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大赛 | 无糖食品家族的前世今生

学术   2024-10-16 09:01   吉林  

点击卡片 关注我们





摘要:采用拟人方法,通过“无糖食品”与控糖人士的日常对话,探讨无糖食品中代糖的种类及其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结合控糖人群的日常生活需求,分析无糖食品的发展趋势,帮助消费者提升健康意识。本文旨在提高读者对无糖食品的认识,强调提高消费者对无糖食品认识的重要性。通过合理选择无糖食品,人们可以在享受甜味的同时,降低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并鼓励他们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关键词: 无糖食品,代糖,健康意识



正文内容:

回到家的小美,决定用一块精致的小蛋糕和一杯清爽的小饮料来犒赏辛勤劳动一天的自己。她一边沉浸在甜食带来的愉悦之中,一边打开手机,随意浏览着直播。直播间里的主播卖力带货:“这个无糖食品大礼包专为所有控糖人士准备,礼包里面的所有糖果、饮料、蛋糕面包,都是不添加糖的!适合所有小糖人或者最近想要控糖的姐妹们。”小美心动不已。前一阵,小美看着自己体检单上写着的“肥胖”“血糖偏高”等字样很是惆怅,但日常的工作压力又让她难以坚持健康饮食。如今,这款无糖食品大礼包似乎为她提供了一个既满足口腹之欲,又能控制血糖的完美选择。



1.无糖大礼包初到家


拿到大礼包的小美,将这些食品安顿好,就去休息了。然而,半夜起床去喝水的小美,却惊讶的发现,原本被她安顿在几处的食品竟然全都聚集在了一起!这可把小美吓坏了,一瞬间以为自己眼花了。到了第二天,小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决定守株待兔。不一会就听见窸窸窣窣的声音,这一刻的小美,不只觉得自己眼花,还觉得自己幻听了。她竟然听见这些食物们说话了!食物们看瞒不过去了,派出了无糖食品家族的长辈——无糖汽水爷爷,一位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者,向小美来介绍自己的家族。“亲爱的小美,你或许以为我们这些无糖食品是甜食的完美替代品,但实际上,我们并非你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我们并不是真的无糖、不添加糖,而是加入了代糖的成分。”汽水爷爷的声音沙哑却充满了智慧。“代糖有很多种,我们大多使用的有三种代糖,分别为糖醇类代糖,天然代糖和人工代糖。每种代糖的甜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各种食物中出现的情况也不同(如表1)。”汽水爷爷娓娓道来。


表1. 代糖种类介绍

小美聚精会神地听着,她意识到这些食物背后隐藏着更多的秘密。“甚至无糖家族在发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为了利益而欺骗你们人类的食物。他们说自己是‘无糖’‘零添加’的,但其实他们已经超出了我国对无糖食品的规定[1](我国规定的无糖食品是指每100 g或100 mL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的含糖量不高于0.5 g),并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也没有坚持初心。”汽水爷爷回想起来很是无奈。

图1. 无糖食品家族(原创画作)(用作封面图)



2.无糖家族的自述


“还是先让我来介绍我们的家族成员吧。”汽水爷爷指向一旁的无糖饼干和无糖饮料,“包括我在内,我们几位使用的是糖醇类代糖,比如木糖醇和赤藓糖醇(如图2)。这类代糖不易被人体吸收,甜度只比蔗糖稍低,也被称为营养型甜味剂。木糖醇在体内可参与葡萄糖醛酸代谢途径,不需要胰岛素的协同[2],而赤藓糖醇以其能量低和特殊代谢途径的特性被我们所熟知[3]。除此之外,它们还有着预防龋齿,调节肠胃等作用。尽管糖醇类代糖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其不易被吸收,过量摄入可能会刺激肠胃,导致腹泻。”


小美点了点头,她记得自己曾读过相关的文章,指出即使是糖醇类代糖,也可能对肠胃有影响。

图2. 木糖醇和赤藓糖醇结构式(图源自制)


接着,汽水爷爷指向了一旁的零糖酸奶,“这是我们的另一位成员,他使用了天然代糖。天然代糖是从本身具有甜味的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成本低、口感好、稳定性高、能量低、安全性好等优点,甜度和人造代糖相似[4],非常适合血糖偏高的人群。其中甜菊糖苷和罗汉果甜苷被广泛使用。这位零糖酸奶所使用的罗汉果甜苷基本不被人体吸收,可以随尿液等途径排出体外[5]。”


小美拿起那盒酸奶,仔细阅读了上面的成分表,确实发现了“罗汉果甜苷”的字样。“但是”,汽水爷爷语气一转,“即使是天然代糖,也要适量摄入哟”。小美听完表示赞同。“最后,是我们家族中比较有争议的几位成员。”汽水爷爷指向无糖面包和无糖口香糖,“它们使用的是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人工代糖(如图3)。三氯蔗糖是一种三氯衍生物,由蔗糖氯化合成,几乎不被人体代谢。三氯蔗糖进入人体后,大部分可以通过尿液、粪便等途径排出体外[6]。阿斯巴甜和糖精钠等甜味剂会使血糖上升。因为这类代糖拥有较明显的甜味,这种味道会刺激口腔中甜味受体,并且激活相关代谢途径引起胰岛素释放,使机体血糖降低[7]。这时,你就会更想吃东西、吃甜食,导致身体摄入更多的糖分。多项研究显示,这类代糖可能与胃癌、胰腺癌等癌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8]。尽管这些物质能够减少热量的摄入,帮助控制体重,但过量摄入都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

