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鸟拍打着翅膀起飞,努力克服重力的拖拽;在飞起之后她找到了气流,于是就开始在空中漂浮。你去看看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她的翅膀展开就好像在气流中玩冲浪,真是美妙极了。有时你可以看到小鸟倾斜一边的翅膀或调整尾羽的角度来改变飞行方向;她只需要一个非常微小的动作就能显著改变飞行路径。对鸟来说,她一点也不用努力!这不是因为鸟儿有运用身体的“技巧”而是鸟儿知道如何利用空气的力量来托起它们的翅膀。
我们在瑜伽垫上和在人生中也需要寻找同样的东西 — 一种可以从内在提升和支持我们的力量,类似空气对于鸟的支持力量,这种力量就是通过长期练习瑜伽而来的内在状态的稳定。
我们都知道《瑜伽经》中说过的体位法Asana要“sthira”稳定和“sukha”舒适。这里说的稳定可能是身的一个状态,比如我们手抓大脚趾特别稳,不晃不摇,或者做倒立稳稳的,这种稳定是某一时刻身体的事件。我们需要这样的事件的重复发生来创造条件,以便让我们内在的状态趋向稳定。内在的稳定是一种心的状态,持续保持的内在稳定就是citta vṛtti nirodhaḥ瑜伽就是心念的稳定;瑜伽圣哲对瑜伽的唯一定义。
有了这样的内在稳定,我们的心就会变得轻盈和自由,自由地像一只鸟。鸟的一切生理构造的目的都是为了轻盈。但是如果我们的内心因喜悦而激奋,因失忘而沉沦...如果我们感受到内心的动荡,如果有某种情绪或感觉正在被心这个搅拌棒搅动,于是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会有某种内在的沉重。这样的内在生命,只能是一只死鸟。
大多数人理所当然地认为生活就是各种顺境逆境交替的经历,必然会伴随着一系列不断变化的情绪,我们会说这些都是情绪“正常的起伏”。我们觉得如果我们把心情因外境的起伏画成一个波形,那么一个普通的人可能会发现轴上方和下方的量相等,那么是不是正负抵消的时候就会达到平衡。我们感觉特别好的时光会不会与感觉特别糟糕的时光相抵消?
生命的确会保证让大多数人在一生经历许多不同种类的体验,所有这些也的确都造成相对应的情绪和感受。你的情绪也确实会上升和下降,高于或低于图中想象的中轴线 - 一个人的情绪基线。当然具体到每个人,有的人幸运,有的人悲催, 有些人波形偏上,有的人波形偏下,有的人大起大伏,有的人一生基本平稳,有的人阶段性起伏。但是我们要注意,如果波动变化范围超大,无论是大喜向上的高峰,抑或大悲向下的深谷,都会留下很大的业力烙印,从心理学描述的现象包括关闭自己的感受,造成压抑和否认。而且这个波形也不应该大起大落过于疯狂,否则一个人就会生活在情感的过山车上,身体的化学环境也会乱乱的。反过来一个人的心绪如果只是一条直线根本没有起伏,那么这个人不是过着一种无聊至极的生活,就是一个冷血动物没有任何人类情感。
心理学研究说:你的生活经历会让你感觉很棒,然后你会回到自己独特的情绪基线。另外有些时候时候,你会感到糟糕,但你也会再次回到自己的情绪基线, 就如同上面的波形图。但是有的人天生就比较快乐,而另外的人则生活在绝望的边缘,所以每个人的情绪基线高低都不一样,所以每一个人除了波形不一样,那条横线的高低也会不一样,这是一个人天性决定的,而且也是一个人所独有的,很多心理学家曾经认为这在整个生命中保持不变。
识别二维码,码上学习
但是后来脑神经科学的其他研究发现,参与了瑜伽/冥想类静心活动的人的情绪基线却被某种程度的提高了,并且不是由于参与这类活动感受到的移过性情绪高涨。这种情绪基线的提高就是瑜伽提高了练习者的维度。
这就是在瑜伽经典中描述的一种稳定的、充满启迪与喜乐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博伽梵歌》中被称为sthitaprajna。Sthitaprajna 这个梵文有“满足的”、“平静的” 以及“在判断和智慧稳定”的意涵。在《薄伽梵歌》中,sthitaprajna 经常用来描述一个有着稳定智慧的人。《博伽梵歌》说:当一个人“完全放弃了心中的欲望,当他对内在本性感到完全满足时”,他就成为一个sthitaprajna。这个人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波形图中的基线。这也是甘地最喜欢的《博伽梵歌》的经文(55),他每天都要大声朗读:
“摒弃心中一切欲望/唯有自我满意自我/普利塔之子阿周那啊!/这是智慧坚定的人 (Sthitaprajna)“。(55)
《博伽梵歌》接着还有几节经文进一步补充和定义了这种Sthitaprajna的稳定状态:
"遇见痛苦,他不烦恼/遇见快乐,他不贪图/摆脱激情,恐惧和愤怒/这是智慧坚定的贤士"(56)
“他不贪恋任何东西/无论面对是善是恶/既不喜欢,也不憎恨/他的智慧坚定不移“(57)
“他的所有感觉器官/摆脱所有感觉对象/犹如乌龟缩进全身/他的智慧坚定不移” (58)
不幸的是,这些文字很容易被人误解,说这像是描述一个冷漠、疏远、临床抑郁症患者、一个退缩或者消极厌世的人。但其实经典文本的意思并非如此。这在后面的经文中有明确的描述:
“达到清净的人/脱离一切苦痛/心灵达到清净/智慧迅速稳定” (65)
(所有博迦梵歌经文来自黄宝生译本)
也许这确实是一种“出世”的心境,但也同时是一种深刻的“入世”承诺:我要带着自己的心和自己的眼睛敞开来生活;看世界如其所是,不回避真相,也不渴望那些只能提供暂时满足而留下更深“痒处”未被触及的东西。这是关于将自己的情感基线提升到一个比目前能想象的还要高的水平,通过瑜伽达到的“高维”。
无论你能想象它有多美好,实际上它还能更加美好 (提升维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瑜伽练习如果不深陷身体动作的泥沼,就总是可以持续提供内在的满足和喜悦,支持着我们的内在的稳定状态(Sthitaprajna);但我们必须知道并记住:瑜伽,只有这一个目标,其他随之而来的都是“随之而来的红利”,只是如是而已,如果我们痴迷这些随之而来的东西的甜美它们就终究会翻转成为苦痛,我们要的是基线的提高而不是波形的上扬,不要迷失在路上乐此不疲而迷失了瑜伽的方向;经历一个长时间不间断和带着虔诚心的练习过程(《瑜伽经》1.14)打造一个牢固的练习基础,我们的内在维度就可以提高。最后我用我非常喜欢的诗人海桑的一首诗歌做结尾说明这样的“高维"心态:
有时候,好人不得好报
甚至步履维艰,恶运频来
但仍然要做好人
有时候,恶人不受惩罚
甚至一生富贵,良心也自得
但仍然不去做恶人吧
有时候,耕耘却没有收获
甚至被人嘲笑,像个傻瓜
但仍然要耕耘,因为春天来了
有时候,爱一点儿用也没有
甚至带来痛苦,毁掉前程
但仍然要爱
有时候,一件事情发生了
却仿佛不曾发生过
比如我们活着,我们微笑
我们伤心,然后不存在
但我们仍然、仍然要活着
就现在,就此刻
好好地,说着温暖的话
——《有时候,好人不得好报》海桑
此文就是我说给你的温暖的话,谢谢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