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个先进班组竟与共和国同龄!

科技   2024-12-17 17:00   北京  

☞ 这是金属加工(mw1950pub)发布的第19631篇文章



编者按



“马恒昌小组”,是以我国著名工运活动家、开国劳模——马恒昌名字命名的先进班组,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以工人名字命名的生产小组它先后创造了共和国工运史上的十项之最,被誉为“我国班组建设”的摇篮今年,这支小组75岁了!



工业战线的“排头兵”


马恒昌小组的第一任组长马恒昌是新中国第一代著名全国劳动模范,是我国工业战线与孟泰、王进喜齐名的老英雄,新华社《永远的丰碑(84)》称赞他是工业战线的“排头兵”

(图片来源:工人日报)

马恒昌曾任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总机械师,在我国的机床工业战线奋斗了一生。他带领小组在1950~1978年的29年中先后实现革新成果1174项,实施先进技术151项,推广先进操作法102项


新中国成立前后,马恒昌所在小组奋不顾身地完成一批批军工任务,并向全厂职工倡议开展劳动竞赛,1949年4月28日被命名为“马恒昌小组”,这是我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先进班组他们不断刷新生产纪录,多次立功受奖。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马恒昌小组向全国职工发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使得新中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英雄群体马恒昌小组自此闻名全国。

建国初期的马恒昌小组(《机械工人》1951年第2期封面)

马恒昌小组主要承担着数控铣镗床、压力机等重型设备关键零部件的加工任务。精挑丝杠是他们的绝活之一,300毫米长的螺纹零件累计误差不能超过0.015毫米。小组的组员始终坚持技术革新,使精挑丝杠这一技术在全国同行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别人加工一根丝杠需要2天时间,而马恒昌小组组员加工一根丝杠仅用30分钟,产品质量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9.7%以上。1983年6月9日,马恒昌小组提前16年6个月19天完成了计划任务。

如今担任小组第18任组长的正是马恒昌的嫡孙马兵。马兵称,他们依然在沿用马恒昌留下的劳动竞赛、民主管理和技术革新三大法宝。这把锃亮的千分尺保存了75年,是他家的传家宝。“这把尺在当时可以换回来我们一家七口人吃一年的口粮”



马兵回忆,国民党撤退时,把高射炮核心的闭锁机全部破坏了。马恒昌回家取回来这把千分尺,在一没有图纸、二没有工艺的情况下,“马恒昌小组”用了7天的时间,完成了高射炮闭锁机的修复任务。



2012年2月,36岁的马兵接过接力棒,担任“马恒昌小组”的第18任组长。此时,装备制造业已进入“量身定制”的时代,每次加工任务都犹如闯关。



马兵透露,在一次大国重器零配件的加工过程中,很多零件的同轴精度都在0.005毫米到0.01毫米之间。针对这种特殊性,马恒昌小组自制了加工零件所需的工装和夹具(卡具)30余种。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是老组长马恒昌经常说的话,也一直是“马恒昌小组”的座右铭。75年时间里,“马恒昌小组”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1965年1月3日,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中国机械工业全国委员会联合在《机械工人》和《机械工业》杂志上刊登《关于发动群众积极响应马恒昌小组、大转子小组倡议的通知》。许多马恒昌小组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技术创新成果都曾在《机械工人》发表并得以向全行业宣传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马恒昌小组与《金属加工》


自马恒昌小组登上《机械工人》1951年第2期封面,之后的70多年,本刊对小组的事迹和技术创新进行了持续的宣传报道,与历任小组成员都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与小组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机械工人》对马恒昌小组的报道

2000年,《机械工人》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办,杂志社邀请与会的全国劳模参加了座谈会。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铣床分厂401车间的马恒昌小组的代表苏金海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当《机械工人》记者问起马恒昌小组开展劳动竞赛的情况时,苏金海说:“劳动竞赛是我们的老传统,竞赛很能调动大家动脑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小组的整体攻关能力提高很大,像那些技术要求高、工期要求紧、完成任务难度大的活,我们都敢接。名牌班组就要名不虚传。”当问及小组通过什么方式学习新技术、新成果时,苏金海说:“向书本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一条捷径,很多好的刊物上都登有新技术、新成果,这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通过学习、消化,将新的技术革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绩。我们一些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机械工人》等优秀刊物对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

2007年7月24日,马恒昌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机械工人》作为唯一受邀的工业媒体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及时作了报道。栗延文社长带来了几本20世纪50年代的《科学技术通讯》《机械工人》老杂志,封面均为当时报道的马恒昌小组的照片。这些珍贵的资料引起了出席大会的领导和同志们的浓厚兴趣。马恒昌的长子马春忠和马恒昌小组第17任组长孙普选对这些老杂志也爱不释手。

马恒昌长子马春忠(中)、马恒昌小组第17任组长孙普选(右)与栗延文社长(左)合影


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近年来,齐二机床深度推进车间智能化升级,率先在马恒昌小组所在精密车间启动了数字化建设工作,为新时代的马恒昌小组数字化赋能。


从普通车床到数控车床,马兵说,和爷爷那个时代不同的是,现在的产品技术含量更高了,不仅比拼谁付出的努力多,更加比拼谁的智慧更多、创新更多



目前,齐二机床拥有6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在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成形机床和专机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科研成果,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00余项


2023年初,马恒昌小组所在精密车间被评为黑龙江省数字化示范车间


马兵说:“我们在实践中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一个‘好像可以尝试’的解决方案了,而是一个‘必须全力达成’的时代趋势”



如今,马兵不仅是全国劳动模范,还是全国人大代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他经过深入调研,把推动传统制造业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履职关注的重点方向。



马恒昌曾经留下一句响亮的口号:“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也成了马恒昌小组代代相传的精神,他们始终在为行业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新世纪仍然怀念马恒昌等老一辈著名劳动模范并向他们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工业媒体,我们要学习和发扬马恒昌小组精神,为我国金属加工行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借用马恒昌小组的同志的话来说,那就是“名牌期刊就要名不虚传”。

推 荐 视 频
关注金属加工视频号,关注有态度的工业媒体

-End-


☞来源:金属加工、国资小新 ☞编辑:王瑞艳 ☞校对邵玉洁 ☞审核人:吴晓兰 ☞媒体合作:010-88379790-801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金属加工
由创刊于1950年的《金属加工》(包括冷加工和热加工两刊)和金属加工在线(mw1950.com)共同运营,汇聚新闻、技术、产品、市场等内容,纸媒、网媒、活动与服务四位一体,是该领域一流的信息服务平台和推广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