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故事——保健靠自己 看病找大夫

健康   2024-11-19 12:01   河南  



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中外对于生死的看法迥异:在我们国家,墓地都是在离人居区很远的地方,比如北京的八宝山;但海外很多墓地都在城里,比如曼哈顿,比如香港,香港玛丽医院周围就是墓地,中国人一看会觉得挺别扭,好像是为我们准备的?其实,这只是东西方文化对待死亡的不同看法罢了。

                                    ——郎景和

郎景和在办公室


保健靠自己 看病找大夫

这是我常跟病人,或者公众说的话。

...............................................................................................................................................................................................................................................................................................................................................................................................................................................................................................................................................................................................................................................................................................................................

保健者,保护身体的健康,维护其良好的功能状态,使心理保持平衡,生命或生活质量提高。


保健就是保护或爱护生命,几乎没有人不在乎这一点,但如何保健却可以说,多数人并不真正懂得。缺乏保健意识,听信虚假误导,依照陈规陋习,追跟奇方异法的现象屡见不鲜,比比皆是。

因《一个医生的故事》诞生,我们得以走进郎景和的从医世界。看一个医生的故事,可深思浅读,虽非学术,亦有厚重。医者之路,从来就不是一条容易的路,郎景和身在妇产科系50年,一路如履薄冰。他说,只因从医之道,十年磨一剑,百年难成仙。

...............................................................................................................................................................................................................................................................................................................................................................................................................................................................................................................................................................................................................................................................................................................................

人们关注保健宣传,现今可通过很多渠道获得保健知识。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良莠难分。医学家要以自己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把学界最确定的、公众最需要的以及现实最可行的观念、知识和方法告诉大众。大众也要以自己平和的心态和基本的审度,对待各种各样的说教及铺天盖地的广告。

谈医疗现状-----医学需要“人文再教育”


   这种担忧在一百年前已经存在了,伟大的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早已预言现代医学的三大弊端: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以及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种疏离随着科技进步而愈演愈烈,虽然各种医学设备的进化帮了医生很多忙,可是人文关怀却在流失。医生如果靠着设备操作、看化验报告来工作,那他就成了一个纯科学家了,可是医生绝对不是科学家,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啊,医生一定要去看病人,一定要临床,而不能“离床”。如果少了对病人的细心呵护,一切的医疗技术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就说听诊器,这对医生来说是最原始的一种看病工具,它没有心电图或者超声仪那么先进,可它的好处是:必须和患者接触。医生要“听”病人,就要和病人面对面,而面对面是医生和病人互相找到尊严的基础。如果医生对病人说,你去拍个片子,我看了片子就可以,根本就不接触病人,这样行吗?医生不是这么当的,今天你来看病,我会告诉你,我是郎大夫,你有什么问题都找我。这是医患之间多么重要的一种“契约”啊。


  去年,我们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学习,这家医院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美最佳医院,其广告只是一个听诊器,并没展示高精尖的设备,这就是医学人文性的象征。


大体可以认为“什么都能治”“没有任何副作用”“一本书(一台机器、一种药物)就是你的家庭医生”等,肯定是不科学的。“你就是你自己的医生”“我的健康我做主”等,看似豪迈,也肯定是不明智的。


“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列宁说的,他不是医生,但此话千真万确,符合医学、符合哲学,也符合他革命家的睿智。


姑且不论宣传的真假,就是科学的医学科普,它只是给读者、听众一些防病知识,或者一些疾病的表现和自我检查的方法,依然是保健性质的,不是教你给自己看病,更不是教你给自己治病!能看病、治病的医生是要经过医学院5-8年学习,是要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培养训练而造就的(还应该有行医执照啊)。


对于医疗改革,我也参加了很多院长论坛,很多人提出比如说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问题等等,这些都很对,却没有抓住最根本的问题——如果医学缺乏人文理念,一切都不会好。如果你不能让病人明白到医院不一定能让疾病痊愈,那怎么沟通?如果让病人来医院后从头至尾都躺在一间冰冷的病房里和各种仪器打交道,甚至沦为医生的“观察对象”,那病人如何对医生、对医院有好感?



谈医学写作---医生成为作家是很自然的事


在这样一个信息获取极为方便的时代,科普的作用其实尤为重要。网上的医学知识鱼龙混杂,病人上网诊断自己的病,可能看到了对的知识,也可能受了误导。上网咨询,在线大夫今天让你吃绿豆,明天让你吃冬虫夏草,你究竟相信哪个呢?而我们做科普,就一定要传播正确的医学知识,在如今无法辨别信息真伪的互联网时代,这非常重要。


  我反对病人自己当自己的医生,成为一个医生需要8年多学习,10年多临床的磨练才能看病,而病人自己上个网查一下,就能下诊断书了吗?很多大夫甚至得的都是自己看的病!我曾经给《北京晚报》写过一个条幅“保健靠自己,看病找大夫”,大家确实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来掌握医疗卫生知识,用以保健身体,但是一旦有了疾病,还是要上医院来。网上错误的医疗知识害死人,你不知道是一回事,知道了错误的更可怕,错误的医疗宣传比不宣传更要命,所以科普在“去伪”方面责任更大。


所以,看病得去找大夫。


医生自己也不能给自己看病,哪怕他得的就是自己从事的专业的疾病。医生看病,也得找大夫,一个医学专家遭遇自己看过一辈子的疾病,又不在早期的例子,不乏其人,乃为遗憾!


   我确实很喜欢“一个医生的忏悔”这个题目,可是中国人对“忏悔”这个词似乎总有偏见,如果我这么写,他们肯定会想“老郎犯了什么错呢?”其实不是这样的,你去查词典,会发现“忏悔”除了有悔罪之意,还有表白、检讨和思考的含义。一个人去教堂里向牧师忏悔,神真能帮你解决问题吗?其实是你需要释放自己,反省自己。而且,重要的并非悔罪,而是诫罪。


  做医生有三重境界:得意-得气-得道,分别对应从医路上的初中高级阶段,你觉得自己现在到了哪一阶段?


   我想自己现在应该是在“得气”和“得道”之间的境界。我曾对一个学生说过,做医生,特别是外科医生,十年磨一剑,百年难成仙。十年可能会把一个外科医生的技术磨得很好,但是终其一生,都不一定能获得从医之道,我姑且在修炼的路上吧。


―次,半夜里,一位儿科大夫的孩子发烧,夫人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连发挥一下丈夫的本领及“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都不给。太过分了吧!

免责声明

本刊内容综合自网络,分享旨在为更多网友提供集中的内容阅读,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给我们做删除处理,谢谢合作!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哦 

蕈菌事业资讯
关爱生命呵护健康,每天适时推送健康、励志、情感生活等资讯美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