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儿科医生培养,确保服务强起来

健康   2025-02-06 11:41   北京  

评论


在前不久召开的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把2025—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提出利用三年时间进一步扩大儿科医疗服务供给,增强儿科服务能力。目前,我国儿科医生资源面临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和培养力度不足的问题。儿科医生作为儿童健康的守护者,其数量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儿童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儿科医生培养已成为提升儿科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


教育为先。应从政策上重视儿科医学教育,根据各地区儿科专业医疗卫生人才的供需动态监测信息,提前部署儿科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与结构,鼓励开设儿科专业的各大院校采用免费定向培养儿科医生等方式吸引更多学生报考儿科专业,从源头上增加儿科专业学生人数。在将儿科专业前移到本科教育阶段的同时,还应将内科、外科、妇幼保健等与儿科相辅相成的科目合理纳入儿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开阔医学生的诊治思路,持续开展一体化儿科医生培养。在本科教育加快培养紧缺儿科人才的基础上,将儿童专科医师的培养重心放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研究生阶段,或者放于儿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以此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结构。


人才为本。应鼓励各级政府将儿科医师纳入紧缺岗位人才目录,完善紧缺岗位人才招用政策,放宽年龄、学历等限制,争取对符合条件的儿科岗位专业人才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加大对儿科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在此基础上,督促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儿科医师培训标准,充分利用网络继续教育、资深教授讲座、医学院校进修、高级儿科医师“师带徒”等多种方式加强初级儿科医生的培训和学习。


合作共赢。应构建由高级儿科医师与相关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并给予基金支持,利用智能医学建立各种诊断模型,将导诊、预问诊、诊前检验及智能辅助诊断等多个AI(人工智能)应用融入诊疗全流程,争取实现多数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机器诊断并提供治疗方案,解决儿童不能表达疾病症状、诊断时间较长等效率低下的问题;组建“儿科大家庭”等微信群,便于优质儿科医院医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解答诊疗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儿童的人口统计学等相关指标监测用药品种、用药量及用药速度,加强儿童用药研发生产引导,并对药企进行儿童专用药生产适当给予资金补贴。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杨添安 邓剑伟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B0ZE1OH】获取授权

健康报
《健康报》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全国性卫生行业报,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红色根据地的第一份卫生专业报。专注于为各级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及人民大众提供专业、权威、科学的卫生、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