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秋天的期待,好像都与美食有关。极速降温的几个月里,能让孩子翘首以盼的,除了放学,还有学校门口热气蒸腾、香气四溢的糖炒栗子,与家里一桌子的美味。东西山栗子上市,标志着苏州最好吃的季节,来了。
街头巷尾的美食沙龙
如果说英国人开启一场寒暄的话题总与阴晴不定的天气有关,那苏州人秋天街巷内外的主题,就都是有关新上市的食材。我印象里的秋季放学路,总是一场从头到尾的美食主题沙龙。
打路的东边走起,在街边下象棋的陈阿公就会提前剧透我家今天吃什么:“囡囡,放学啦!早上我在菜场碰到你好婆,买了一兜子新鲜螃蟹回去嘞,还有毛豆。你今天晚上又有口福了。”话音刚落,陈阿公又投入到尔虞我诈的棋盘上,和一同下棋的棋友开始关于螃蟹市价的闲散讨论。
往前走几步,手里忙着用刷子一点点清洗莲藕孔洞里泥土的张阿姨,总会抬起头招呼我:“丫头,路上看见我家哥哥没,臭小子怎么还没回来。”稍作回应,话题又极速转向了“吃”,仿佛压根不关心刚刚那句开场白的结果。“听说你们学校前两天点心吃桂花糕啦,这个时候的桂花最香了,好吃伐。”三两句话里,我们近乎透明的学校生活与早就公之于众的食堂菜谱又成了街道焦点。
往西再走一个路口,厨房窗户敞开着的,就是我舅舅家,烫着红棕色卷发的舅妈,只要从窗内看见我,都会唤我的小名。这时候要做的,就是自觉免去大人那些推推搡搡的过程,主动拉开书包拉链,等着她把下班路上刚从小摊贩那里买来的新鲜水果塞进我包里。有时是红彤彤的石榴和苹果,有时候是橘子和雪梨,我最抗拒的是柚子,因为背回家实在太重,总得抱手上。凡是从她家出来,就几乎没有空着手的时候。
街坊邻里间对秋季美味的探讨自然也不是单向的,我们家的拿手好戏是荠菜肉馄饨。荠菜给人更多的印象或许是阳春三月时的鲜嫩,但殊不知秋天的荠菜口感更为清新爽口。气温从热转凉,充足的雨水与宜人的温度让蔬菜有时间慢悠悠长足叶片,收获肥硕植物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印象里住在乡下的外婆总自己在田里播种,绿茵茵的叶芽萌出土壤,散发着独有的气息。长到合适的高度,割下一拨,用清水简单冲洗,就可以剁碎拌进馅料里。爽口的蔬菜吸收了猪肉馅的丰富油脂,再加点我家的独门秘方——太湖鲜虾仁,多种食材在秋天的菜板上实现了水乳相融的平衡。
我的任务除了在包馄饨的时候帮帮“倒忙”,剩下的就是端着煮好的馄饨,家家派送。带上家人“大大方方”的嘱托,敲开邻居大门,分享刚出炉的自制美味,是许多苏州孩子的使命。邻里间以美食为寄托的温情交换,更是秋天对这座城市的馈赠。
秋实,不时不食
融进苏州人血脉里的“不时不食”,是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滋养出的执着,也是代代相传的美味密码。要吃正当季的,要挑最新鲜的,要选原产地透明的……遇上好东西轮番登场的丰收时节,对美食再“矫情”、再“挑剔”的苏州人,也难逃大开吃戒的宿命。
《世说新语·识鉴》有这样一段有趣的记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故事说的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张翰,字季鹰,作为地地道道吴江人的他,感受到秋意来临,想起家乡太湖的美味,就辞官南归了,恰好与当时的政治变革呼应,被众人称赞是一种智慧。
辞官回家吃好吃的究竟是否为顺应时代变化的有心谋略之举,身为现代人的我们早已不得而知了,但张翰留下的那首《思吴江歌》至今仍被人们铭记。他笔下的“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透露着苏州人骨子里对秋季美味的热切期盼。眼前他乡的秋风一起,记忆中那些与时令有关的家乡风物与味极鲜美的食材就涌上心头。“鲈正肥”三个字也将张翰迫不及待的小心思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他古代诗词中常常提到的“莼羹鲈脍”说的也是大家熟知的莼菜汤与鲈鱼片,衍生出的成语“莼鲈之思”也成为了怀念故乡的代表词。试问,哪个苏州人不想在有那么点悲凉的秋天,窝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品尝水乡特有的时令美味呢?
