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主题论坛暨《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新书发布会圆满举行

文化   2024-09-09 11:44   江苏  



9月7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南京市中华中学共同主办的“哲学与人生”主题论坛暨《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新书发布会,在南京锦创书城圆满举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倪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张亮,南京市中华中学党委李兵,江苏省哲学课程基地主持人、南京市中华中学心育中心主任、《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主编陶德华,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张鹏等嘉宾莅临现场,共话“哲学与人生”,并围绕新书创作历程、书中的内容等展开了生动的分享交流。


活动由张鹏社长主持。南京市中华中学李兵书记首先致辞。他热情地祝贺《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出版。他指出,中华中学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作为批判性思维教育基地、“三生”(生命、生活和生态教育)课程基地、江苏省哲学课程基地,学校一直重视与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注重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强化思维教育、鼓励改革创新。学校以江苏省哲学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开展哲学教育,《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作为这一实践的重要成果,由南京大学哲学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省市教研室政治教育专家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支持和打造,充分发挥了哲学“启智润心”、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功能。他强调,哲学智慧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期望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在哲学的滋养下,成长为敢于担当、智慧成长、追求卓越的时代新人。


发布会开始,李兵书记、倪娟所长共同为《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三册新书揭幕。


在随后的主题论坛中,嘉宾们就“哲学与人生”这个非常具有探索性的话题展开了生动而深入的对谈。

张鹏社长从书名的四个维度,分享了自己对于《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的理解。“写”,代表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立言”传统,写作者既是教育者又是传播者,在这一过程中将教育内容与传递思想结合起来,传递出对人生的思考与理解;“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正当学习和应用哲学的好时候,现在的互联网阅读呈现碎片化、快餐化的特点,学习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在当前海量获取信息的时代更有效地去获取信息,同时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可能更多的是学科知识,这就需要有机会或者途径去了解更深度的一些知识体系,这一套书对青少年知识体系的建构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哲学”,代表对世界、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而怎样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对世界的一些疑问等,都可以通过哲学思辨的方法找到答案,因此在引导中学生培养更有深度的思维时哲学是一个特别好的抓手;“书”,书籍是传播知识、获取信息的文化载体,阅读图书可以剔除浮躁、丰富认知、抵达智慧。《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从作者到读者到世界到媒介的这四个维度,很好地说明了我们当下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具有仪式感的形式来推出这一套书。





张亮教授深入讲述了青少年学习哲学的必要性。他表示,我们的哲学教育确实不能止步于大学阶段,应当提早。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学生中开设哲学课程,为大学时代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哲学教育对于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很重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往往都会有第一次和唯一一次,但对于人类历史来说,这些第一次和唯一一次其实已经有无数次,这就告诉我们读书特别是学习哲学,其实更多地是通过历史上的人们看到相同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更有力量地去面对第一个自我、第一次的生存和生活等等。因此,哲学看似“无用”,实际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有“无用之用”。


他认为,哲学教育不应是简单、枯燥的,应当以一种适合读者的方式、适合教育者的方式来推进。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面临人工智能兴起的替代性技术变革,其应用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善用,如何预防被“淘汰”,都将是他们应对的课题。本丛书是基础教育通识教育的一个好形式,全书包含一些哲学理论,但更侧重兴趣的激发;有的内容有一定难度,但却又是能够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大胆尝试。哲学的智慧能够“照亮”青少年的思想世界,他期待更多的青少年对哲学感兴趣,并在学习哲学中获得智慧与成长。 




李兵书记认为,不仅要让更多的中学生意识到哲学的智慧,更要引导所有青少年通过哲学学习,学会思考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了解每一门学科的核心思想方法。因此,学校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科专业知识,更要着重培养青少年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唯有这样,孩子们的学习才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也会开拓一条更宽阔的人生道路。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们以哲学教育有机结合学校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让立德树人任务得到了全方位的保障。本丛书作为教育实践的探索和总结,相信能为青少年教育提供生动的借鉴。




