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9年,开发63个联名文创产品……他让搪瓷重回寻常百姓家

政务   2024-10-08 13:01   上海  








带“奖”字的白色搪瓷茶缸、大红鲤鱼的搪瓷脸盆、印着鸳鸯双喜的搪瓷痰盂……搪瓷,承载了几代人的成长回忆。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搪瓷产业整体下行,不少国营搪瓷厂停产关闭,搪瓷逐渐淡出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在嘉定,搪瓷手艺人谢党伟创立了八分园·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融入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让记忆里的搪瓷回归大众视野。







搪瓷厂的末任厂长

搪瓷,又称“珐琅”,即在金属基底表面涂上玻璃质的瓷釉,再通过高温烧制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它起源于1300年前的埃及,随后珐琅工艺在欧洲兴起,公元6世纪通过丝绸之路传入隋朝,从此开始了它的东方之旅。


搪瓷在最初的时间里,是一个家庭体面的象征,并非人人都能实现“搪瓷自由”。上世纪50年代起,随着搪瓷工业的发展,才出现了“家家有、人人用”的现象。


▲资料图


谢党伟和搪瓷的缘分要从1973年说起。“那年我初中毕业,最开始学校给我的通知单是去崇明农场,行李都打包好了。后来,我妈妈带着我去校长那边说情,才被改到了上海久新搪瓷厂技工学校。”谢党伟回忆道。进单位前,谢党伟的母亲再三关照他要多干活,报党恩。不善言辞的他把母亲的叮咛铭记在心,在喷花车间实习时,因为心灵手巧,被师傅表扬“这小青年不仅手脚快,而且做出来的东西质量特别好”。经过多年努力,他从一名喷花操作能手成为上海久新搪瓷厂的厂长。


▲谢党伟


上世纪90年代,搪瓷业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是体制改革,另一方面是不锈钢、塑料等制品进入市场,搪瓷产业似多米诺骨牌般倒下。2002年9月21日,上海最后一家搪瓷厂——久新搪瓷厂关门。那一天的场景,谢党伟至今难以忘怀,“最后一天,工厂都乱套了,大家都不干活了,我只好自己把当天要出厂的产品从炉窑里拿出来,装入集装箱。”下午两点,最后一批产品顺利运走,谢党伟关掉电源,关闭工厂的大门,坐在炉窑边上哭了整整一个小时……



搪瓷厂关闭了,但之前签下的外销订单还有16个没有完成,为了完成这些订单,谢党伟向厂里借了模具,带着原搪瓷厂的14名工人去到南汇创业。一天24小时,谢党伟吃睡都在厂里,花费了大半年时间,终于将所有订单全部完成。正在谢党伟松一口气的时候,公司财务却告诉了他一个噩耗——账面亏损。“我当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生产上,导致了管理上的失误,最终只好关掉工厂,自己也因此欠下了一屁股债。”谢党伟惋惜地说道。


创业失败后的谢党伟一度陷入低谷,为了还清债务,他开始四处打工。重新求职的他发现,别人都会开车、会电脑、会说英语了,而自己什么都不会,于是他一边打工,一边补自己落下的“功课”。曾经的失败经历锻造了他饱含毅力的信念,整整12年,谢党伟没有一个双休日,从保安到行政总监、副总经理,再到总裁办主任,最终还清了债务,也攒下了一些积蓄。


用心传承搪瓷文化

尽管曾暂别搪瓷行业,但谢党伟始终没有放下对搪瓷的热爱。1978年,谢党伟参加上海团市委组织的轻工能手比赛,并荣获搪瓷喷画项目第一名。看着自己制作出来的栩栩如生的牡丹花搪瓷盘,他心里万分喜爱,便自费买下了这个盘子,这也是谢党伟的第一件搪瓷收藏品。


自此之后,对搪瓷艺术几近痴狂的谢党伟萌发了收藏各种搪瓷制品的念头,没多久家里三层阁上3平方米的角落就堆满了他的收藏品。对于他的收藏爱好,谢党伟的父母倾全部财力支持,父亲的一句“持之以恒”让他倍感振奋。结婚后,谢党伟和爱人搬进了公平路11平方米的新房,他的搪瓷藏品也随之搬了进去。


为了放下更多的藏品,谢党伟又在衡水路买下205平方米的新居,“这下什么都可以放进去了”。爱人却给灼热的谢党伟劈头浇了一盆冷水:藏品只能放在阳台上。夫妻俩没少为搪瓷藏品放哪里的事情争吵,直到后来爱人妥协,谢党伟就“刹不住车”了,几百件藏品装满所有房间,“搪瓷厂谢党伟收藏搪瓷”因此声名远扬,在搪瓷行业人尽皆知。


