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的种类、性质以及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

学术   2024-11-22 00:38   福建  

一、 常见氮肥的种类和性质

根据含氮基团的不同,可以将化学氮肥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3类。

1、 铵态氮肥

凡氮肥中的氮素以NH4+或NH3形态存在的均属铵态氮肥。包括液氨、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等。一般具有下列共性:
a 易溶于水,肥效快,作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
b 肥料中的NH4+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的晶层被固定,不易造成氮素流失;
c 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若与碱性物质接触会加剧氨的挥发损失;
d 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铵态氮可经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易造成氮素的损失和淋失。
e 作物吸收过量的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硝态氮肥

凡肥料中的氮素以NO3_形态存在的均属于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钠等。这类氮肥一般具有以下共性:
a 易溶于水,溶解度大,为速效性氮肥;
b 吸湿性强,易结块,空气湿度较大时,吸水后呈液态,造成施用上的困难;
c 受热易分解,放出氧气,使体积骤增,易燃易爆;
d NO3_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水田一般不易施用,多雨地区和雨季地区要适当浅施;
e NO3_可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为NO、NO2、N2,引起氮素损失。
3、 酰胺态氮肥-尿素

尿素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有机态氮肥,其氮素以酰胺(CO-NH2)形态存在,属于酰胺态氮肥。
酰胺态氮属于有机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水解前,土壤中以分子形式存在,只有20%被土壤吸附,要注意深埋。
尿素为白色结晶体,含氮量为42%~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品种。在造粒过程中当温度过高时会产生缩二脲,当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会抑制种子发芽,危害作物生长,因此尿素不能用作种肥。尿素施用到土壤中应适当深施或施用后立即灌水,可以减缓尿素的水解,延长肥效时间,减少损失。

二、 化肥氮土壤中的转化过程

不同的化学氮肥施用到土壤中后溶解于水,氮素以NH4+、NO3_或尿素分子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直接参与土壤-植物体系中的循环。植物对氮的吸收率一般为30%~50%,大部分氮肥经过各种途径损失到环境中参与氮素循环。
1、 土壤对铵的吸附和固定
铵态氮肥或尿素施入土壤中,通过不同途径产生NH4+,由于大部分土壤带负电荷为主,因此NH4+以静电引力被土壤胶体吸附,并发生阳离子交换吸附。当土壤中的NH4+浓度降低时,交换性NH4+又被解吸进人溶液中,以维持土壤溶液中NH4+的浓度。
NH4+在土壤中还可以以非交换方式进入2:1型粘土矿物晶层间晶穴内而被固定,通常称为铵的晶格固定。土壤对NH4+的固定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粘土矿物的类型,其中蛭石固铵能力最强,伊利石和蒙脱石次之,贝得石和云母也有一定的固铵作用。土壤由湿变干时,NH4+的固定增强;交换性钾含量高时,专性吸附位被钾饱和,NH4+的固定减少;土壤有机质多时,由于有机物在黏粒表面的吸附,阻塞了离子通道,铵的吸附量也会减少。
2、 铵的硝化作用
土壤中铵态氮肥或尿素形成得铵,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氧化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是铵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为为亚硝酸,随后亚硝酸再被硝化细菌氧化为硝酸,反应式如下:
2HN4++3O2          2NO2- +2H2O +4H+ 
2NO2- + O2         2NO3- 

    每氧化一个HN4+转化为NO3-要释放2H+,是引起土壤酸化得重要来源。
生物氧化过程得强弱与土壤中硝化细菌得数量和活性有关,而这又受到土壤通气条件,pH值、质地、水分含量和施肥等因素得影响。硝化作用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的,PH>8或<4.5,硝化作用不能进行。硝化作用产生的NO3-是作物的主要氮源之一,但它不能为土壤胶体吸附,过多的硝态氮易随水流失,再南方多雨地区,硝酸盐的淋失是旱作土壤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
3、 硝态氮的还原作用
反硝化作用是硝态氮还原的一种途径,即NO3-在嫌气条件下,经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NO、NO2、N2的过程,其反应过程如下:

反硝化作用实质上是硝化作用的逆过程,其条件需要严格的土壤嫌气环境。因此在淹水土壤、通透性差或排水不良的土壤,易发生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适宜的pH值为5~8,适宜温度为30~35℃。
4、 土壤中铵态氮的分子态化
氨挥发易发生在石灰性土壤上,特别是表施铵态氮和尿素等化学氮肥时,氨挥发损失可达氮肥总量的30%以上,这是因为土壤中的NH3和NH4+存在下列平衡。
NH4+        NH3+ H+
    随土壤溶液pH的升高及NH3的增加,NH3的分压也加大,溶液中NH3分子的挥发取决于NH3分压和大气中NH3分压之差,通常大气中NH3浓度很低,当溶液中NH3浓度加大时,就导致NH3分子向大气逸散。土壤粘粒和腐殖质能吸附NH4+离子,阻止氨的挥发,在阳离子交换量低的砂质土上施铵态氮,其氨的挥发损失比粘粒大。因此改化学氮肥表施为深施,粉施为粒施,可以减少氨的挥发损失。


与土壤对话
倾听自然的声音,与土壤对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