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为公众号点关注的朋友,麻烦大家点击上方公众号主页进行关注,每天为大家分享放射医学影像方面的相关知识!
颈静脉球高位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我们认为颈静脉球应达到或超过耳蜗的基底周即可称之为颈静脉球高位。颈静脉球高位是一种并不少见的解剖异常,它的发生率约25%。
一、解剖
颈静脉球位于岩骨下方的颈静脉窝内,是颅内乙状窦和颈内静脉连接处的球形膨大。颈静脉窝仅以薄骨壁与鼓室相隔,且其顶壁有时有裂隙或部分缺损,颈静脉球高位使颈静脉球窝与耳蜗之间的间距缩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临床表现
1、大多数没有临床症状;
2、耳部症状往往为首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常为首发症状,耳鸣与脉搏相一致,压迫同侧的颈静脉,耳鸣即消失,此为颈静脉球瘤的典型症状。(静脉窦血流量增加或者管腔狭窄致血流撞击管壁时发出杂音,因其临近耳蜗结构,故出现和心脏搏动一致的搏动性耳鸣)。
单纯的颈静脉球高位并不能引发搏动性耳鸣,只有颈静脉球窝的骨质出现缺损,尤其是颈静脉球疝入中耳才会导致耳鸣的出现。颈静脉球与中耳之间的骨质称为乙状板,该结构较薄, 判断其完整性多需通过高分辨CT。
三、影像学表现:
颈静脉球达到或超过耳蜗的耳蜗基底转即可称之为颈静脉球高位。
观察要点
1.是否明确颈静脉球高位
颈静脉球高位患者,可见颈静脉球超过耳蜗的基底部水平,该患者无耳鸣症状
搏动性耳鸣患者,高分辨CT显示颈静脉球和中耳道之间的骨质乙状板缺损,颈静脉球开裂
憩室形成
颈静脉球裸露、憩室
3.留意乙状窦是否伴有骨板缺损、前移及憩室形成
乙状窦沟骨板缺损致搏动性耳鸣
乙状窦憩室侵入右颞骨和乳突气房
右侧乙状窦憩室导致搏动性耳鸣 3 年,经静脉线圈置入术后,患者耳鸣完全缓解。
四、鉴别诊断:
颈静脉球瘤:增强扫描颈静脉球瘤不均匀强化;高位颈静脉球均匀一致强化;MRV/CTV:颈静脉球瘤导致充盈缺损;高位静脉球静脉管道完整通畅
总结:搏动性耳鸣患者应当考虑到颈静脉球高位的可能;颈静脉球高位时要重点关注是否伴有乙状壁的薄弱、缺损,是否伴有憩室形成,以免在中耳相关手术时操作时损伤。
来源:影像诊断与科研
【全身CT诊断及报告书写讲解班】视频学习班现在已经全面上线,想要视频学习相关影像课程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视频进行试听: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试看/购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