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
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
(第一版)
一、党建引领
基础指标
指标内涵
学校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中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1.学校党委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纳入校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校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清单、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清单。
2.党委常委会(委员会)或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1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
3.学校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带头抓“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并明确1名校领导分管具体建设工作。
观测重点:学校党委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明确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分管责任人及责任落实情况。
4.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编制“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规划,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重点工作。
指标内涵
组工人事、学生工作、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职能部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方面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在牵头单位的组织谋划下,各有关单位通力合作,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5.牵头部门(学工、教务、后勤等)职能明确、责任清晰,在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等建设方面发挥统筹协调、组织推进和管理监督作用。
6.组织部门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作为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抓手,构建并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
7.有关部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面任务明确、职责清晰,年度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成效。
指标内涵
社区一线单位积极履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主体责任,压紧社区一线单位党组织书记和行政负责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责任,压实社区党组织体系,完善学生党员社区教育管理,做到以社区党建为核心抓手,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注释:“社区一线单位”主要指“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直接承担主体,如书院、学院等。)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8.社区一线单位明确“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具体业务负责人,建立职责任务清单。
9.社区一线单位加强社区党(团)组织建设,实现党(团)组织对社区楼宇、楼层全覆盖。
10.社区一线单位建立健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常态化划分设置社区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工作坊等,强化组织育人功能。
指标内涵
自觉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充分激发高校基层治理活力。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11.建立接诉即办机制,搭建“校长信箱”“24小时心理热线”“后勤服务热线”等多元学生诉求反映渠道,优化完善“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保障师生诉求处理机制有效运行。
12.出台领导干部践行“一线规则”相关制度或工作方案,主动调研了解学生诉求。
高阶指标
指标内涵
拓展探索党建引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工作新路径,推动实现学生社区建设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13.积极探索社区“党建+”育人模式,着力打造多维度的“党建+”品牌特色活动,形成“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精品培育机制,形成良好的工作成效。
二、队伍入驻
基础指标
指标内涵
校院两级负责同志带头践行“一线规则”,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建立与学生常态化交流互动机制,体察学情、关爱学生、释疑解惑,及时解决涉及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实际问题,带头给予学生具体且实际的关爱。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1.学校出台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相关制度或工作方案,纳入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重要内容,纳入院(系)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指标体系。
2.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主动进社区,每学期给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平均每周至少1名班子成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1次(确保月月不断线)。每人联系1个学生班级或1个学生宿舍或1个学生社团等。
3.学校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校院两级负责同志每学期到所联系的党组织(含功能型党组织)至少参加1次组织生活或主题党日活动。
指标内涵
学校扎实推动思政力量扎根在学生社区一线,安排辅导员在学生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组织党政团干部、思政教师等常态化走进学生社区,全面了解学生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点对点解答学生思想疑惑,切实打通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4.建立辅导员入驻学生社区机制,制定驻楼工作指南,明确社区工作职责要求,安排辅导员在学生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有效实现辅导员与社区学生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
5.辅导员在社区内常态化与学生开展思想交流和互动,指导开展各项思政教育活动,参与各类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6.组织党政团干部、思政教师等常态化走进学生社区,在学生社区组织开展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其他思政队伍主导的深度交流活动,有效推动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促进学生成长相结合。
指标内涵
学校充分挖掘专业队伍育人潜力,选拔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任教师、行业专家和校内外安全教育人员等各方专业力量参与社区育人工作,加强专业化的育人资源供给,有效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7.选拔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任教师以学业导师、班主任等身份在社区发挥作用,每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不少于2次,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科研训练、技能实训、项目实践、生涯规划等。
观测重点:学校学业导师、班主任走进社区情况。
8.组织学术名家、行业专家等优秀专业师资,常态化在社区开展主题讲座和沙龙分享,引导学生投身专业发展。
9.邀请校内外专业安全教育队伍走进学生社区,将国家安全教育与通识培养、专业教育结合,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
指标内涵
学校组织行政干部、心理服务、学业支持、学涯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后勤保障等管理服务力量汇聚一线,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管理服务网络,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全时、全域的成长保障。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10.足额配备心理咨询师,在社区设立心理辅导站,常态化开展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及时有效调适学生心理、化解学生问题。
11.建立健全学业帮扶队伍,构建完善的学业支持体系,重点加大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提升学业质量。
12.引入学涯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队伍,为学生学涯生涯发展提供暖心指导和深度引导。
13.充分发挥后勤人员服务育人作用,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在社区内为学生做好生活关心和成长引导。
高阶指标
指标内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整合校内外各方育人资源,不断丰富社区育人队伍,开展队伍素质能力培训,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社区特点的育人榜样或教育品牌。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14.整合校内外各方育人资源,丰富社区育人队伍结构与人员数量,确保育人力量不断扩充。
15.定期开展社区育人队伍教育培训、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不断提升素质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队伍建设质量不断深入。
16.充分发挥学校特色,选树一批社区育人榜样,打造系列社区育人品牌,确保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三、学生参与
基础指标
指标内涵