图3.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图源自制)



3.正确与无糖食品相处


小美不禁皱起了眉头,她开始意识到,即使是标榜“无糖”的食品,也并非完全安全。汽水爷爷语重心长地说道:“小美,选择无糖食品时,你需要更加谨慎,了解每种代糖的特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适量摄入,才能既享受甜食的乐趣,又保持健康。”小美深受启发,她决定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代糖,并学会如何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美逐渐成为了无糖食品的明智消费者。她学会了查看食品标签,选择那些使用糖醇类代糖或是天然代糖,且成分简单的食品。同时,她也学会控制甜食的摄入量,学会让自己的饮食更加营养。小美的生活因此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她的血糖逐渐稳定,体重也得到了控制。


而在无糖食品家族中,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问题日益关注,制造商们开始积极研发更低糖、更健康的无糖食品。市场上逐渐出现了更多使用天然代糖、糖醇类甜味剂,并避免使用人工添加剂的健康选择。


小美的故事,成为了无糖食品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无糖食品,也需要谨慎选择,适量摄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健康与美味的双重收获。




参考文献

[1]刘浩.直播间近半“无糖”食品名不副实[N].中国消费者报, 2024,03,15(003).

[2]王思睿,仝涛.甜味剂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J/OL]. 食品与发酵工业1-10,2024,08,19.

[3]Ortiz,S. R.; Field, M. S. Mammalian metabolism of erythritol: a predictive biomarker of metabolic dysfunction.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20, 23(5),296-301.

[4]秦晓佩,焦凌霞,周珏,等. 天然代糖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23,48(11):231-238.

[5]Xu,F.; Li, D. P.; Huang, Z. C.; Lu, F. L.; Wang, L.; Huang, Y. L.; Wang, R. F.;Liu, G. X.; Shang, M. Y.; Cai, S. Q. Exploring in vitro, in vivo metabolism of mogroside V and distribution of itsmetabolites in rats by HPLC-ESI-IT-TOF-MS(n)[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5,115:418-430.

[6]Roberts, A.; Renwick, A. G.; Sims, J.; Snodin, D. J. Sucralose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in man.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0,38(Supplement2):31-41.

[7]Pullicin,A. J.; Glendinning, J. I.; Lim, J. Cephalic phase insulin release: A review of its mechanistic basis and variability in humans. Physiol Behav. 2021,239, 113514.

[8]方婷,徐馨,曲梦影,等.代糖与健康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23,40(07):775-781.





审稿人意见

本文聚焦无糖食品,采用拟人化的叙述方式,介绍了代糖的种类、特点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动有趣,具有一定的科普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修改。
1. 文章有些细节方面需要注意。例如“糖醇类代糖有着诸多的有点”应为“糖醇类代糖有着诸多的优点”;“这类代糖可能与与胃癌”应为“这类代糖可能与胃癌”;“随着消费者对对健康问题”应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问题”。图4中“阿斯巴甜”和“阿巴斯甜”标注应统一。
2. 文章部分语句读起来比较奇怪,存在一些语病问题。例如“及其对人体健康所潜在影响”应为“及其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潜在影响”;“分析无糖食品的发展趋势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旨在提高读者对无糖食品的认识,本文强调了提高消费者对无糖食品认识的重要性”这句话读起来奇怪;“分为糖醇类代糖,天然代糖”应为“分别为糖醇类代糖”,天然代糖;“大部分可以通过排泄排出体外”应为“大部分可以通过尿液、粪便等途径排出体外”等。
3. “图1”是一张表,应为“表1”。此外,既然本文叙述上采用拟人化方式,图2用汽水爷爷卡通照片替代会更好些。
4. 图1中“营养性是糖发酵或氢化后得到的代糖”应为“糖醇主要是糖发酵或氢化后得到的代糖”。此外,可以补充说明一下营养性代糖和非营养性代糖之间的分类依据(根据产生热量与否分类,营养性甜味剂可产生热量,非营养性甜味剂不产生热量)。图1中的“三氨蔗糖”应为“三氯蔗糖”。
5. 部分参考文献格式不够规范。
6. 适当增加一些跟内容紧密相关的图片。



作者:王瑞祺 黄奕 杨志莹 陈微微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作者邮箱:wrq2549641352@qq.com

指导老师:顾雪松 孙兰兰

审稿人:张忠

编辑:朱真逸


本公众号合作媒体(公众号):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国化学会、CCS Chemistry、ACS美国化学会、RSC英国皇家化学会、爱思唯尔Elsevier、MaterialsViews、Nano Research、分析化学期刊、应用化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甘肃省科学技术普及学会、科学材料站、邃瞳科学云、研之成理、高分子科学前沿、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温故社、化学加、CBG资讯、材料十、纳米酶Nanozyme、氢能源和燃料电池、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蔻享学术、崛步化学、深水科技咨询、分子新天地、南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无止境、JMST、今日新材料等。


投稿/转载/合作/交流/课题组招聘,微信:cyy1181306835


好消息!化学通讯科研学术交流群建立啦!
在这里,你可以遇见来自各专业领域的小伙伴,解决科研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支持前沿问题的交叉合作,了解国内外大牛博士博后申请动态,我们的理念是交流促进科研发展欢迎大家加编辑微信cyy1181306835邀请加入! 





洞察化学
化学通讯是中国化学会内部会员通讯,报道国内外化学领域新进展,公益传播科普知识,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主编:杨小牛。投稿网站https://www.scicloudcenter.com/CN/。合作请联系邮箱:hxtx@ciac.ac.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