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的直觉相反!货币供给、赤字、QE不会导致通胀

财富   2025-01-30 22:00   广东  
我最近与迈克尔·彭托(Michael Pento,)展开了一场辩论,他提出了一个颇有趣味的观点:货币供应量增加、赤字扩大,以及重新采取量化宽松(QE)政策,将会引发类似1970年代的通胀。

2021年和2022年的通胀情况似乎就是这样。然而,历史真相确实如此吗?还是说,最近的通胀飙升是由另一套因素驱动的?

本文,我们将探讨M2代表的货币供应量、联邦预算赤字、美联储过往的量化宽松,以及它们与通胀之间的关联。

首先,我们来谈谈货币供应量。那些认为“通胀即将回归”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过分关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他们的主要论据是,政府正在“凭空印钞,摧毁美元价值”。这一论点存在两个缺陷。

其一,他们观察经通胀调整后的美元价值,并声称其购买力较1900年有所下降。这一说法固然正确,但它假设在过去125年里,只有美国经历了通胀。

换言之,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美元相对于全球其他货币的价值理应下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下图展示了美元在贸易加权基础上,与货币供应量相比的5年年度百分比变化。

如今的美元价值与1980年相仿,而货币供应量却有所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从变化率的角度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通常与美元走强,而非走弱相关联。


美国贸易加权指数与M2五年增长率对比

其二,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会导致通胀。然而,从历史角度看,除了新冠疫情这一特殊事件打破了供需平衡外,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未引发通胀上升。(我们稍后将对此进行详细讨论。)相反,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通常与衰退和通缩事件相伴发生,如“互联网泡沫破灭”和“金融危机”。

自世纪之交以来,通胀率一直相对稳定,平均保持在2.6%左右,而M2的增长率则为3.8%。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至2019年间,尽管货币供应量有所增加,但平均通胀率却低于长期平均水平。换言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并未导致通胀。


实际M2与CPI年率百分比变化

迈克尔在辩论中主张,增加“印钞”将导致通胀和利率上升,但这一情况并未在疫情之外的时期发生,其原因是政府并非在“印钞”。

“所有货币均是通过借贷而产生的。”

请再读一遍这句话。

当政府的支出义务超出当前收入时,美国财政部便会发行债务。这些债务由一级交易商购买,为政府提供资金以履行其义务。如果财政部可以“印钞”,那么便无需发行债务。这正是过去四十年来债务发行量持续增加的原因:为了弥补政府支出与收入之间的持续缺口,即“联邦赤字”。

美国联邦政府赤字具有通缩效应

迈克尔的第二个论点是,赤字将导致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这一论点存在多个问题,但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赤字是如何产生的。以下是截至2023年底的联邦预算和赤字支出需求的最新细分情况(本文发布时,2024年的数据尚未发布)。

根据预算与政策优先事项中心的数据,2023年,大约90%的税收用于了非生产性支出。

“2023财年,联邦政府支出6.1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7%。其中约九成用于联邦项目,其余用于支付联邦债务的利息。在这6.1万亿美元中,只有4.4万亿美元来自联邦收入,其余部分通过借款筹集。”


想一想,2023年,90%的支出用于社会福利、非生产性支出和债务利息。这些费用总额达6.1万亿美元,比征收的税款高出约138%。

非生产性支出”的问题在于,它对经济增长具有零至负的乘数效应。

“历史告诉我们,尽管对生产力的投资原则上可以提高潜在增长率和利率(在利率-增长率的情况下,为财政刺激融资所产生的债务仍然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偿还),但事实证明,过去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曾经实现过这种设想。联邦债务占GDP的比例上升,历来与预估利率的下降相关——因为一分部的储蓄用在了为债务还本付息,进而抑制了潜在增长。

大体而言,积极支出是必要的,但并不充分。支出必须旨在提高生产能力、潜在增长率和利率。如果没有真正的投资,公共支出可能会降低利率,在固定货币立场下被动收紧。”

——德意志银行的Stuart Sparks

通过比较美国联邦债务占GDP的比例与潜在经济增长率,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一点。由于政府支出主要是非生产性的,因此债务增加并不会促进更强的经济活动,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债务占GDP之比与潜在潜在GDP之比

最后一句话至关重要。通货膨胀源于需求增加,这反映在经济活动的增强上。然而,自1985年以来,通货膨胀年率一直在下降,而联邦赤字却在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当联邦赤字减少时,通货膨胀往往会上升。这种相关性是合理的,因为当经济增长率更高导致税收收入增加时,赤字会减少。


联邦盈余/赤字与通货膨胀

然而,当经济活动放缓时,联邦赤字必须增加,以抵消税收收入的下降,从而满足必要的政府支出。

因此,赤字的增加与经济活动放缓和通货膨胀下降直接相关。


联邦盈余/赤字与经济增长

关键结论是,当今高通货膨胀的背景与20世纪70年代截然不同,当时通货膨胀是由于伊朗石油禁运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所致。人口趋势的逆转、债务水平的高企以及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都表明经济和通货膨胀的长期趋势增长率将降低,通货膨胀也将随之下降。

但美联储的情况如何呢?

