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做法
施晓光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发刊之 学习时报
“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揭示出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规律。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学习和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推动本国的改革与发展,是许多国家建设高等教育的通例做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应该采取的基本策略。那么,国外高等教育建设中有哪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呢?
在终身学习框架内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
21世纪是“学习革命”的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大都在践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并以此为原则建构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其基本做法是: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公平”“正义”“卓越”“质量”等作为追求最高目标。高等教育不再被视为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成了适龄青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世界强国大都建立起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形成了有利于各级各类高校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从而确保其整体系统实现创造性、包容性、公平性和持续性的发展。重视基础研究,科研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在基础研究和基础科学领域,欧美国家研究型大学独领风骚,一流学科数量遥遥领先,科研发表引领世界潮流。形成全球优秀人才聚集地。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和优秀留学生将欧美国家的研究大学作为学习和工作的理想之地,这样也使得欧美国家科技人才济济,科研后备力量雄厚。
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
高等教育是一个高投入的领域,尤其是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没有大量的经费投入,很难生产出有价值和学术影响力的成果,也很难培养出一流的优秀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强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其一,教育投入是前提。只有高投入,才会有高质量的产出。欧美国家高等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发达,主要得益于其在医学领域的高投入。其二,经费来源多渠道。在过去几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公共高等教育投入增速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一些国家开始实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公私伙伴关系”(PPP)投资模式,缓解公共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压力。除了提高学费标准之外,一些国家鼓励私人捐赠、建立科研服务市场等。通过采取PPP方式保障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例如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鼓励私人捐赠,从而捐赠成为大学经费新的来源。2016年,剑桥大学的基金规模达到62.5亿英镑(约合82.2亿美元),稳居英国高校榜首。牛津大学拥有50.69亿英镑的基金(约合66.67亿美元),两所大学的基金规模远远超出英国的其他大学。
积极探索高质量育人模式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重要使命,是高校的第一职能。为了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高等教育强国意识到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育人模式变革。一是在教育目标上,将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任务。例如美国博伊尔委员会出台的报告——《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指出:大学的使命就是要“造就出一批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拥有代表其清晰思维和熟练掌握语言的交流技巧,拥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经验的特殊人才”。二是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坚持突出课程体系的研究性、多样化、个性化原则,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平衡,重视跨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三是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上,强调一年级探究性学习、以发现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服务性学习、本科生科研等。
重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不仅建立起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同时也积极推进大学内部组织、权力结构和内部治理模式改革。其具体表现:一是明确大学使命和责任。通过制定大学规划和重新明确办学方向,实现大学转型发展,进而增强大学核心竞争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要。二是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组织。大学内部治理设置教授会、学院制、学部制、导师制、讲座制、同行评价制和岗位长聘制等。三是减少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冲突。即通过建立“合法性权威”和“专业权威”两个平行且相对独立的组织系统,合理分配大学内部权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历史时期,借鉴国际经验有助于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步伐。然而,由于我国的国家制度、政治体制、历史传统和文化,以及基本国情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国外的有些做法未必完全适合我国,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切不可照抄照搬。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仍需借鉴国际经验。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