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由于公众号改版,发布的文章容易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请大家按照下图动动小手,设为星标,我们就可以天天见啦。
设为星标,不见不撒
spring 2023
1
【施政报告2024】终于出炉了。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10月16日发表施政报告2024,主题是「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 李家超宣读其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花约两个半小时,是3年新低,他结语指不可被内部和外部唱衰力量动摇自信、破坏士气,有信心香港未来会更好。施政报告2024的9章228段31800字全文,一文看清。
一、改革求变 由治及兴
1. 这是我的第三份施政报告。
2.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机制;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3. 两年多前,我在参选时就在政纲提出「我们必须有变革精神」、「要进一步革新」,会建立「以结果为目标」的政府,设定绩效指标以改革政府文化,成立关爱队加强地区服务,推出「提前上楼计划」帮助市民缩短公屋轮候时间,及就协助劏房户初中生解决跨代贫穷等提出一系列革新措施。 我相信不断求进,自我革新; 我相信识变、求变,守正创新,灵活应对挑战和机遇。
4. 针对体系改革,我的理念是:体系中欠缺但有需要建立的,要建立; 有严重缺失的,要拨乱反正; 有瓶颈、短板或阻碍的,要突破瓶颈、清除障碍; 有需要巩固的,要強化和完善。改革过程中,要判断哪些要由零建立,哪些要动手术拨乱反正,哪些要固本培元。改革时要注重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等的关系。可借镜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但因基础和体制可能不同,不能盲目照抄。改革方案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5. 上任以来,我一直按这理念进行改革。
6. 在「一国两制」的实践建设方面,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的宪制责任; 重塑区议会,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体系建设; 完成立法,让到期地契有序地简易自动续期50年,超越2047年,体现一国两制的长期坚持。
7. 在政府治理方面,改革政府架构体系,重置政策局职能,并由13局增至15局; 增设三位副司长,强化统筹跨局工作; 设立副司长领导专班,强化执行能力; 改革政府文化,以结果为目标,制订绩效指标; 建立全政府动员机制,以处理大型事故等。
8. 在经济发展方面,破天荒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利用政府资金,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 发展「八大中心」; 「以产业导向」发展北部都会区(北都); 设立人才服务办公室抢人才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抢企业; 构建区域大学教育枢纽。
9. 在民生方面,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建立迈向自主审批药械体制; 建立输入医护人员制度,改善公营医疗长期人手短缺; 创新推出简约公屋,填补公屋供应短期空白期; 成立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 凝聚资源精准扶贫; 建立一年一检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落实三隧分流等。
10.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结时。 过去两年,我和我的团队一直以市民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主轴,以发展改善民生。 今年的《施政报告》会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掘新增长点; 例如: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 大力推动航运高增值部分的海运服务业发展,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圈,建立国际认可金属仓库; 制订「河套港深创科园区发展纲领」,开辟政策和制度创新试验田; 成立工作组发展低空经济等。
11.今年的《施政报告》继续贯彻习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的「四点希望」,并就改革和变化阐述理念和发展目标、关键措施及绩效指标; 我同时制订《施政报告》附篇,细列其他措施及相关事宜。
二、 「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強化政府治理体系
(一)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
