性,了解自身在日常喂养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错误喂养行为,建立正确喂养方式。
(1)婴儿满6月龄前
针对未纯母乳喂养者,了解未纯母乳喂养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指导,强调母乳喂养的益处及优势,鼓励倡导纯母乳喂养。
针对哺乳次数不足、不能按需哺乳者,加强回应性喂养指导。回应性喂养强调喂养时长和频次由婴儿进食意愿和需求决定,包括按需哺乳和逐渐形成规律的喂养方式,核心是及时识别婴幼儿发出的进食需求并迅速做出喂养回应。婴儿的进食需求若不能得到及时回应,会导致婴儿进食量和进食时间不稳定,影响营养摄入和吸收,也会导致婴儿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长期不能按需哺乳,会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告知养育人在3月龄前都应按需喂养,只要婴儿有哺喂需求,母亲即可哺乳,此后逐渐规律喂养。
针对喂奶量不适宜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者,强调应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调整喂奶量,防止喂养不足或喂养过度。允许每次喂奶量有波动,避免采取不当方法刻板要求每次婴儿摄入固定的奶量,但每日喂奶总量要达到要求。
(2)满6月龄至满24月龄
针对辅食添加种类、频次不适宜的养育人,强调辅食添加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告知恰当的添加种类及添加频次,指导建立正确的辅食添加行为。
针对每日添加的辅食或食物中未含富铁的动物性食物的情形,告知养育人这可能导致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强调每日要给婴幼儿添加富铁动物性食物。对于以添加蛋黄给婴幼儿补充铁的情形,要告知养育人蛋黄的铁含量相对肉类来说较低,仅添加蛋黄而不添加肉类,对铁的补充量不足。
告知养育人添加辅食应当由少量到多量、由一种到多种,引导婴儿逐步适应。添加辅食应从每日一次开始,尝试在一餐中以辅食替代部分母乳,逐步过渡到以单独一餐辅食替代一次母乳。添加辅食还应当从单一食物开始,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逐次引入。开始可选择含铁丰富的泥糊状食物,每次喂食1小勺,逐渐加量。待婴儿2~3日习惯一种新食物口味后,再添加另外一种,逐步刺激味觉发育。引入新食物1~2日内,婴儿若出现皮疹、腹泻、呕吐等轻微不适,应当暂停添加,待症状好转后再次尝试小量喂食。若仍出现不适或症状严重,应当及时就医。
针对哺喂奶量不适宜的养育人,强调应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调整饮奶量,防止喂养不足或喂养过度。
(3)24月龄至36月龄
针对膳食不均衡、幼儿进食食物种类不适宜的情形,告知养育人膳食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告知恰当的进食食物种类。
针对进餐次数不适宜的情形,指导养育人为幼儿提供每天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两正餐之间间隔4~5小时,加餐与正餐之间间隔1.5~2小时,加餐分别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配以少量松软面点。
针对幼儿饮食行为不良的情形,告知养育人幼儿专注进食和自主进食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定时定位就餐,避免进餐时观看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2.营养状况咨询指导
(1)针对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等营养不良。指导养育人改变不良喂养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养育人及时监测婴幼儿身长(身高)、体重等指标,开展自我评估,评价婴幼儿营养状况是否好转。如仍无明显改善,及时就医。同时,了解婴幼儿是否存在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如存在上述疾病,应告知养育人会影响婴幼儿营养状况,并指导养育人尽快带婴幼儿接受治疗。
(2)针对超重肥胖。在及时纠正不良喂养行为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均衡膳食,限制婴幼儿摄入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加工食品以及含糖饮料。指导养育人监测婴幼儿身长(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的增长趋势和水平,根据身长(身高)、体重增长情况调整喂养量和饮食结构,鼓励婴幼儿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如爬行、走路、跑步和玩耍,促进吃动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3)针对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强调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的危害,纠正养育人不良喂养行为,指导养育人每日为婴幼儿添加富含铁的动物性食物。同时,应了解是否存在导致婴幼儿铁缺乏的其他风险因素。如双胎、早产等造成婴幼儿从母体获得铁储备不足的情况,胃肠疾病、牛奶蛋白过敏等影响铁吸收的情况。告知养育人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需规范接受铁剂治疗和随访,婴幼儿经2次治疗随访无明显改善,应及时转诊。
四、服务机构和人员
(一)服务机构要求。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空间,保障环境相对安全安静,配备必要的测查桌椅和测查床、儿童体格测量设施设备、血红蛋白检测仪等实验室设备、营养喂养咨询指导工具,用于开展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鼓励依托信息技术,推进信息互联共享,从0~6岁儿童健康管理信息中导入婴幼儿及家庭基本信息,减少信息重复录入。
(二)人员要求。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至少配备1名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合格的儿童保健人员,从事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
五、服务分工
(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开展社会宣传,普及婴幼儿营养喂养科学知识和技能。
2.开展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
3.结合婴幼儿健康检查、喂养行为评价及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存在喂养行为问题的养育人及存在营养问题的婴幼儿,给予针对性咨询指导和干预。针对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婴幼儿,必要时转诊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二)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1.开展社会宣传,普及婴幼儿营养喂养科学知识和技能。
