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202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到: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这应该是国家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都重点关注的经济模式。
来源 | 中和碳研究院
首发经济
1.概念定义
首发经济,即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
首发经济始于“首店经济”:2015年,上海率先提出抢抓首店经济。2024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系统部署,其中专门提到“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2.发展特点
首次亮相:首发经济强调“首次”,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的首次发布和展示。
链式发展:首发经济不仅关注首次活动,还强调整个链式发展过程,包括新品研发、发布、展示、推广和销售的完整体系。
引领性和潮流性:首发经济具有时尚、品质、新潮的特征,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是地区商业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3.重要意义
引领消费潮流:首发经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的消费趋势,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事物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激发消费潜力: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新产品和新服务,首发经济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扩大消费需求。
提升品牌形象:企业通过首发活动可以迅速建立和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推动产业升级:首发经济促进企业引入新技术、新服务和新业态,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4.科研选题方向
新产品市场进入中的消费者接受行为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首发经济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分析及政策优化。
冰雪经济
1.概念定义
冰雪经济是以冰雪资源为依托,涵盖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经济形态。
2024年11月,国办发布《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2万亿元。
2.发展特点
地域依赖性强:冰雪经济通常在冬季开展相关活动,主要依赖于有冰雪资源的地区,比如我国东北地区、新疆北部等,是发展冰雪经济的优势区域。
产业链长:上游包括冰雪场地的开发建设、冰雪装备的制造;中游涵盖冰雪运动的赛事运营、冰雪旅游项目的开展;下游涉及到餐饮住宿、交通、培训、娱乐等诸多服务行业,能够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融合性高:冰雪经济能够与文化、体育、科技等产业融合。
3.重要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推动冰雪运用、冰雪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促进了冰雪装备制造业、冰雪场地设施建设等相关产业的升级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北方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推动了北方地区的转型升级。
4.科研选题方向
冰雪旅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与价值链优化研究。
冰雪经济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估与优化路径。
冬奥会等大型赛事对冰雪经济持续性增长的推动作用研究。
银发经济
1.概念定义
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我国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目前,中国银发经济总规模约5.4万亿元,占全球银发市场的5.56%。据保守预测,2035年银发经济将占中国GDP比重的10.9%,2050年将超过15.9%,银发经济将成为影响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
2.发展特点
跨产业领域多:涉及信息技术、电信、金融、住房、交通、能源、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和长期护理等多个产业领域。
技术创新驱动:智能科技的发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利用等,极大地提高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产业链长且多元:银发经济行业产业链包括老年用品的原材料供应商、养老服务以及健康管理等服务提供商等,随着健康管理、休闲旅游、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与传统养老服务产业的融合,产业链不断延伸与创新。
3.重要意义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在健康、娱乐、社交等方面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助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活动的平台,减少代际冲突,增强社会凝聚力。
激发经济活力:随着老年人人口比例的上升,老年人将成为新的消费主力军,银发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刺激消费,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链升级:银发经济涉及多个领域,如养老服务业、老年医疗保健业等,能够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链升级。
4.科研选题方向
老龄化背景下健康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与需求匹配模型研究。
银发群体消费行为的数字化转型及技术适应性研究。
基于区域差异的银发经济发展政策比较分析。
平台经济
1.概念定义
平台经济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由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的经济活动单元所构成的新经济系统,是基于数字平台经济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称。
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平台经营者向平台各边的不同主体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从而整合多主体之间的资源和关系,将供需双方进行匹配和交易,从而创造价值,使多主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2.发展特点
多边市场:平台经济通过搭建一个多边市场,将不同的供需双方进行连接。在这个平台上的众多参与者,都有着明确的分工。平台运营商负责聚集社会资源和合作伙伴,通过聚集交易,扩大用户规模,使参与各方受益,达到平台价值、客户价值和服务价值的最大化。
规模效应:如果某一平台企业率先进入一个领域,或者由于技术、营销优势占据这一领域较大市场份额时,基于交叉网络外部效应和锚定效应的存在,这家企业就会越来越大,出现强者愈强的局面。同时,市场集中度高有利于降低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平台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性。
类公共属性:当前平台经济涉及的领域多为事关人们衣食住行的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属性特征突出。
数据要素驱动:平台经济根植于互联网,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或有价值的资产进行资源配置,数据生产不了汽车、房子,但是数据可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生产汽车、房子,高效率地提供公共服务。其运行天然就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也相应造成平台企业间数据资源与算力算法的竞争。
3.重要意义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效率:平台经济可以有效整合产业资源与市场资源,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倒逼创新: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还能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商业革新,而这些创新还可以引来其他众多公司的效仿与追随,从而带动整个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创新发展。
为传统产业赋能,提质降本:平台经济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通过发掘信息的交互价值、重塑商业模式、促进新科技成果转化,在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能对相关实体产业起到带动和激活效应,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刺激消费:社交平台对人与人之间信息流动的促进,电商及支付平台对用户选择购买商品全过程的便利,都会更加高效快捷地促成交易,助力消费升级。
改变终端用户的消费和行为习惯:比如电商平台的兴起改变了消费者购物习惯,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
4.科研选题方向
平台经济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博弈模型研究。
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下的平台经济运行机制优化。
平台经济模式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嵌入性研究。
县域经济
1.概念定义
县域经济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依托地方特色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通过挖掘当地资源禀赋、培育优势产业、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等措施,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区域经济格局,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既是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抓手,又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
2.发展特点
农业基础:县域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
地域特色:县域经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发展收到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出较为自主的决策,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联通作用:县域经济作为城乡之间的链接纽带,发挥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经济互动和协调发展。
综合性:涵盖了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个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是一个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
3.重要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推动产业升级: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等快速发展。
提升国际竞争力: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地方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了对外贸易和投资。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县域经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减少了区域发展不平衡。
4.科研选题方向
基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县域经济中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机制及其绩效评价。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与碳中和目标协同实现路径研究。
海洋经济
1.概念定义
海洋经济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产业发展为基础,涵盖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海洋经济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通过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推动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发展特点
资源丰富性: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矿产和能源资源。
可持续性: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要求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要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确保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
陆海统筹一体化:当前中国陆海两栖经济的互动发展已经超越了陆海地理空间的限制,形成了陆海统筹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这种发展模式有利于陆地与海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产业发展高端化:近年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蓝色新动能正在加速形成,产业要素高端化与产业链高端化齐头并进,这有助于提升海洋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附加值。
3.重要意义
推动产业升级: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新能源等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发展海洋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提升国际竞争力:海洋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通过海洋运输、海洋贸易等,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4.科研选题方向
海洋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与政策设计。
海洋科技创新驱动的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模式研究。
湾区经济
1.概念定义
湾区经济是一种基于特定湾区地理位置,以创新、开放、协同发展为特点的区域经济形态,通常涵盖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
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湾区经济”被提及,并强调了其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
2.发展特点
开放性:湾区经济具有天然的开放属性,是全球经济开放门户,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时代都走在时代开放的前列。
创新性:湾区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对全球科学发现和原始创新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协同性:湾区内部城市之间以及湾区与周边腹地之间存在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产业集群。
外溢性:湾区经济通过产业集群和高效的经济活动,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球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
3.重要意义
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湾区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地区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和资源整合,湾区经济有助于形成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湾区经济还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4.科研选题方向
湾区经济协同创新机制的多层网络结构及作用机制研究。
湾区交通一体化对产业布局与资源流动的影响分析。
湾区经济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互动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