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芳 // 随礼风波

文摘   2024-11-08 15:24   山西  

点击卡片关注「绛州文学」

运城网信备案编号:H00067

随礼风波

文/稷山 王月芳

儿子娶过媳妇后,建娃和他爱人莲儿满心欢喜一页一页地翻看着礼簿本。

当莲儿见了大姐夫名字下的礼金时,她的脸儿由晴转阴了,她瞪起了双眼。

片刻,莲儿仰起头对建娃厉声说:“你看你姐姐还是人吗?去年她儿子结婚时,咱给他们随礼1000块钱,今年挨着咱儿子过事哩,他们却只搭了500块钱,一下子就差了一半!”

建娃无奈地说:“算了,都是亲姊热妹的,啥也别说了。”

莲儿不依不饶,说:“你看一下我那姊妹们,哪个和你姐似的,她家又不是穷得叮当响!为啥要给咱少搭礼。别说她帮咱多少,她连最起码的礼尚往来都做不到!”

建娃心里也堵,可他张开嘴巴说啥哩!

说起这人情世故,也真不好做哩!

我记得小时候,左邻右舍谁家有了红白喜事后,有的送一张画,有的送一毛钱、两毛钱,有的送一条毛巾。

亲戚来了,顶多送1块钱,有的送条被面子。这已经是大礼了。

那个年代,吃的席虽然也有咸的、有甜的,七碟子八碗,都用的是小碟子、小碗儿,桌子也都是七凑八拼的问左邻右舍借来的小饭桌和小凳子。就这,人都喜欢的说,这是吃摊子哩!

后来,我听村里有的年龄大的人说,他们那会儿才困难哩,谁家有了啥事后,自己家里有几口人,就拿几碗面给主家送去。不然的话,主家过不起这事。

到了八十年代时,亲戚朋友们为主家搭礼是10块钱封了顶。

多数礼金是1块钱到三块钱。

随着日子一年年好起来,从10块钱礼长到20、30。这种情况维持了多年。

当然亲戚们都已搭成了50块钱。

主家摆得席也丰盛了许多。

那时,席上有鸡、有鱼,大家就说是好席。

以前只是有了娶媳妇嫁女及老人去世,这几件大事才摆席请客,也不知道从啥时候起,各种请客的名堂渐渐地多了起来。

开业、升学、搬家、满月、大小生日等等。就是亲戚朋友家有个啥事了,最少都得拿100块钱,太少了拿不出手。多则几百块钱甚至上千元。

主家邀请了,去吧,觉得没啥交情。不去吧,人家请哩!左右为难!

还有的主家嫌有些邻居给他搭的礼金少,生气哩!

有人说,你光看到别人给你搭礼少,你生气的。比如:村里人现在多少都搭50块钱,有的家里5个人,给你搭50块钱。可有的家里两个人或一个人去,人家也给你搭50块钱,你咋不说呢?

还有的人会为有的家里事儿多,有的家里事情少。盘算着谁讨了便宜,谁吃了亏!

要这样算的话,亲友还怎么来往?

那天,正说这类事哩,一个朋友打来电话,带着哭腔说:“我那口子又和我吵架哩。”

我问她,为啥事吵?

她说,老公偷看了他的手机,见她给娘家嫂子发去300块钱红包。问她发这红包干啥?她只好说是侄儿生日哩。

这下她老公火冒三丈,说:“她儿子就那么金贵?咱儿子十几岁了,他们给娃过过几个生日?”

她低声说:“咱儿子那会儿,小娃家不兴年年过生日,现在娃们都兴这个!”

结果那天,老公和她吵得不可开交,娘家嫂子连打几个电话催她去哩,老公死活没让她去。

她没去成,只好给嫂子说单位临时有事去不了!

如今的人,日子好过了,请客的套数越多啦,多得人实在承受不了。

其实,事在人为!每一个人挣钱都不容易,换位思考,就不会为了这些事难为自己,又难为别人,对吧?


作者简介




王月芳,1966年,稷山县下柏村东窑。从小酷爱读书写作后钻研周易学三十多年。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稷山县作协理事。在省市报发表数篇作品,省防震减灾征文获过三等奖。在《后稷文苑》,在《汾水文学》、《稷人说稷》、《山西作家文苑》发表过几百篇作品。

投稿邮箱:34040196@qq.com 

投稿电话:麻老师  13994870495(微信同号)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aonier_2001

绛州文学
写写平常人的喜怒哀乐, 诉说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传递民众的欣喜,幸福,烦恼,执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