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节目的舞台上,他被网友尊称为新一代“捞女教父”,涂磊老师曾指点过江山,也评判过红尘。倘若无人来挑战,他那套理论也完全能自圆其说。他会滔滔不绝地讲述,情到深处还要谈谈道德;这样一来,他的言论体系看似严密,实则漏洞百出,乏味可陈。观众来了以后,给他的言论增添了热度:每一条微博和每一条评论都成了他的舞台。就大多数观众而言,这种舞台效果是充满争议的:有人赞美他的犀利,有人批判他的偏见。我不认为这全是他的错,因为当下的情感世界也不见得清晰了多少,除了真假难辨的爱情故事,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有极少数的粉丝,他们对他的话奉为圭臬,但其中也不乏清醒者。以清醒者为例,他们除了听,还有自己的思考。就我所见,他们对涂磊的某些言论也并不全然认同。
对情感问题发表种种言论是公众人物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评判别人,也塑造自己的形象。我们知道,在娱乐圈里有个现象,那就是很多人设崩塌,其目的往往是要博取眼球,赚取流量,前者像些小丑,后者像些戏精。这两类角色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他们肯定不喜欢自己被人设束缚。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公众人物也罢,都很难摆脱这种困境。
以下谈到的涂磊老师有些与众不同。他刚出现在荧幕上时,自带一股正气,从身份上说,他是情感导师,但言辞犀利,一针见血。这家伙像法官一样公正,任何情感纠葛都能剖析得头头是道;他还能在微博上发长文,这一点又像是作家——所以他总是话题不断,根本就不缺关注度。所有看过他节目的人都对他印象深刻,我也是其中之一——因为他敢于直言,容许观众质疑,要是别的嘉宾,早就避而不谈了。他是导师,原本该保持中立。不过你去试试看,哪怕你提出再尖锐的问题,他也能从容应对,条理清晰地回答你。我总是喜欢看他的节目,等看完以后,才去做别的事情。其他节目看了乏味,一起吐槽,这时候整个网络一片喧嚣,但我和其他粉丝都不在乎。看够了以后,我就到微博上去看他的言论,或者模仿他的语气。他会用各种方式表达观点,表达得都很到位;有时几天不见更新,我估计他是忙去了。
他也有很多争议,但我看节目的时间长,了解得深入,索性就不去理会了。总而言之,所有看过他节目的人都喜欢他,喜欢他直言不讳的风格,还说他是情感界的清流。但有些人就不这么看,他们说,他太偏激。网友则调侃他,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我对他则不止是喜欢——我佩服他,常常不顾他有时言辞过激这一现实,把他当做“教父”。如前所述,涂磊老师敢于直言各种情感问题。我想他也想过要收敛,但没有做到——假如做到了,他就不会有这么高的关注度。但这不能怪他。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
后来,涂磊老师因为一些言论招来了非议。他的一些观点被网友质疑,甚至有人开始扒他的黑历史。我们这个时代有个特点,那就是一旦有人犯错,就会被无限放大,甚至被贴上标签。涂磊老师每次发微博总要小心翼翼,生怕被网友误解,但老乡们(这里指部分网友)却硬要挑刺。网络上因此掀起了一场风波,把他定成了“伪君子”,要对他进行口诛笔伐——风波的内容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为他担忧——因为假如网络暴力是指谩骂和造谣的话,那对他来说是没什么用的。以前的负面新闻也不是没爆过,但都没能影响他的事业。
公关也没用:涂磊老师有自己的粉丝群体,他们会为他辩护,甚至攻击那些质疑者。谁知这回是越闹越大,一些媒体开始跟风报道,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对他的了解,我该站出来为他说话,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冒险——他毕竟是个公众人物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轻易站队,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总之,我在一边看着。涂磊老师的冷静使我佩服之极:他很理智地应对各种质疑,任凭网友如何攻击,都不为所动。这样,那些没有证据的指责就显得苍白无力,反而让他显得更加坚定。就这样连过了几天,风波渐渐平息了;他处理得潇洒之极。以后我在微博上还见过他几次,他依然言辞犀利,还认识我(指粉丝),但已不容那些黑子靠近了。这种态度使我欣慰,但我也赞成他对恶意攻击保持距离。
我已经过了追星的年纪,除了涂磊老师,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直面网络的暴力。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逃避网络质疑的人,还有对被质疑的生活习以为常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关注这位“捞女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