12.'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不胜枚举。 香港在应对疫情时、克服经济困难时、寻找发展机遇时,中央始终关心香港,并出台多项惠港措施,从多方面支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13.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以「一国」为根本,享「两制」之利,可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香港享有国家优势,同时享有国际优势,这包括国家政策、保障和机遇。 香港同时拥有全面开放的国际城市地位,奉行资本主义制度,资金、人员、信息自由流通,采用普通法,有特区自身的立法和司法制度、法律、税制、货币和金融制度等,是单独关税区,是国际大都会。
14.我们将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为国家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维护国家安全
15. 安全和发展是鸟之两翼。 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特区今年3月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的宪制责任和历史使命。 新订立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与《香港国安法》浑然一体、兼容互补,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但国家安全风险可以突如其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保持警惕。
16. 维护国家安全,公职人员责无旁贷。 《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第8(3)(a)条规定,凡香港特区的法律授予任何人任何职能,该职能须理解为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第114条规定,公务人员须协助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 各政策局及部门须检视其守则、指引及程序等,确保符合上述规定。
17.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至为重要。 国家安全展览厅今年8月启用,深受市民欢迎。 我们会培训地区导师于社区推广。 明年配合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展览厅会推出专题展览。 教育局也会更新国安教育课程框架。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18. 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已制定推广策略及措施,推动更多活动,令爱国精神扎根社会。 明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政府会举办纪念活动,提升爱国精神。 教育局会推展心系家国3.0跨校、跨界别活动,继续强化中小学的中国历史和国家地理教育,及在内地交流增加爱国历史元素。
弘扬中华文化
19.今年4月成立的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全力推广中华文化,包括筹建介绍国家发展和成就的博物馆和新的中华文化体验馆,并续办中华文化节和中国通史系列展览。
(二) 強化政府治理体系
20.本届政府自上任以来,推动多项跨政策统筹体系改革,及政府治理文化改革,强化政府治理体系。 除了增设三位副司长加强领导和统筹跨局工作,我为指定项目订立了指标,审视进度和成效,建立「以结果为目标」、做实事、做成事的政府文化,并更新《公务员守则》以阐明公务员须抱持的基本信念及操守准则,及设立「全政府动员」制度强化应变能力等。 政府将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强化政府治理体系。
强化跨政策统筹体系机制
21.我们会进一步强化领导和跨政策统筹机制,发挥司长及副司长的领导和统筹功能,将成立:
「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 —— 由政务司司长任主席,成员包括教育局局长、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等,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扩大衔接连贯,推动育才、汇才、科技协同发展,同时推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 —— 由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以应用项目作启动,制订低空经济发展策略和行动计划,推动法规改革和部署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 —— 由政务司副司长任组长,加强跨部门统筹,结合社会力量,在地区发掘和建设汇聚人气、富吸引力的旅游热点; 及「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 —— 由政务司副司长任组长,制订措施,加速发展银发产业,满足长者生活需要。
强化公务员治理能力
加强公务员管理
22. 在奖罚制度建设上,过去两年的工作包括设立行政长官表扬榜、简化着令表现持续欠佳公务员退休的机制、加强处理纪律个案的速度及力度等。我们会检视《公务人员(管理)命令》和《公务人员(纪律)规例》,进一步优化公务员纪律机制,明年就初步方案咨询公务员叙用委员会。
