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稿件
晚上,妈妈到商店去买东西,宁宁在街灯下等妈妈。他站着没劲,独自玩起了手影戏。 他双手一屈一伸,在灯光前一照,墙壁上马上映出一个黑影来:走路一顿一顿,尖嘴巴一张一合,这是一只在找鸡妈妈的小鸡崽。 忽然,小鸡的对面也出现了一个手影。一对长耳朵,一个短尾巴,噗,噗,跳过来。哎呀,不能再跳过来,再跳要压着小鸡了。可是兔子挺霸道的,还在跳过来。噗!噗!宁宁回头一看,一个陌生的男孩也在做手影。 哼,谁怕你?宁宁手一变,墙上出现一只猫,喵,喵,向兔子扑去。 那个男孩吓了一跳,连忙将兔子变成了狗。汪汪汪,狗咬猫。 呜哇,呜哇,猫变成了大熊。 啊呜,啊呜,老虎要吃熊。 比老虎厉害的还有什么?宁宁想不起来,他差点儿哭了。 嗯,干吗要跟人吵架?还是跟他和好吧。宁宁马上变出一只鸽子来:尖尖的嘴,长长的翅膀,扑棱棱,鸽子飞了起来。 那个男孩愣了一阵,也变出了一只鸽子。 看,现在两只鸽子偎依在一起了。 妈妈出来了,她看见宁宁与一个陌生的男孩玩得正欢,两个人还挺亲热呢。
一、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宁宁在街灯下等妈妈,因为无聊而独自玩起了手影戏。
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描述宁宁与一个陌生男孩通过手影戏进行互动,手影动物之间由互相“攻击”到友好相处。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出来看到宁宁与陌生男孩玩得正欢,两人关系亲热。
二、主题概括
文章通过描述两个孩子玩手影戏的故事,展现了少年儿童之间的淳朴、善良以及友谊的纯真。
三、写作目的
旨在通过两个孩子玩手影戏的故事,引导读者感受童真童趣,体会友谊的纯真与美好,并启发人们珍惜身边的人际关系。
四、文章重点
文章重点描述了宁宁与陌生男孩通过手影戏进行互动的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由陌生到熟悉、由对抗到和好的情感变化。
五、情感基调
轻松、愉快,充满童趣和温馨,展现孩子们天真无邪、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六、作者介绍
张彦,原名张修彦,笔名宿焱、章炎,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绍兴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僵尸岛》等,短篇小说集《天皇皇地皇皇》,低幼儿童文学集《山湖妈妈的孩子》等,作品多次获奖。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一、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故事背景,描述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述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讲述养羊人的改变和结果,羊再也没有丢过。
二、主题概括
讲述了一个养羊人两次丢失羊,最后修补羊圈防止再次丢失的故事,传达了认识到错误后及时改正,防止更大损失的道理。
三、创作背景
故事出自刘向《战国策·楚策四》,战国时期养羊业是楚国的重要产业之一,故事以此为背景,通过养羊人的经历告诫人们要及时改正错误。
四、写作目的
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告诫人们面对错误时要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五、文章重点
1.养羊人因不听邻居劝告,首次丢羊未采取补救措施。
2.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意识到错误,并迅速修补羊圈。
3.故事强调了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六、情感基调
平和、劝诫,情感基调由起初的轻松转为后来的警醒,再转为最后的欣慰。
七、作者介绍
刘向,字子政,世称刘中垒,西汉目录学家、文学家,世居长安,祖籍秦泗水郡丰县(今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著有《战国策》等作品,其中《亡羊补牢》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经典的寓言故事之一。
【课文版本】
《手影戏》(二年级下册,部编版)
《亡羊补牢》(二年级下册,部编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音频素材来源于互联网
版权归属于原作者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