不仅是古往今来的苏州人一到秋天就将美食化作回家的原动力,在苏州生活过的文人墨客们也对这里的芡实爱的要命。陆龟蒙就在《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中写下:“盈筐盛芡芰,满釜煮鲈鳜。”以表达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这句话里既有鸡头米又有菱角,还有鲈鱼鳜鱼这样典型的江南秋季风物,可见美食对这位文学家、农学家的吸引之深。当然,陆龟蒙本身就是苏州人,他的好友皮日休才是我们所说的被“安利”了秋季美味的外地人。来自湖北的他在唐咸通十年(869年)来到苏州为刺史工作。随后的数年里,他与“灵魂伴侣”陆龟蒙互赠诗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也爱上了吴地美食。
据他留下的诗词猜测,皮日休应该是个爱吃江鲜的美食家。他还专门写过一首《奉和鲁望谢惠巨鱼之半》,感谢陆龟蒙把钓到的大鱼送给他一半。诗句中的“冷鳞中断榆钱破,寒骨平分玉箸光”是他当时状态的最好描述。在《新秋即事三首》之一中,皮日休留下“共君无事堪相贺,又到金齑玉脍时”的诗句,“金齑玉脍”这道类似于太湖生鱼片配上蘸料的美食,是当时流行的美味。可见,连皮日休这个“打工人”在苏州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也将秋季气候变化与城市特有的美味关联在了一起。
苏州人秋天到底吃啥
征服苏州人的味蕾的奥秘,藏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桂花飘香的秋日午后,随便跟着一位拎着布袋子的阿公阿婆走进他们常去的菜市场,吴地山河湖泊赋予这座城市的礼物就都在那里开着“博览会”。
市场的中心位都留给了新鲜上市的阳澄湖大闸蟹,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用麻绳五花大绑着,不用懂到底怎么挑选好吃的螃蟹,只需跟着重量和钱包预算来,能买多大买多大,到了这个季节,就几乎没有肉少干瘪的。拿网兜装好,带回家简单清洗,锅中放入冷水与姜片、葱段,隔着蒸笼盖上锅盖焖蒸十五分钟左右,香气扑鼻的大闸蟹足够美味了。精致点的用蟹八件工具优雅地掀开蟹壳,满满的蟹黄、蟹膏色泽诱人又口感细腻。继续深入,白嫩的蟹肉鲜美无比。也难怪,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文学家、戏剧家李渔每年都会早早存钱,只为螃蟹这口美味。
秋初的菱角也是市场里受欢迎的食材,收获于城市大大小小荷塘的果实,经过小摊贩之手,传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简单点的人家,拿牙刷洗净,加点香料水煮一下就能直接食用;爱倒腾的人家,还会用菱角烧肉;更有创意的不怕麻烦的,还会将菱角和水一起打成蓉,加入白砂糖、炼乳等调味,制成菱角糕。
和菱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深受苏州人追捧的鸡头米。比起网络上售卖的包装好现成的芡实,有些阿公阿婆会专门去街头寻找挑着担子售卖的农民。扁担两头的竹筐里,挑着的都是最高品质、最新鲜的鸡头苞。还有些熟门熟路的当地人,会到葑门横街这样的美食集中地,去寻找那些面对着三四个塑料筐,带着指套现剥现卖的商铺。买回家,不管是加入时蔬简单清炒,还是加点冰糖调味做成糖水,都口感难忘。
雨水充沛的季节,桂花就会格外香。这时候的桂花芋艿、桂花糕,别说是游客了,哪怕是苏州土生土长的小娘鱼吃完也会感叹下淡雅润口。非要猜测《红楼梦》里贾府上曾供应过哪些点心,我们尝过的桂花制品必然也和他们差不了太多。
天气再冷几分,玻璃滑门的藏书羊肉店就要开始热闹了。其实不用太刻意去寻究竟哪家正宗哪家不正宗,找家人多的,看起来热气腾腾的,味道都差不了太多。需要裹外套的深秋中,约上三五好友躲进藏书羊肉店,点上一锅带着羊血、内脏的火锅,边吃边聊。别说那些伤秋了,脑子里只剩下肚子里还能塞下几块羊肉的纯真。
要细数,苏州闻名遐迩的秋季美食实在太多。太湖东西山产的新鲜瓜果、软糯酥烂的黄焖河鳗、太湖里刚捕捞上的湖鲜、贴秋膘用的扣肉……或许是时代与科技发展太快,很多过去只有秋天能吃到的美食早已变得四季皆宜。但唯有秋天,才是这座城市最好吃的季节!
记者 | 殷陈萱
-END-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lvpang
本期编辑:乐妤
扫码开启杂志在线阅读
我们视频号超火哦
微信视频号搜索“现代苏州杂志”
点击下方视频
记得关注+点赞~
版权声明:
《现代苏州》杂志文字及图片版权归苏州新闻出版集团苏州现代期刊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单位。对不遵守本声明,或以其他违法手段擅自使用《现代苏州》杂志文字、图片等内容的团体或个人,本单位将依法保留追究权。
合作请联系:电话 65227688-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