研习国家事务及国际培训
23.公务员须充分掌握国家的施政理念和策略。 政府会就中央重大政策、报告等举办研习培训,安排中高级及首长级人员到内地和海外知名院校受训,培养国家观和国际视野。
24.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特区政府会继续透过特定计划,派员到联合国不同办事处任职。
香港与内地「公务员交流计划」
25. 政府会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和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及杭州开展双向的公务员交流计划。
推出「政府治理人才培育计划」
26.公务员学院会推出「政府治理人才培育计划」,加强培养领导人员的治理能力。 学院亦会加强内部研究和培训能力建设。
公务数字转型
27. 数字政策办公室会全力巩固政府及公营机构信息系统的根基,并牵头利用本地开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文书辅助应用程序,在政府部门试行后推行。 今年内推出约20项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方案,包括运用区块链技术发出指定公务员考试电子证书及消防处牌照、利用人工智能处理市民查询等。
健全关键基础设施计算机系统安全
28.政府会订定关键基础设施营运者保障其计算机系统的责任,加强抵御网络安全挑战的能力,今年内提交条例草案。
三、 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
29.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发展有相扣牵引的作用。 我们除了做大做强现有业务外,会建立新增长点,以建设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为切入点,汇聚相关企业落户香港,作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仓储交割、航运物流、风险管理等运作中心,把握机遇,发展国际黄金、有色金属及绿色运输等市场,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协同发展。
30.香港黄金进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 现今地缘政治复杂,突显香港安全和稳定环境的优势,吸引投资者在香港进行黄金仓储,推动黄金交易、清算和交割。 我们会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机制和配套优势,构建国际黄金交易中心。
31. 政府会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在港设立认可仓库,通过税务优惠等措施,吸纳企业落户香港,推动大宗商品仓储和贸易量。
32. 全球海空运输正向绿色发展,政府会培育可持续航空燃料和绿色船用燃料的产业发展,推动建设燃料加注中心,把握新能源的金融、贸易和航运发展机遇。
(一) 国际金融中心
33.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排名第三、投资环境排名第一。 政府会不断改革,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深化互联互通丰富离岸人民币业务
34.我们会持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强化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主要措施包括持续提升基础建设,升级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以便利国际投资者以不同币种结算各类资产; 提升固定收益市场的基建,例如为人民币计价的回购交易建立中央清算系统,使在港发行的国债于离岸市场成为更受欢迎的抵押品; 及继续研究优化跨境理财通。
35.我们也致力增加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善用特区与国家的货币互换协议,让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更好支持香港经贸发展; 提升香港人民币即时支付清算系统夜间跨境服务能力,便利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全球结算; 探讨提供更多元化的离岸人民币融资渠道。
36. 会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会鼓励更多上市公司增加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扩大人民币股票范围;扩大人民币债券发行,支持更多绿色和可持续离岸人民币债券在港发行;争取国家财政部增加在港发行国债的规模和频率,以及尽快在香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 及积极与内地商讨为债券通(南向通)适度扩容,包括扩大合资格境内投资者范围,例如纳入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丰富离岸投资者投资在岸债券的流动性管理相关配套,积极研究、适时推出以在岸人民币债券做回购和抵押品等各种产品和安排。
进一步强化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地位