▲谢党伟部分藏品


2015年,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谢党伟决定辞去工作,重新追寻自己的搪瓷梦想。他想把自己40年来收藏的搪瓷制品和搪瓷画稿做一个全面立体的展示。“看着上海搪瓷业由盛转衰,我十分痛心,希望搪瓷文化能够永远地保留下来。”谢党伟说道。


在嘉定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谢党伟买下了嘉定区江桥镇嘉怡路151号某房地产公司近千平方米的废弃售楼处。2016年,在中国搪瓷工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八分园·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正式落地,谢党伟也终于给搪瓷安好一个新的“家”。“园子占地0.8亩,建筑是圆形的,因此取名为‘八分园’,也寓意着做人做事八分为好,不要骄傲、继续努力。”谢党伟说。



2016年11月24日,八分园·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对外开放,2600多件搪瓷制品、400余幅搪瓷画作,囊括了从民国时期至今的大小搪瓷器物,吸引了美国、日本等各国搪瓷工业协会代表团前来参观。一排排手工喷花的搪瓷面盆上印着花鸟山水和上海、青春、寿、奖等文字,让人一下子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本来只打算办三个月的,办完我就准备退休了,给我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没想到一办就停不下来了。”



据悉,自开馆至今,八分园已经接待过来自世界各地的77个代表团,接待总人次达到了49万。展览馆曾先后到北京、深圳、西安等地区进行展出与体验。2019年,八分园成为嘉定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展览与搪瓷工艺美术体验活动成为主营的工作内容;2023年,八分园搪瓷制作技艺入选嘉定区第十二批非遗项目;2024年,谢党伟被评为搪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父子携手探索新潮搪瓷

在谢党伟筹备“中国百年搪瓷展”的时候,留学归国的儿子谢贤和儿媳突然提出也想要做搪瓷。这个想法把谢党伟吓了一跳,“我自己都很久没有从事搪瓷行业了,各方面的情况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担心把他们带入歧途。”当天晚上,一家4口人一直讨论到凌晨三点,最终决定“做”!由谢党伟负责技术、质量和工艺的把关,儿子和儿媳负责设计和销售。


作为一个“90后,谢贤一开始对搪瓷并不感冒——看着父亲收藏的那些早已经斑驳残缺的搪瓷用品,很难将它们和这一代年轻人的审美挂上钩。大学毕业后,谢贤前往意大利留学,在那里,他发现原来搪瓷也可以做得非常有时代感和多变性,他也会把淘到的一些精美的搪瓷制品给父亲寄回去,父子之间有关搪瓷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


▲谢贤和父亲


搪瓷是一种很好的材料,耐腐蚀、耐高温、便于清洗、防止细菌滋生,在海外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医疗、洁具、建筑处处可见。“好的东西应该得到保留和传承,也应该得到创新。”这些年,谢党伟和谢贤一直在探索新潮搪瓷。



“相比陶瓷等材质,搪瓷制作效率更高,很符合现在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又不希望等太久的心理。”利用搪瓷的优势,谢党伟父子俩改进搪瓷制品的设计,“我们把传统工艺在杯子底部留下的支架隐藏到杯口的卷边下,把杯口做宽。同时还借鉴年画、剪纸等传统艺术,让杯子的造型更具美感。”谢党伟说道,经过多年的改良,现在的搪瓷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它们有了一个新的品牌名——玖申。玖申的谐音是“久新”,是谢党伟曾经所在的搪瓷厂名字,同时也寓意守旧迎新。



“我们国家的搪瓷产业发展很快,但跟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相比,在造型、花色等方面还有10到15年的距离。要缩短这个差距,需要年轻人多努力。”谢党伟说道。如今,“玖申”的产品已打进思南公馆、无印良品、诚品书店、各个省市众创空间,消费人群大部分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如何让中国搪瓷未来的路走得更长远,在谢党伟看来,还是要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价值,“我们正在不断挖掘民俗和时尚文化,希望让中国搪瓷成为引领新潮流的载体,再次回到寻常百姓家。”


这次的主角是『搪瓷』

@屏幕前的小伙伴们

您有什么关于搪瓷的故事吗?

欢迎在评论区与小编分享~


通讯员:董红
编辑:桂燕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上海嘉定
重要的动态,新鲜的资讯,小嘉第一时间为您送达。这里是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