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成研究 | 人工智能翻译版权新挑战,郭子龙律师参与共论破解之道

学术   2024-09-14 18:58   北京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翻译带来的版权新问题日益凸显。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就这一热点问题采访了多位业内专业人士。
其中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监督委员会委员、股东权益保护中心主任郭子龙律师针对目前人工智能翻译涉及的版权难题有哪些、由人工智能翻译而成的生成物是否享有版权、由人工智能翻译而成的译作应如何署名、参与二次修改加工的人是否享有版权、人工智能对已有作品进行利用,那么对原著作权人(作者、译者、出版者)的利益该如何保护等问题发表重要观点 
他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功能上与传统人类创作作品相似,使得公众很难将其与人类创作作品直接区分。故在由人工智能翻译而成的译作中,署名仍应基于明确著作权归属和标识作品来源的制度要求而进行。或可确立以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为中心、其他相关主体为辅助的署名规则,将人工智能数据提供者、使用者等纳入署名主体范畴并加以区分,相关传播者则有义务保持和维护前述主体在生成内容上的署名标识,不得删除、损毁、篡改或隐匿等。
此外,他还提到要鼓励行业协会等组织制定人工智能翻译的行业标准,涵盖数据使用、署名规则、质量控制等,为其发展提供制度支撑。鉴于人工智能翻译中的版权争议可能增多,或可组织建立专门的版权争议解决机制,如设立仲裁机构或在线平台,为版权纠纷提供快速、有效的解决途径等。
访谈中,译林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李景端敏锐地关注到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智能翻译工作涉及的若干版权问题。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肯定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升翻译效率和质量的趋势,但也指出了当前人工智能翻译存在的几个有争议的版权问题,如获得原作者授权不乐观、署名权和获酬问题等。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陈绍玲则从人工智能翻译行为的法定性以及翻译成果的著作权法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直接指出人工智能语料库建设和数据大模型训练所涉及的版权问题是关键。北京伟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李伟民也就人工智能翻译的署名和侵权惩处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人工智能翻译带来的版权新问题,不仅关系到版权产业的良性发展,也对法律体系和行业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各位业内专业人士的观点或为前述问题的破解提供重要思路和方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人工智能翻译领域的版权问题将迎刃而解,并推动该领域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

郭子龙

乾成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监督委员会委员 股东权益保护中心主任

个人简介

郭子龙律师,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调解员、承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律师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培训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市朝阳区首届青年律师执业技能大赛综合一等奖(共1名)获得者。


从业十一年,始终专注于公司商事类法律服务,熟悉从基层人民法院到最高人民法院不同审级的诉讼流程和思路,拥有在北京仲裁委等多个仲裁机构代理商事仲裁案件的丰富经验。执业以来,已代理包括公司股权、银行金融、企业投融资、知识产权及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各类疑难、复杂案件累计三百多件。其勤奋钻研的工作风格,守正出奇的执业特色,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的服务理念,获得了业界同行及客户的高度一致认可。


业务领域
商事诉讼及仲裁 | 知识产权争议解决 | 经济犯罪辩护


扫码关注律师

—end—

乾成律师
打造卓越的新时代新型法律服务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