37.香港是全亚洲保险公司最集中和保险密度最高的地方。 为进一步强化香港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地位,保险业监管局明年开展检讨,包括研究透过基建投资的资本要求丰富保险公司资产配置以助分散风险,并带动北都等基建投资。 我们亦会继续争取内地大型国企等海内外企业在港设立专属自保公司。
进一步强化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地位
38.香港有2700间单一家族办公室,有业界预计香港将在2028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 我们会全力推动更多环球资金在港管理,包括促进私募基金透过港交所开拓新销售渠道,以及:「一带一路」主权基金合作 —— 争取与中东等地区的大型主权基金合作,共同出资成立基金,投资内地及其他地区的资产;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 即日起,容许投资住宅物业,该物业成交价须为5,000万元或以上,投资于房地产获计算入投资总额上限为1,000万元。 另外,明年3月1日起,透过申请人全资拥有的合资格私人公司的投资可计入合资格投资金额内;
及扩大税务宽减适用范围——政府将咨询业界,增加基金及单一家族办公室享有税务宽减的合资格交易种类。
积极拓展市场 深化海外网络
39.我们会继续积极拓展和深化海外网络,包括与中东、东盟地区的金融合作,举办更多国际金融盛事,并在金融领域上寻求进一步与伊斯兰市场合作。
进一步优化证券市场
40. 措施包括:
开拓海外新资金 —— 落实追踪香港股票指数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在中东上市,吸纳当地资金配置港股;
争取企业上市 —— 善用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的优势,吸引国际企业来港上市,同时推动内地大型企业赴港上市,争取短期内实现更多标志性的公开招股(IPO);
优化上市审批 —— 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和港交所将公布进一步优化上市批核流程的具体措施,令上市申请审批时间更有确定性; 及提升市场效率 —— 证监会和港交所会提升市场效率及降低交易成本,包括检视保证金的存入安排、优化保证金和抵押品要求等。
便利市民跨境金融安排
41. 发展普惠金融的其中一环为便利市民进行跨境交易和支付。 金管局与人民银行正推动两地快速支付系统互联(即香港的转数快(FPS)与内地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IBPS)),便利两地居民实时小额跨境支付; 并会落实香港注册银行的内地分行在内地发银行卡。
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
42.香港的黄金进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 地缘政治日趋复杂,突显香港的安全性和稳定环境优势,吸引国际黄金现货在香港储存,推动黄金交易、清算和交割,更可发展香港成为黄金交易中心,带动投资交易、衍生产品、保险、仓储、贸易和物流服务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43. 政府会推动构建国际级黄金仓储设施,拓展用家及投资者在港存放和交割实金,带动抵押和借用等衍生金融服务,为金融业开创新增长点。
44.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财库局)将成立小组推行建立国际黄金交易中心的工作,包括强化交易机制和规管框架、推动前沿金融科技应用、与内地探讨把黄金产品纳入「互联互通」等。
提升绿色金融生态系统
45.香港是亚洲领先可持续金融中心。 港交所的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是目前唯一以港元及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自愿碳信用产品交易市场。
46. 金管局将推出「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财库局亦将在今年内推出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准则)路线图,目标是使香港成为首批将本地准则衔接ISSB准则的司法管辖区。
(二) 国际航运中心
47.香港是全球最繁忙及具效率的港口之一,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全球第四。 货柜船在香港港口停留的平均时间为0.95天,约为世界前二十大货柜港口平均值(1.85天)的一半,享有补时港美誉,能弥补船舶在其他港口的延误时间。
48. 航运业务可分为港口和海运服务。 海运服务(包括船舶经纪、融资租赁、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仲裁等专业服务)是航运业务的高增值部分,经济贡献近三年间(2019至2022年)增加近四成,是增长来源。 我们会大力发展航运业务,同时多管齐下,巩固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设立“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