2.开展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
3.结合婴幼儿健康检查、喂养行为评价及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存在喂养行为问题的养育人及存在营养问题的婴幼儿,给予针对性咨询指导和干预。针对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婴幼儿,必要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4.接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患营养性疾病的婴幼儿。
5.针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供专业人力支持,开展人员培训、帮扶带教、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六、服务指标
(一)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率:
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系统接受营养喂养评估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数×100%。
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系统接受营养喂养评估人数”指3岁以下婴幼儿按年龄要求0~1岁接受5次、1~2岁接受2次、2~3岁接受2次喂养行为评价及营养状况评价的人数之和。
(二)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合格率:
统计期限内辖区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合格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接受过调查的6~24月龄婴幼儿数×100%。
其中,“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合格人数”指6~24月龄婴幼儿在过去24小时内辅食添加种类达到谷薯类、豆类和坚果类、动物性食物、蛋类、含维生素A丰富的蔬果、其他浅色蔬果、奶类及奶制品等7类食物中4种以上,且至少包括1种富铁动物性食物、1种蔬果和1种谷薯类食物的人数。
(三)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次合格率:
统计期限内辖区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次合格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接受过调查的6~24月龄婴幼儿数×100%。
其中,“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次合格人数”指6~8月龄婴儿在过去24小时内辅食添加1~2次的人数、9~24月龄婴幼儿在过去24小时内辅食添加2~3次的人数之和。
(四)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率:
统计期限内辖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接受过血红蛋白检测的6~24月龄婴幼儿数×100%。
其中“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人数”指血红蛋白小于110g/L的婴幼儿数。
(五)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迟缓率:
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迟缓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数×100%。
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迟缓人数”指对照WHO标准的身长(身高)参考值,至少有一次测量身长(身高)低于同年龄标准人群身长(身高)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的婴幼儿人数。
(六)3岁以下婴幼儿超重率:
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超重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数×100%。
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超重人数”指对照WHO标准的身长(身高)别体重参考值,至少有一次测量身长(身高)别体重大于或等于同年龄标准人群身长(身高)别体重中位数加1个标准差且小于同年龄标准人群身长(身高)别体重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的婴幼儿人数。
(七)3岁以下婴幼儿肥胖率:
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肥胖人数/统计期限内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数×100%。
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肥胖人数”指对照WHO标准的身长(身高)别体重参考值,至少有一次测量身长(身高)别体重大于或等于同年龄标准人群身长(身高)别体重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的婴幼儿人数。
附件:
1.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档案
2.3岁以下婴幼儿年龄别体重标准差数值表
3.3岁以下婴幼儿年龄别身长(身高)标准差数值表
4.3岁以下婴幼儿身长(身高)别体重标准差数值表
5.3岁以下婴幼儿年龄别体质指数(BMI)标准差数值表
扫描二维码可下载相关附件👆
《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试行)》文件解读
一、制定背景
婴幼儿喂养主要包括儿童从出生到3岁期间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合理膳食和饮食行为培养。婴幼儿期(0~3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脑和身体快速发育,良好的营养和科学的喂养是促进婴幼儿体格生长、机体功能成熟及大脑功能形成的重要保障。《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要求,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普及为6月龄以上儿童合理添加辅食的知识技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强调,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
为进一步加强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结合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为养育人及婴幼儿提供健康教育、喂养行为评价、营养状况评价和咨询指导等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和规范性,提升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我委制定《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二、主要内容