量化宽松并不引发通货膨胀

迈克尔的最终观点是,美联储“在2020年吸取了教训”。因此,由于担忧通货膨胀,美联储未来在进行“量化宽松(QE)”时会更为谨慎。美联储清楚地知道2020年通货膨胀的成因,而量化宽松并非罪魁祸首。

然而,要理解其中缘由,我们必须回溯到政府如何为其赤字融资。当政府发行债务时,各大银行或“一级交易商”必须购买这些债务。如果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计划,它会发布购买哪些债券的通知。随后,一级交易商可以将这些债券提交给美联储,以换取其准备金账户的“信贷”。

这种交换并不会增加货币供应量;相反,它只是银行与美联储之间的资产互换。因此,当我们将M2和债务作为GDP的百分比来考量时,会发现它们之间高度相关。如果美联储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那么这种变化将会显而易见。


联邦债务、美联储资产与M2占GDP的百分比

如前所述,“货币是借贷产生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资产互换,即一种数字会计机制,并不会创造货币。不过,它确实会增加金融系统的准备金,如下所示。

虽然银行应该将这些准备金贷给经济体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相反,这些准备金最终流回了金融市场。


银行准备金vs股票市场

然而,增加银行准备金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特别是当这些准备金并未贷给经济体以创造经济活动时。

这就是为什么尽管量化宽松多次实施,但直到2020年初,年度通货膨胀率都保持在美联储2%的目标附近。

因此,如果量化宽松通过刺激经济活动并未引发通货膨胀,那么2020年通货膨胀为何会激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为何我们曾经历的通胀不会卷土重来

在经济学中,通胀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上涨。通胀的变化是实际商品和服务需求波动(也称为需求冲击,包括财政或货币政策变化或经济衰退)、供应变化(如能源危机期间,也称为供应冲击)或通胀预期变化(这种预期可能自我实现)的函数。需注意的是,供需是通胀方程中的关键要素。

基础经济学原理指出,价格将设定在商品或服务供应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水平。


供需图

2020年和2021年政府的大规模干预,无疑是价格变动的一个典型例证。在此期间,政府在经济停摆(供应受限)期间向家庭发放了多轮支票(创造需求)。这一经济现象展示了“经济学入门”课程中教授的基本原理。不出所料,2020年的通胀是供应受限和需求大幅增加的结果。

直接向家庭发放的大规模刺激措施导致“储蓄”空前激增,创造了人为需求。如图所示,出现“蛇吞象”效应。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这种“膨胀”的过剩流动性已回归到之前的增长趋势。

鉴于经济增长滞后于储蓄回归约12个月,我们将继续看到经济增速在2025年放缓。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滞后效应”对“通胀即将回归”的论点至关重要。


个人储蓄率 vs GDP

认识到通货膨胀仅仅是供求关系的函数(或结果),那么逆转货币流动性将会削弱未来的经济活动。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后通胀飙升的原因并非债务或美联储的增加,而是向家庭发放支票导致的货币供应暂时增加。因此,除非政府通过一项规模巨大的新基础设施支出法案,或向家庭发放另一轮刺激措施,否则没有因素能够重新启动需求增加的通胀过程。

在未来几十年,非生产性债务的激增将增加通缩压力,并减缓经济增长。这些问题并非新出现,而是过去40年来一直困扰经济增长的因素。其结果是,债务和赤字将继续拖累经济增长,而非促进经济增长。如图所示,债务和赤字的激增与1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的峰值相吻合。


债务赤字与经济增长

经济繁荣的下降给经济增加了通缩压力。这需要政府继续通过赤字支出来维持福利系统的需求。


赤字、GDP和通胀

现实是,尽管主流观点认为通胀将因债务、赤字增加或美联储干预而卷土重来,但历史数据并不支持这些说法。债务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此外,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未来最可能的结果是通缩。

会不会发生其他情况?当然有可能。然而,另一场通胀飙升将需要一个导致供需大规模失衡的事件。在这种失衡发生之前,投资者应关注的最大风险仍然是反通胀,这最终会影响美股盈利增长。

美股财报季来袭,如何应对?InvestingPro助你一臂之力,查询财报预期、估值,一应俱全!

  • 业绩预期:从当前季度到未来多个季度,乃至今、明、后三年的全面预测,助你判断业绩好坏。


  • 估值+历史股价波动:独家数据助你识破泡沫股,提前判断财报发布后的股价波动风险,做好应对准备!


深入了解InvestingPro请访问:

https://bit.ly/40xHR2o

或点击阅读原文

InvestingPro介绍文章合集

ProPicks AI选股一周年回顾

两只短线狂飙「火箭」股,AI选中期间大涨约40%

成功抓住两支股票的大突破行情,AI选股工具ProPicks是如何做到的?

这两只股票飙升前,AI出手了

股价沉寂八年和二十年后,这两只美股终于大爆发

股价不到一年飙升190%后,凭什么相信英伟达还能涨?

这支股票飙涨185%后,AI劝及时收手


InvestingPro功能介绍

如何查看ProPicks AI精选股名单

如何避免抄底抄在半山腰?

如何一秒看透股票品质?试试这五大维度,百种指标

巴菲特持仓数据下载地址

趋势决定长期回报,如何查看美股基本面趋势

市场剧烈震荡,如何寻找避险股?一文学会使用选股器

哪里可以查看今天、本周、下周有什么公司公布财报

发现财富密码:用InvestingPro选股器精准发掘潜力股


InvestingPro视频教程

美股研究三步骤:发现美股、研究美股、追踪美股

美股怎么选?这个好工具,助你事半功倍

以上文章中的优惠码已失效,请使用优惠链接:
https://bit.ly/40xHR2o


您在使用英为财情网站和英为财情APP的过程中有任何意见或建议,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官方反馈渠道提出:

网页:https://www.investing-support.com/hc/zh-cn/requests/new
APP:更多>发送反馈

注:使用网页提交反馈时,建议使用世界科技巨头的邮箱,我们发现某些内地邮箱无法收到回复邮件。

编译:刘川

英为财情Investing
全球第五大财经门户网站Investing.com中国官方微信,提供全球各国海量金融资讯和实时行情数据,包括股票股指、外汇、期货、基金、债券、加密货币等。关注全球金融市场动态的投资者千万不可错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