49.政府会改革现时的「香港海运港口局」,成为「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作为高层次谘询机构,协助政府制订政策和长远发展策略。 我们将委任非官方人士出任主席,成员主要来自航运业界,并设有稳定的专责研究和推广团队,增拨资源,提升研究能力、加强海内外推广和强化人力培训,更有效支持政府落实政策,推进香港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高增值海运服务业发展
50. 我们会大力发展高增值海运和专业业务,政府一直推动更多航运业商业主导人和海运服务企业落户香港,包括提供船舶租赁免税优惠,并为海事保险、船舶管理、代理及经纪业务提供半税优惠等。 我们会继续加强香港航运优势,包括:
优化和推广税务优惠 —— 加大推广现有航运服务税务宽减措施,优化税务优惠制度(包括在符合国际税收规则下为船舶租赁商引入新的税务扣除安排),壮大本地航运生态圈;招揽海运服务企业落户 —— 推动具潜力或代表性的海运保险业务落户香港,扩展海运保险产品; 及加大培育海事人才 —— 加强与国际海事保险业机构协作,推动海事保险人才培训,扩展「海运及空运人才培训基金」,纳入更多绿色能源课程和海事保险考试等。
加快绿色航运中心建设
51.我们会打造香港为绿色航运中心,包括:
推动注册船舶绿色化 —— 海事处自今年起已向达国际减碳标准船舶提供现金奖励,未来会加强推广;构建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 —— 年底前公布《绿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动纲领》,推动绿色船舶燃料储存库等基建发展,鼓励港口减排,提供诱因鼓励使用绿色船用燃料,与大湾区港口合作,并与主要贸易伙伴构建绿色航运走廊; 及
提供绿色燃料加注的配套 —— 为绿色船舶提供智能化航行安全信息,提升船只航行监察服务系统,以助加注燃料时的安全。
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
52.金属和矿产等大宗商品占全球航运交易量一半以上。 船东和大宗商品交易商是航线和海运服务的主要用户,吸引他们集聚香港运作可带动海运服务,并推动期货对冲等金融和专业服务,有利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 我们会研究税务优惠和配套,吸引相关海内外企业落户香港,构建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
53.有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表示计划在香港设立认可仓库,在港存储交割大宗商品,包括有色金属产品。 我们会把握机遇,推动建立设施和配套,吸引内地企业在香港进行大宗商品贸易,尤其有色金属,进一步推动香港航运和贸易服务。
发展智慧港口组织国际推广
54. 政府会在明年完成构建港口智能系统,具货物追踪、实时运输信息、电子信息及文件存取、港口数据分析等功能,促进航运、港口及物流业持份者信息互联互通。
55.政府亦会与国际海运组织和企业举办更多大型活动,向全球宣扬香港海运实力。
扩大高增值物流服务
56.我们正推进落实《现代物流发展行动纲领》,推出四幅优质物流用地,供业界发展多层式现代高端物流设施,明年会公布在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建设现代物流圈的规划研究结果。
57.政府会继续加强与粤西地区及邻近地区的物流合作,善用港珠澳大桥,扩大货源,促进货物经香港中转。
(三) 国际贸易中心
58.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迁,部分供应链正向「全球南方」及「一带一路」国家迁移,内地企业也积极走出去。
59. 《2024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在「国际贸易」和「商业法规」排名全球第一,是海内外企业设立管理离岸贸易和供应链国际总部的优先选择地。
构建高增值供应链服务中心
60.香港拥有丰富离岸贸易和供应链管理的优质人才和网络,包括生产链管理、出口信用风险管理、贸易融资、营销、检测认证、会计等专业服务。 我们会加强高增值供应链服务:
构建高增值供应链服务机制 ——投资推广署与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会建立机制,加强对接,吸引内地企业到香港建立国际或区域总部,并为在港企业提供一站式多元专业咨询服务,协助它们「走出去」;
加大保障企业出口 —— 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信保局)的法定最高弥偿百分率会由90%提升至95%,并提供更多、覆盖地区更广的免费买家信用调查服务。 信保局亦会扩大对电商的融资支持;
健全出口信用服务 —— 推动中国信保落户香港发展,提供海外投资及较长投资年期的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为在港内地企业「出海」和外资进入内地时,提供更完善出口信用服务;
推动贸易融资电子化 —— 金管局正透过「Ensemble」项目沙盒试验电子提单代币化,善用科技降低欺诈风险,协助金融机构批出贸易相关融资。 金管局会和其他地区以试验形式,制订传输相关贸易资料的机制,促进跨境数据流动和国际贸易数码化; 亦会透过「稳定币发行人沙盒」,让潜在发行人测试不同区块链应用场景,包括跨境支付解决方案; 及利用数据提升金融服务 —— 金管局「商业数据通」预计明年与土地注册处系统连接,协助银行善用数据优化服务。
扩展全球经贸网络
61.除扩展欧美市场外,我们会继续扩阔经贸网络,尤其“一带一路”国家,包括:
加大开拓内地服务贸易 —— 在刚签署的CEPA服务贸易修订协议(即关于修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内地对多个服务领域进一步开放,包括建筑工程、检测、认证、金融、电影、电视等,更在大部分领域取消经营三年规定优惠香港,同时吸引更多初创企业、海外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以进入内地。 我们会落实协议,并加强推广和提供协助;
