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报告专题询问
2024-11-08 来源:中国人大网
[ 中国人大网 ] (2024-11-07 08:25:03)
今天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中国人大网图文实录。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蔡达峰 ] (2024-11-07 09:15:59)
现在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的联组会议。
5日上午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的报告。6日上午分组审议了这个报告。今天上午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国务院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赵乐际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和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成员、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部分副省级城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会议。
这次专题询问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3次专题询问,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1次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专题询问。国务委员谌贻琴同志代表国务院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到会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同志还有: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同志、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同志、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同志、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同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同志、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同志、国务院副秘书长刘宇辉同志。
按照法定程序,会前有4位委员报名发言询问,他们是杨关林、李巍、李慧琼、向巧委员。今天的会议先请这四位委员发言询问。在他们发言询问结束后,其他参会人员要求发言的,可以举手申请。下面,先请杨关林委员发言询问。
[ 杨关林 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24-11-07 09:18:39)
大家知道“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双一流”建设,在教育强国建设部署上特别强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上又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对“双一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的问题是,对标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取得新成效?谢谢。
[ 国务委员 谌贻琴 ] (2024-11-07 09:29:07)
尊敬的乐际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同志们:
谢谢杨关林委员刚才的提问!
受李强总理委托,我代表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感谢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工作。这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工作的有力监督,也是支持和帮助我们改进工作的有效举措。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以下称“双一流”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双一流”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办学的目标定位、方向原则、重点任务、实现路径,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八年多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加强统筹,各部门协同推进,各地大力支持,建设高校坚决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若干高校和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高校和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急需人才,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有力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提质升级,有效增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党中央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与应对国际科技人才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相比,“双一流”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标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双一流”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支撑。关于下一步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进鹏同志受国务院委托已经向大会作了报告。我在这里重点介绍四方面工作。
[ 谌贻琴 ] (2024-11-07 09:31:45)
一是进一步筑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思想根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们将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自主科学制定“双一流”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导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出特色、追求卓越。
二是进一步强化精准服务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我们将突出培养一流人才的战略使命,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瞄准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创新引才育才机制,加快引育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壮大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强化国家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加快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等一批工程项目,有组织推进科研攻关,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谌贻琴 ] (2024-11-07 09:32:45)
三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高校办学动力和活力。我们将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扩大建设高校办学自主权,引导高校凝练学科方向,更加注重优势学科建设,鼓励在改革内部治理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提升办学活力。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全球布局,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搭建合作平台,拓展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渠道,提升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深化中外人文交流,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贡献力量。
四是进一步加强资源保障提升发展能力。“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努力。我们将集中办学资源要素,突出优势特色,发挥“双一流”的示范引领作用,适度扩大建设范围,带动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提升。稳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拓宽地方政府综合支持渠道,鼓励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加强与建设高校的深度合作,健全多元协同参与“双一流”建设长效机制。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办学能力和水平。我们将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
总之,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完善组织体系,加强统筹联动,在全国人大的监督下,将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推动“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献。
[ 国务委员 谌贻琴 ] (2024-11-07 12:42:40)
尊敬的乐际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的报告,并结合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对“双一流”建设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双一流”建设工作报告的审议和各位委员刚才的询问,既充分肯定了“双一流”建设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又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和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我们做好工作很有指导价值。我们都感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这次专题询问,必将有力推动“双一流”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标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切实把人大监督的丰富成果,转化为全面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
一是抓好问题整改。我们将认真梳理这次会议各位委员、各位代表的意见,结合本次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尽快研究制定落实方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书面报告。
二是完善政策举措。我们将在认真总结第二轮建设成效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吸收借鉴相关建议,扎实做好第三轮建设谋划部署,完善各项政策、制度规范和工作要求,努力取得更大建设成效。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我们将强化工作统筹联动和政策协同支持,健全主责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强常态化进展监测和评价,推动建设高校将办学资源向优势学科和人才培养倾斜,落实好各项建设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