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该死的制造业

旅行   2024-12-08 18:54   江苏  

原来制造业是在食物链的底层啊。

杭州逛了一圈,得此感悟。

在这座电商之城,有很多网络销售者和产品供货方的对接会,这次,我溜进去见识了一下。

半小时后,我垂头丧气地出来了。

原来制造业干的都是聪明人不愿意干的傻大笨粗活儿啊。

这个活动他们叫“新零售选品会”,口号“找渠道,找爆品”。这引号里面的词都是互联网黑话,我翻译成老百姓听得到的人话:

“新零售”就是电商的新装,就是开网店的、直播卖货的;

“渠道”就是分销商;

“爆品”就指产品,加个 “爆”,自嗨。

“选品”就是电商商家挑选商品来自己店铺卖。

“选品会”上有2个角色:

(1)电商卖家;(2)产品供应方。

电商卖家他们叫“渠道方”。

产品提供方,他们叫“品牌方”,就是产品生产厂家或其代理商。

双方对接的过程像是个人求职面试。

电商卖家坐在房间里,品牌方围在房间外,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号候着,等叫到你,你就进去。

嗯,你没有看错,是电商卖家面试产品的生产厂家。产品厂家拿着自己的产品、打印在A4纸上的PPT进去,向电商卖家面前讲自己产品优势、卖点,以及给予电商卖家的利润空间。

原来电商是朝南坐的,厂家是朝北坐的啊。

本不该如此,制造工厂一方面是重投入、重资产、投资回报周期长、资产周转率低, 是个苦逼行业。

我自己开过工厂,这点深有体会。

厂开的越大,生意越好,资金需要越多,你永远是缺钱的。供应商的钱你不能拖,客户的钱要好几个月才能收回来。所有赚的钱都只是账面上的,你拿不出来,得不断投入再生产。

利润就像是个挂在拉磨驴子前面的胡萝卜,看的见,够不着。工厂转着,胡萝卜还看得见,工厂不开了,胡萝卜都没有了。

账面上的资产只在账面上存在,一旦工厂结业,这些所有的零部件库存、资产全部只能当废铁出售,价格是账面价值的1%

制造业工厂就这样,做,只看到钱,拿不出钱;不做,连投入的钱都拿不回来。

一方面制造业是个苦逼行业,另一方面却又是创造价值最大、吸纳就业最多的社会单元,是本该有最多盈利、最受尊敬的企业。

相比之下,我们看看电商的生意呢?电商至少比开工厂有如下优势:

1.轻资产运营,不需要厂房、设备、车间工人,只要租办公室就可以。退出也容易,可以轻松华丽转身;开工厂,上了老虎背,就下不来了。

2.全部是现款,没有承兑汇票,没有账期,没有应收账款,消费者不会欠你钱。

3.整体企业人员规模也小,只相当于制造型企业的营销部一个部门,管理成本低。也不需要养研发、设计等高薪人员。

4.利润率和制造业差不多。电商要求厂家给予的利润空间不低于30%,由于没有生产制造成本,电商这个毛利润率相当于制造业企业的净利润率。

5.没有库存风险。产品滞销,电商低价抛售,总能卖掉。制造厂家产品滞销,就是血亏,产品研发投入、模具费用、设备投入费用都打水漂了。

6.可以实现非线性增长,泼天的订单也接的住

制造业企业如果销量短期要增加一倍,是不可能做不到的。因为产量翻倍,就意味厂房面积翻倍、设备投入翻倍、工人规模翻倍、上游供应链也得翻倍,这得提前几年规划才行。

而电商如果要销量翻倍,很简单,多发几个快递而已。

整体来说,电商是属于流通环节,流通是应该是制造环境服务的,现在怎么反了过来?

我想,根本原因还是商品过剩、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

市场供大于求,完全沦为买方市场,供给端失去博弈能力。

“出海”(出口到外海)这个词,现在很热,也是这个原因。这么大的产能国内消耗不掉,要么倾销到国外去,要么像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资本家把牛奶往河里倒。

最后总结三点:

1.做制造不如做营销,抓住客户就是王道;

2.能做ToC,不要做ToB的生意。做生意,离钱越近越好,钱在消费者手里,离钱最近的生意就是直接做消费者的生意。

3.不要自己持有工厂,持有品牌就可以了。产品委托代工厂加工,比如苹果手机、小米手机,自己只做研发、设计和营销,轻资产运营。

任何一个生意,都有“人货场”。“人”就是买家,“货”就是商品,“场”就是销售途径。而人、货、场中最重要的不是货,而是场。

入错行了,这该死的制造业。

大脚旅行
分享旅行的快乐,汇聚旅行的经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