《指南》主要由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及频次、服务内容、服务机构和人员要求、服务分工和服务指标等7部分组成。
三、主要特点
(一)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着力提高母乳喂养率。
《指南》提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免疫活性物质和水分,能够满足0~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所需全部营养,不需要添加水和其他食物。强调儿童保健人员通过健康教育,向养育人普及母乳喂养核心知识和技能,提倡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
(二)强调辅食添加的重要性,着力降低婴幼儿贫血率。
婴儿出生时体内有来自母体的储备铁,可以满足前6个月生长发育需要。6月龄之后,婴儿体内的铁储备耗尽,此时母乳喂养只能为婴儿提供大约5%的铁需要量,还有95%的铁需要量要通过进食辅食获得。为此,《指南》强调,6月龄后母乳喂养已不能完全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求,应当在继续母乳喂养基础上添加辅食。要求儿童保健人员针对6~24月龄婴幼儿养育人在开展健康教育、喂养行为评价和咨询指导服务中,着重指导养育人掌握科学的辅食添加方法,确保辅食添加频次和种类合格,努力减少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三)强调合理膳食、饮食行为培养的重要性,着力改善幼儿营养状况。
均衡营养、规律就餐是婴幼儿获得全面充足的食物、促进消化吸收和建立良好饮食行为的重要保障。《指南》提出,2~3岁幼儿基本可以独立进食,要引导幼儿食用家庭膳食,与家人一起进食3餐,期间加餐2次。养育人要选择新鲜、营养丰富的食材,少盐少糖,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进餐时不观看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每次进餐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四)强调开展喂养行为评估,着力改善养育人喂养行为。
养育人喂养知识缺乏、喂养方式不恰当,易引发婴幼儿营养不良。《指南》强调,喂养行为评价及营养状况评价完成后,儿童保健人员应结合婴幼儿健康检查、喂养行为评价及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及时对存在喂养行为问题的养育人,以及存在营养问题的婴幼儿,给予针对性咨询指导和干预。对于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婴幼儿,必要时转诊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专业医疗机构。
(五)制定形成了简便易行的评估工具。
《指南》聚焦婴幼儿营养喂养主题,形成了适合基层儿童保健人员使用的《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表》,方便县级、乡级服务人员开展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儿童保健人员应用这一评估工具,定时定量询问和记录养育人各个关键月龄喂养情况、婴幼儿各个关键月龄营养状况,评估养育人的喂养行为,及时发现存在的喂养问题,结合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给予针对性咨询指导。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编辑:秦明睿
校对:
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健康报
《健康报》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全国性卫生行业报,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红色根据地的第一份卫生专业报。专注于为各级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及人民大众提供专业、权威、科学的卫生、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
青海:“三医”协同 为中医药发展添动力
章丘区人民医院:守正创新为人民 砥砺前行谱新篇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开始啦!快来看通知
肺炎难治?对症下药、精准治疗是关键
戒了烟为何还会得肺癌
为医院用药“松绑”,不能指望“一招就灵”
表彰“白龙马”,绝非一场“戏谑”
为民服务办实事 | “热血青岛”:血费减免服务持续进阶
新春走基层 | “1573”酿造幸福育儿新生活
新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中的微塑料越来越多……一起来听健康早闻!2025年2月10日
健康夜话 | 写作业拖延 心理因素不可小觑
刘国中赶赴四川宜宾山体滑坡灾害现场指导搜救处置工作时强调 全力搜救失联人员 严密防范次生灾害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乍暖还寒时,警惕血压波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力指导开展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健康夜话 | 爱自己,从心理疗愈开始
《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南(试行)》发布(附解读)
《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试行)》发布(附解读)
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研究有新成果
从独立干到建分院,专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蛇年话“蛇药”
会议预告|亮点抢先看,医院护理能力提升交流会3月20日精彩来袭
肿瘤早期筛查很关键,这些原则别忽视
长时间用电热毯,当心加重便秘
患者要求手术录像,医院能拒绝吗
医务人员应知应会法律知识|病历修改不合规,推定医院有过错
新春走基层 | 温情溢满“天使院”
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助力卒中防治
让公立医院真正实现轻装前行
《哪吒2》导演不后悔学药,你们呢?
喜讯!我国科学家首获国际卒中领域临床医学最高奖……一起来听健康早闻!2025年2月7日
肾结石患者不能补钙?不对!
山楂虽好 可不要贪吃哦
加强儿科医生培养,确保服务强起来
多管齐下,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
新春走基层 | 备战亚冬会·医者
为民服务办实事 | 重庆:互认出实招 惠及更多人
手机辐射会致癌吗?新研究揭晓答案……一起来听健康早闻!2025年2月6日
发烧退热之后,病就好了吗?
避开这7个饮食误区,助力孩子吃得对长得好!
建设儿童友好医院需多方同题共答
切勿盲目跟风“抗炎饮食”
新春走基层 | 春节坚守,医者的“舍”得
《健康报》入选“高学术影响力中国报纸”
得了流感,出现这些症状需立即就医……一起来听健康早闻!2025年2月5日
健康夜话 | 我们为什么需要情绪价值
【巳岁养生局】快开工了打不起精神?“节后综合征”缓解指南来啦!
健康夜话 | 宫商角徵羽,百病止于音
【巳岁养生局】跟练冬季补肾操,养护肾气状态好!
今日立春|吃好这两宝,向春而生助阳长
健康夜话 | 用短视频晒“年”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