主编陶德华是江苏省特级教师,长期扎根在一线的教育者、实践者,她分享了江苏省哲学课程基地建设与这套书的缘起以及丛书的撰稿与编辑出版过程。《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是中学与大学长期共同研究、专门为青少年编写的一套哲学普及读物,凝结了哲学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融合提升育人效果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同时也离不开出版社的精心策划、编辑与出版。她强调以哲学智慧引领、丰富人生,提升孩子们的思维品质,引导孩子们正确地看待世界、思考问题、投身实践,体验生活的美好,开启幸福、成功的人生。她从自己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有多年德育工作者的角色的体会出发,分享了学习和运用哲学理论和思维方法,统筹兼顾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事例,认为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虽然它们的具体任务和方法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人、能够适应现在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而在这方面,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应该坚持用哲学智慧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哲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政课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与各门学科教学、各项学生活动融合育人的新路


陶老师进而分析了三册哲学书内容的显著特点,一是将通俗易懂的阐述与哲学的专业性有机结合,二是具有循序渐进的阅读进阶特点。第一分册《文艺作品中的哲学思想》,重在激发兴趣进行哲学普及教育,在潜移默化地提高青少年思维与认知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和水平;第二分册命名为《生活中的哲学智慧》,重在引导青少年学会运用哲学智慧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进而在问题解决中创造美好生活与幸福人生;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运用哲学智慧与科学思维探索前沿性的问题,第三分册《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思考》正是围绕如何学会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生动地讨论如何应对科技的发展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她指出,推广哲学教育,应以兴趣为先导,将哲学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相融合,增强学科育人的效能,引导学生学哲学、用哲学、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实践中一起感受学习哲学的魅力和人生的幸福。






现场嘉宾还就“解题”与“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与激发创造力等进行了探讨,认为课程改革强调培育核心素养,这是青少年转变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的转变;在此基础上,要引领青少年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在这一方面,学哲学、主动学哲学不可或缺,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成长为预见未来、引领未来的智者。





从基础教育阶段如何进行跨学科、贯通式人才培养的角度,倪娟所长指出,首先,哲学是智慧之学,哲学教育是关于智慧的教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哲学素养是学生的需要,是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对于包括哲学素养在内的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需要全方位全过程。其次,中华中学的哲学课程基地建设,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建立哲学课程体系,通过新的⽅法、新的平台、新的资源,在立德树人、课程教学改革上做了很好的探索。哲学教育的落脚点不仅仅是记忆和应用,更要落实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哲学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信息加工、批判质疑等一系列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力、学习⼒,同时在⽇常⽣活中⽤哲学的⽅式去观察、去体悟,可以体现为⼀系列从课程体系到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施⽅法,形成跨学科的推进⽅式,这给我们的育人⽅式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第三,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方面,哲学教育对于孩子的品德形成、性格形成、思维方式完善以及人生态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因此,围绕青少年的哲学书可以做更深入的拓展,我们应当通过哲学教育进一步推动社会、家庭与学校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嘉宾们还与现场的读者朋友进行了互动,回答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提问。其中有一位同学问到,在学习哲学上,零散式和系统式的学习方式各有什么优劣。张亮教授分析,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中外教育传统的差异,中国强调系统化、完整性的理论学习,而国外多侧重问题中心、文献中心的学习方法,但两者并不矛盾,只要从兴趣出发,在整体中有所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即可。倪娟所长补充道,哲学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道理其实一样,需要向极细微处深入,向极宏观处拓展。






现场的讨论深入而热烈。应在场读者朋友要求,嘉宾们进行了《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的新书签售。



相关阅读
《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
  Δ 点击选购丛书 


《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套专门为青少年编写的哲学普及读物。全书共分为《文艺作品中的哲学思想》《生活中的哲学智慧》《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思考》三册。


三册图书紧密结合中西方哲学思想,打通古今中外相关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融会贯通的讲解,通俗形象地阐释人类璀璨历史长河中的哲学与人生智慧,并将哲学教育与文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心理学、逻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兴趣、启迪思考、拓宽视野,帮助青少年融通式地理解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等等与哲学之间的关系,系统提升哲学与人文素养,同时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加强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
本期图文
文稿: 张春  李丛竹
图片:品牌传媒部
制作:袁坤 | 复审:徐晓 | 终审:张鹏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寓教于书,做书以忱,观书为乐,南师大出版社欢迎您来此遨游书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