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飞故事】APT团队的“主管”们

文摘   2024-11-28 13:44   黑龙江  





在30车间,有这样一个“多边形战队”,他们科学谋划、周密计划、协同攻坚,严格保证产品质量和交付节点,为公司民机生产相关任务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他们是 30 车间 APT团队(自主生产运营团队)。在APT团队中,生产现场主管是重要一环,他们是型号生产的先锋官、“稳定器”和解题人。



磨砺成长:干!干!干!



“一个张野飘过去了……”


车间里,一个人影风风火火地掠过,大家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在工作中,张野总是充满活力,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我可以”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张野不止是一名生产现场主管,更是一名党员,是型号“罗阳青年突击队”的一员。在项目攻坚阶段,张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干字当先,仿佛拥有无尽的力量。


“任务量太大,现有生产周期不足呀!”“计划就是纪律,办法总比困难多。”人狠话不多,张野带领型号“罗阳青年突击队”梳理生产流程,识别潜在风险,找到制约交付的关键点和堵点,组织各业务域优势资源协同攻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张野一边组织新增工装投产,紧密跟进工装制造和试验进程,加速工装投入使用,一边持续优化生产现场布局和工作流程,为型号高效生产奠定基础。随着一次次头脑风暴的开展,一项项改进措施的落地,型号生产线精益布局日益完善,型号生产进入快车道。



渐入佳境:稳!稳!稳!



“没问题,我已经确认过了!

有王小明在,团队总是底气更足一些,他就像大家的“稳定器”,满满的都是安全感。

在一个项目的筹备阶段,王小明带领团队成员仔细研究项目方案,并实地勘察每一个细节,对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努力让项目可以优质高效进行。


“当时如果这么干就好了。”


“没关系!我们还可以从方法和工具上补救。”


即便做了充足准备,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是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项目推进中,一项技术难题横亘在生产一线,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时,王小明没有放弃,开始找寻破解之法。所谓的“方法”和“可以补救的工具”,是他挤出休息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准备了好几个方案,再虚心请教行业专家,经过多次尝试才得出的。经过实践验证,技术难题果然迎刃而解。


“嗯,小明说得对,的确可行!”


“小明,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只是有Plan B、C、D……”


大家开怀大笑。


项目完成后,王小明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认真总结经验,转身便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自主生产运营团队中的自主二字,在这一刻更加具象化了。




炉火纯青:解!解!解!



“海涛,你看下这个……”


“海涛,麻烦你来一下……”


“海涛”这个词像是问题的答案,只要你呼出口,问题就有解。


生产现场主管是生产现场“千丝万缕”的牵头人,杨海涛不仅是他自己,也同时化身工艺、计划、检验……无论你问他哪方面的问题,都能收获满意答复。


“海涛,你手里这么多事,是怎么做到有条不紊及时处理好的?”


“依托日计划,排好优先级,尽量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不留尾巴。”杨海涛的思路十分清晰,这是解好众多问题的先决条件。在日常生产中,杨海涛坚持通过生产计划拉动站位作业,拉动零件交付和物料采购,让计划滚动起来。在“运动战”中,他每日复盘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识别出生产过程中的堵点,再尽量做到快速深入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小流程、小环节顺畅连接,直至目标达成。杨海涛不仅组织,还沉浸于技术攻关、沟通协调等各项具体工作中,推进型号生产稳步向前。


每一次解题,每一次成功,都源于锐意进取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付出,一架架优质交付的直升机见证了APT团队的成长,见证了每一名生产现场主管的奋斗。民机专业化发展之路,他们是信念坚定的“赶路人”。





铁粉必看
哈飞大小事


文字 | 张慧杨 杨海涛
图片 | 杨海涛
责编 | 裴根
主编 | 孙艳升 高群
监制 | 钟兆凤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
阅方寸空间,知航空无限。我们邀您走近哈飞人、知晓哈飞事、领略哈飞产品、分享哈飞情,感受航空报国拼搏精神、见证航空强国伟大事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