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优良:加强工程教育 助力大国制造

教育   2024-11-14 07:14   吉林  

加强工程教育 助力大国制造

张优良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4日 第05版)

  创新之要,在于得人。如果说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那么工程教育则承载着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助力提升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使命。

  工程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我国是世界工程教育第一大国,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层次工程人才,为工程科技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同时也要看到,破解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工程教育质量,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人才保障。

  工程教育必须紧密对接实际需求。应坚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新工科专业建设,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急需紧缺人才;同时,深入了解工程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特点,实地调研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比如,北京工业大学新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以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增设“智能交互设计”本科专业,培养智能制造领域创新型人才。相关探索,有利于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工程领域往往涉及多种学科、复杂技术,在工程教育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尤为重要。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智慧交通”专业,就是以交通工程专业为基础,以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为代表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工科专业。中南大学依托学校工、医优势,用工科理论技术创新解决医科难题,促进理工医协同发展,培养工医交叉复合型卓越人才。用好学科交叉融合这个“催化剂”,有利于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培养集知识、素质和能力于一身的高水平工程人才,催生科学前沿重要突破和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

  工程教育强调应用,离不开实践支撑,必须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贯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效途径,关键要创新融合模式、找准合作共赢点。比如,重庆大学与汽车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平台,与有关行业企业创设12个联合培养实验班,重点培养、定向输送拔尖人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与研究机构、企业共建食品生产与检验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开设“果酒生产技术”等实训课程,让学生参与生产环节。事实证明,使教育更好服务于产业发展,让产业需求引领教学实践,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对于提升工程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工程科技改变世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持续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实践,必将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人才,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持续注入人才活水。

  (作者为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工业大学副研究员)

原标题:加强工程教育 助力大国制造
作者:张优良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4日   第 05 版)

曜说中外合作办学
曜说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来华留学、出国留学、一带一路、中外人文交流;中外合作办学资讯、政策、申报、审批、监管、质量、评估、认证、评价、研究、创新、发展、经验、风采;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互学互鉴、互容互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