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抽取血液的技术已实施了数个世纪,目前仍然是最常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之一。但
是,采血实践在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的不同机构和个人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
差异包括血液采样技术、培训(包括正式培训和“在岗培训”)、安全装置的使用、废弃物处
置方法、设备的重复使用以及乙肝疫苗的供应等。如果如果血液样本采集不当,其检测结果可能不准确并且会误导临床医师,而患者则可能要经历重复测试的不便。血液采集差错所造成的3个主要问题是溶血、污染和标签错误[1]。
由于采血过程导致静脉血不合格问题存在,而现如今存在的相关标准和指南不能对静脉采血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无法满足提升静脉血标本质量提升的需求。针对影响静脉血标本质量的分析前关键因素,亟待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数据收集与监控,进一步完善评价系统,明确改进措施。为此,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联合中华护理学会组织专家撰写了“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
术语及定义
(一)定义
不合格静脉血标本指静脉血标本质量无法满足检测要求,需要重新采集或做让步检验。
个人解读:
“让步检验”四个字让作为检验人员的尊严被踩到了脚底。为什么你们连大便标本都敢直接不做检查扔掉,而不敢拒收不合格的标本呢?大概因为检验人就是这么没有节操,我想不到其他解释了。
(二)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的原因
个人解读;提起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我们肯定可以说出来许多。但是这真的是原因吗?实际上,我们心里明白,只有一个理由,就是采血人员“菜”。
不过还是来说说具体原因:
1.张冠李戴,弄错患者的信息。
2.标本采集时机错误:比如OGTT以及其他对时间有要求的项目。
3.标本类型错误:标本类型与检测项目不匹配,最常见的就是弄错采血管,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护士们永远学不会正确使用采血管。
4.标本采集量错误:标本量过多或过少,导致血培养结果假阴性或者血常规、血凝抗凝剂比例不当。血量少真空采血管有残存负压易造成溶血,如血量较少,但基本满足需求,可开盖放去真空。血量与抗凝剂(尤其是液体抗凝剂)比例不合理,影响结果准确性凝血、血沉量不足,必须拒收。采血量过多,抗凝效果受影响,有可能导致出现微小凝块。
5.标本标识错误;条形码缺失或者残缺、标签粘贴错误等等,导致无法读取患者信息。
6.标本运输途中损坏:运输过程导致标本溢出或者溶血。
7.标本运输时间过长:一例样本运送时间过长,导致出现假性低血糖的案例。
8.标本运输温度不当:对运输温度有特定要求的样本,在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过低,如氨、乳酸等检测项目需要冷藏运输,但未进行冷藏。
9.标本溶血:剧烈拍打采血部位,穿刺不顺利等原因引起血管收缩,红细胞破坏出现溶血。
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及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清或血浆,当标木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0.5 g/L
时称为溶血,超过10g/L时为严重溶血,可通过标本溶血比色卡肉眼判断或使用仪器判断。
10.止血带捆扎时间过长:会导致一些结果出现变化,因此,应把控好时间。
11.错误选择采集容器(不同容器间样本混合):最常见的是把血常规血倒进了生化管。
12.输液同侧采样导致样本。
a.同侧输液导致稀释
b.同侧输液导致干扰1。
干扰2。
干扰3:同侧输注葡萄糖,导致葡萄糖出现危急值,甚至超出仪器检测上限且出现低血钾。这个原因应该是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静脉输入葡萄糖,尤其加用胰岛素时,为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合成糖原,钾也进入细胞内,很容易造成低血钾。
13.避免留置通道内采血:可能会出现污染或稀释。
(三)拒收标本
个人解读:《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关于“不合格标本的处理”:不合格标本原则上应予以拒收,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关节腔滑液检测时,其标本采集比较困难。《Body Fluid Analysis for Cellular Composition;Ap proved Guideline》(CLSI-H56)规定关节腔滑液检测样本量不得少于3~5ml,但是该文件同时也规定不得以量少为由拒收关节腔滑液标本;对于类似与关节腔滑液获取比较困难的标本或者抗生素使用之前采集的培养等无法替代的标本,即便标本不合格,仍然不能拒绝检验,应优先处理,但在最终检验结果上应注明并提示申请医师考虑该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那么问一下自己,你为什么无法拒绝满是油滴、药渣的白带标本?为什么无法拒绝纸尿裤上的大便标本?
(四)让步标本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我们基本上没有太多可以让步的机会。
影响静脉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一)标本采集及运输因素
个人解读:上面已经介绍了不合格静脉血标本出现的各种原因,基本上70%都发生在分析前也就是标本采集及运输因素,那么问题解决的办法就只有一个,把医院头铁的护士培训好。还有就是规范样本转运,避免使用气道传输或者让患者家属等可能出现差错的情况
(二)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管理流程
不合格静脉血标本从临床医师申请检验到各个节点的退回管理见下图。
(三)静脉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指标及计算公式静脉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指标包括患者信息识别错误率、标本采集时机不正确率、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采集量错误率等13项指标,其计算公式见下表。
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的记录及分析方法
个人解读:记录和分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是做好培训,再就是不要投入过多的人情世故,建立惩罚机制,否则记录再多,分析再多,也都是纸上谈兵。
五、静脉血标本质量管理建议
个人解读:同分析和记录一样,成立专门小组和护理部沟通定期会议,如果不能实打实,而是投入过多的人情世故,不建立惩罚机制,否则记录再多,分析再多,沟通再多也都是无稽之谈。
总结
不合格静脉血标本发生率约为0.50%,其中约70%发生在分析前阶段,因此,加强分析前阶段管理至关重要。而分析前阶段管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就在护理部,而护理部总是逃避责任,检验科又总是软弱如鸡仔,一直在退步。检验人员要做的就是勇敢说“不”的勇气,否则,不合格静脉血标本发生率只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采血指南:静脉采血的最佳操作.[S].WHO:2010.
[2]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卩|.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 43(10): 956-963. DOI: 10.3760/cma.j.cn 114452-20200615-0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