强化贸易机制对接 —— 继续争取早日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我们正分别与孟加拉国和沙特阿拉伯进行投资协定谈判,并计划分别与埃及和秘鲁开展谈判。 我们已完成与秘鲁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期望今年内正式签署。 我们亦会扩展全球经贸办事处网络,聚焦新兴市场经贸联系; 及加大重点市场拓展 —— 我们会继续积极外访「一带一路」等重点市场,率领工商界及专业服务界到「一带一路」市场考察,并筹办「一带一路跨专业论坛」,推广香港专业服务。
推动总部经济发展
62.政府将加大力度吸引海内外重点企业在香港设立总部或分部业务。 财库局今年内提交条例草案,制订引入公司迁册机制,让有意来港的公司,无须先在海外的原注册地清盘并在港成立全新公司,而可保留公司的法人团体身份,让公司业务得以持续运作,简化流程、节省成本。
63.我们会提供方便,让香港注册公司的外国人员(包括非永久性居民)到内地的「一签多行」签证有效期增至最长五年,并获加快处理。
64.为更吸引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出海」,我们会提供更多金融服务,促进内地金融企业国际化,把海外业务在香港统筹管理。 金管局正就增强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科技应用和国际合作上,研究助力出海的内地企业享受跨境人民币结算融资便利。
促进烈酒贸易
65.现时香港对烈酒(酒精浓度多于30%的酒类)征收进口价100%的税款。 为促进烈酒贸易,带动物流和储库、旅游和高端餐饮消费等高增值产业发展,政府参考取消红酒税带动红酒贸易的成功经验,即日起,进口价200元以上的烈酒,200元以上部分的税率由100%减至10%,而200元及以下部分,及进口价在200元或以下的烈酒,税率则维持不变。
(四) 国际航空枢纽
66.香港是国际航空枢纽,连接全球近200个航点,航空货运量超过十年全球第一。
67.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今年内会完成三跑道系统建设,香港国际机场在2035年起的处理能力将增加五成。
提升航空发展策略
68.政府会大力扩展航空网络,支持香港国际机场开拓新航点和航班,尤其与「一带一路」国家民航合作,同时结合珠海机场优势,加强「经珠港飞」直通客运服务,共同开展国际货运业务,扩大协同效应。
发展世界领先机场城市
69.政府会联同机管局规划在机场岛、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及东涌东新市镇之间的海湾,扩大机场城市规模超过一倍,打造世界领先新地标。 新项目包括构建艺术产业生态圈、兴建亚洲博览馆第二期、设置游艇港湾及配套设施、开设空运鲜活市集、增加公众活动空间等,带动高端商业、旅游和休闲活动。
以大湾区扩容 扩大航空货运优势
70. 机管局正与东莞全力推进「海空货物联运」创新发展,明年底在东莞完成「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第一期永久设施首阶段建设,逐步达致每年处理100万公吨货量。 我们会超前部署,开展规划第二期发展,引入更多高增值物流、跨境电商及快件服务设施。
71.政府会把航空转运货物豁免许可证安排扩展至其他多式联运模式,提升竞争力。
(五) 区域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开展国际法律人才培训
72.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今年会正式启动,培养熟悉国际法、普通法、国家法制等的法律人才。 律政司的专责办公室及专家委员会正全力推进工作。
加强推动调解服务
73. 国际调解院总部将在相关国际公约通过生效后落户香港。 政府会完善本地调解专业认证和纪律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国际调解中心。 我们会在政府合约加入调解条款,鼓励私营机构参考使用,并推出社区调解先导计划增加培训,推动调解文化。
建設体育争议解決制度
74. 随着体育运动和产业发展,体育纠纷愈趋复杂。 我们会研究为体育争议设立解决制度,推广体育仲裁,发挥香港争议解决的体系优势。
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75.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科技赋能,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 香港正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我们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 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完善新型工业发展策略和体制建设
76.我们将制订香港新型工业中长期发展方案,并推动成立「香港新型工业发展联盟」,促进「政、产、学、研、投」紧密协作,构建香港新型工业合作平台,包括提供融资机会、促进新来港上市企业与本地大学开展创科合作等。
推进第三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