建立健全社区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搭建师生互动桥梁,助推育人队伍“沉下去”、学生骨干“浮上来”,为做好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思想引领、事务办理、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科创引导等夯实组织基础。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1.设立社区学生党组织(含功能型学生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选拔优秀辅导员、骨干教师、优秀学生党员担任负责人。
2.设立社区学生团组织(包括实体型或功能型学生团组织),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选拔符合条件的青年党员、优秀团员担任负责人。
3.建立社区学生自我管理服务组织或学生会服务站(点)等,在社区党(团)组织指导下,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社区治理建设。
4.引导鼓励学生社团或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建设、服务学生成长发展。
指标内涵
建立健全特色鲜明的社区“德智体美劳”和安全教育体系,依托学生社区各类活动,建设书香社区,有效激发社区育人活力。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5.完善社区德育活动体系,开展思想道德、政治引领、价值观念、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6.丰富社区智育活动内容,开展创新创业、学科前沿、专业基础等相关的学术讲座、竞赛、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
7.健全社区体育活动体系,强化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8.构筑社区美育活动体系,开展美育素养提升、艺术实践活动普及、美育文化营造等活动,增进学生艺术素养。
9.强化社区劳动教育活动体系,注重劳动教育学习和劳动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10.细化社区安全教育体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网络安全、财务安全、消防安全等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指标内涵
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评价体系,选树先进典型,建立以服务奉献为导向、以素质养成为目标、以经历认证为保障、以制度规范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机制。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11.完善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日常治理的过程性评价办法,将在学生社区日常表现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方面。
12.积极挖掘、培养和选树参与社区治理、朋辈教育的学生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高阶指标
指标内涵
聚焦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工作体系,教育和引导学生承担社区治理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13.健全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工作体系,形成学生深度参与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和典型经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文化建设
基础指标
指标内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生社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强文化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1.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社区文化空间,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文化内涵。
2.推动主流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特色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等有机融入社区文化空间。
3.统筹布局寝室、公寓、社区、校园等场域文化空间建设,深度开发并有效利用学校特色场馆、建筑等,打造多元、多功能空间载体。
4.注重社区网络文化空间建设,把握社区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筑牢社区文化网络新阵地。
指标内涵
在学生社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筹开展特色鲜明的社区主题文化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5.社区一线单位广泛调动全校文化资源,综合运用各类文化阵地,开展文化主题活动。
6.引导社区学生党(团)组织开展理论研学、实践体验、交流研讨等主题活动,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
7.引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科技竞赛、艺术展演、劳动实践等文化活动,在学生社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高阶指标
指标内涵
构建浓厚良好的社区特色文化,完善社区文化育人体系,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路径,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让学生在社区文化的浸润中成长成才。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8.打造社区文化育人品牌,形成标志性文化项目、高水平文化类课程、原创性文化作品,引领提升社区文化育人实效。
9.凝练形成社区特色文化,调动党建、校史、专业等多方资源,沉淀形成符合学校、社区特点的文化氛围。
五、数字赋能
基础指标
指标内涵
强化数字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备的网络及数字化硬件体系,支撑各功能信息互联互通,服务平安社区建设。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1.持续加强学生社区内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网络基础建设,为数字赋能社区提供网络基础保障。
2.推进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建设,在学生社区内布设视频监控、门禁闸机等必要的信息采集设备,有效保障平安社区建设。
3.学生社区配备充足的自助终端设备,为学生提供自主、便利、快捷的学习生活服务。
指标内涵
强化数据感知、分析和干预,实现学生社区各软硬件信息互联互通,发挥数据集聚效应。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4.统筹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信息化建设,加强校园统一身份认证、一卡通聚合支付等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5.推动多平台数据汇聚,破除“信息孤岛”,实现各类数据共享联通。
指标内涵
围绕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强化社区信息化软件建设,通过数字化应用为师生减负、为管理赋能。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6.建设“一站式”学生网上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一网通办”的线上服务。
7.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数字化管理应用,助力社区育人。
高阶指标
指标内涵
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高校“思政指数”建设要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加强数据分析应用,科学研判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数智生态,实现精准决策、精准管理、精准思政、精准供给。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8.赋能社区内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构建学生全周期档案和动态监测报告机制,指导育人力量开展工作,推动社区育人向精准思政、前置管理迭代升级。
9.赋能社区自身运行管理,发挥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效能,深化平安社区建设,加强运行状态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将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六、条件保障
基础指标
指标内涵
学校重视社区育人队伍建设,明确岗位责任清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社区工作队伍源源不断、相对稳定和良性流动。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1.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配置社区专职岗位,选优配强社区专职干部队伍。
2.优化社区育人队伍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和角色定位,推动各方力量下沉到社区一线。
指标内涵
学校推动空间场域资源整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社区公共空间,打造师生喜爱的“第三空间”,营造“浸润式”社区环境。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3.整合空间场域资源,在学生社区设置满足党团活动、心理团辅、就业服务、休闲娱乐等基本需求的公共空间。
4.丰富学生社区公共空间场景体验,提升公共空间的社交属性,打造服务师生线下交流的“第三空间”。
指标内涵
学校根据建设规划,配置相适应的专项经费支持社区建设;拓展校内外资源力量等,有力保障基础设施良好运行。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5.专项设置学生社区建设发展经费,列入学校年度预算计划并及时划拨。
6.每年投入资金保障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和基本管理服务工作。
指标内涵
持续完善学校统筹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在资源配置、服务提供和接诉即办等方面持续提升工作效能,推动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7.建立清晰高效的各级组织架构、协同机制,定期会商研判解决各类问题。
8.制定并定期修订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相关方面规章制度(包括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文化建设、数字赋能、条件保障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9.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满意度评价,不断提升各项教育管理服务质量。
高阶指标
指标内涵
以现代化理念、系统化思维推动社区高品质建设、高水准育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指标内容及观测点
10.围绕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高标准建设社区软硬件环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实现高品质建设、高水准育人,得到业界和相关领域一定认可。
来源: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