77. InnoHK现汇聚本地和全球各地约2 500名科研人员。 政府已开展筹备建设第三个InnoHK研发平台,聚焦先进制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续发展,吸引世界级的科研团队与本地院校合作,推动科研,汇聚人才。
扩大研究资助
78. 政府会推出新一轮15亿元的「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鼓励更多机构资助院校研究。
加大创科产业投资
79. 我们会加大投资和引领市场资金,革新政府投资创科产业的思路,包括:
设立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 —— 成立母基金,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指定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半导体与智能设备、先进材料和新能源等,系统性建设创科产业生态圈;
优化「创科创投基金」 —— 调拨15亿元与业界配对成立联合基金,投资策略性产业的初创企业,进一步提升香港初创生态圈建设; 及
发挥港投公司「耐心资本」力量—— 港投公司会继续引导和杠杆市场的资金,合力吸引创科企业落户和扎根香港。
吸引国际初创加速器落户香港
80. 政府将推出「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并拨款1.8亿元以1(政府):2(机构)的配对比例,资助上限为3,000万元,吸引海内外具丰富经验的专业初创企业服务机构在香港建立加速器基地,促成初创企业壮大。
发展低空经济
81. 低空经济是指一般于1000米以下空域进行的低空经济活动,可用于救援、测量、送货载客等范畴。 建设低空经济管理系统更带动通讯科技、人工智能和数字产业等发展,以激活低空空域作为新经济生产要素。
82.政府将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由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制订发展策略和跨部门行动计划,先以应用项目为起动,设定特定应用场地推动项目,并制订法规及建设体系,研究部署基础设备和网络,包括:
开拓低空飞行应用场景 —— 全力推行试点项目,设立地点开拓无人机应用,包括无人机配送、测量、建筑保养、航拍、汇演和搜救等;
修订相关法规 —— 包括放宽「超视距飞行」和无人机重量和载货限制,推动市场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试验,发展空中游览;
与内地对接 —— 与内地商讨共同建设低空跨境航线、出入境及清关安排和基础设施配套等; 及
研究部署低空基础建设 —— 低空活动长远发展,须依靠高效智能化和数字化的低空基础设施系统,以实时管理低空活动网络,处理复杂管理和安全问题。 工作组会就建设低空活动配套设施(如起降场和充电站)、通信网络、航路网络和管理等方面展开技术研究及规划,为发展奠定基础。
推进通讯科技发展
83. 低轨卫星成本较传统卫星低,政府会研究简化申请营办低轨卫星牌照的审批流程。 另外,政府会适时向市场提供更多合适的无线电频谱。
推展航天科技研发
84. 香港科研团队一直积极参与航天科技研发,今年更有香港居民获选为预备航天员。 我们非常感谢国家支持香港发展航天相关科技,政府将在InnoHK研发平台下成立一所研究中心,参与嫦娥八号任务,为国家的航天发展作出贡献。
推动新能源发展
85. 政府会在新能源运输基金预留约7.5亿元,资助的士业界和专营巴士公司购置电动车辆,并推出氢燃料电池重型车辆资助试验计划。
86.我们会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发展,包括:
设立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用量目标 —— 加快航空业碳减排,满足国际航空公司对SAF日益增加的需求;
发展可持续航空和绿色船用燃料供应链 —— 会就供需情况、存储、加注等作长远产业发展规划; 及推动绿氢和低碳氢能 —— 积极协助业界建设太阳能制氢装置作为产业示范,明年提交条例草案,确保氢燃料安全使用。 政府亦会拟备香港氢能标准认证模式。
(二) 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87.香港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分别占本地生产总值及全港总就业人数约三成。 我们将扩大科创、文创产业的知识产权交易生态圈,强化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地位。
完善知识产权法例架构
88. 政府将加强保障研发创新和创意成果,包括明年提出建议加强《版权条例》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现正检视注册外观设计现行制度,明年展开咨询; 并就优化知识产权诉讼程序提交修例建议,让高等法院更有效管理及审理相关诉讼。
89. 明年,知识产权署辖下的商标注册处会推出全新人工智能辅助图像检索服务,便利公众检索商标数据库。
90.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计划明年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法律判决数据库,分享香港法院重要的知识产权判例,彰显香港知识产权司法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
91. 政府将继续与专利代理业界和持份者商讨,筹划设立本地专利代理服务的规管安排,涵盖资历、注册等方面,促进专业人才培育和质素提升。
92. 知识产权署会与资历架构秘书处合作,开发实用教材供培训机构使用,将惠及23个不同行业的从业员。
(三) 国际医疗创新枢纽
93. 为加快病人获得先进诊疗,推动生物医药技术新质生产力,政府会以制度创新配合科技创新,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
改革藥械審批制度
94. 政府會加快改革藥械審批制度,包括:
扩展「1+」审批机制至所有新药,包括疫苗及先进疗法制品,完善评审制度以加快注册,体现「好药港用」;
落实「香港药械监管中心」成立时间表和迈向「第一层审批」路线图,制订药械研发支持策略和措施; 及推進規管醫療器械立法準備工作。
加强生物医药技术研发转化
95. 政府会全方位提升香港临床试验能力及推动创新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包括:
港深共同建设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拓展研发网络加快临床试验成立「真实世界研究及应用中心」,推动港深合作结合「港澳药械通」数据,加快新药在香港、内地和国外审批上市; 及
支持在香港进行先进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临床试验及应用,吸引全球顶尖创新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香港。
(四)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96.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制度是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之一。 政府会提速发展数字经济,包括加快产业数字转型、加强数字基础建设、研究促进数据交易生态,并以大湾区作试点探讨便利数据跨境流动安排。
加速发展数字贸易
97.政府会积极推动企业贸易数字化改革,包括争取参与国际社会就数字经济发展的讨论,并在磋商双边贸易协议时,研究加入相关章节,促进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发展。
98.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正全力发展贸易单一窗口,提供一站式电子平台,方便业界提交进出口贸易文件报关及清关。 金管局已成立工作小组,对未来供应链的趋势变化作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议。 研究范围包括如何从人才、金融基建及科技、法例等方面促进贸易电子化,减低贸易成本及提升贸易生态圈。
构建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圈
99.政府会继续推动央行数码货币、移动支付、虚拟银行、虚拟保险及虚拟资产交易等创新金融服务。 财库局会发表政策宣言,阐述对金融市场应用人工智能的政策立场和方针。 其他措施包括:
推动以央行数码货币(CBDC)跨境支付应用 —— 金管局正积极在「多种央行数码货币跨境网络」(mBridge)上,测试和探索更多与跨境贸易结算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及场景,并扩大公私营机构的参与度;完善虚拟资产交易规管 —— 财库局会就虚拟资产场外交易的规管完成第二轮咨询,并提交规管虚拟资产托管服务提供者的拟议发牌制度;
推动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及数码货币生态系统—— 金管局正推动Ensemble金融市场基建项目,探索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应用,及利用数码货币进行银行同业结算,促进相关资产交易的发展。 另外,金管局亦透过「稳定币发行人沙盒」让潜在发行人测试业务计划和应用场景,并联同财库局今年内提交条例草案,规管法币稳定币发行人; 及推动数码证券市场发展 —— 金管局即将推出「数码债券资助计划」,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及发行人在资本市场交易中采用代币化技术。
便利跨境電商物流服務
100.为打造香港成为跨境电商物流配送中心,政府会检视现行流程,提升跨境货物配送的效率,加强香港的竞争力。
推动公营房屋建筑和管理数字化
101.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已挑选十条屋邨为智慧屋邨管理试点,明年起建立中央物业管理平台,在日常管理引入数字科技,提升管理效率及服务质素。 房委会亦会由明年起逐步在新建公营房屋工程项目中应用项目信息管理及分析平台,实践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善用三维数码地图、虚拟数码模型等,提升工程效率。
推动法律科技
102.律政司会设立「推动法律科技发展谘询小组」制订政策措施,并推动业界应用法律科技。
五、 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一)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
103. 教育孕育未来,科技彰显实力,人才引领发展。 政府会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扩大衔接连贯,制订政策推动育才、汇才、科技协同发展,同时推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二) 集聚人才
104. 香港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是国际高端人才交流合作的汇聚地。
抢人才
105. 政府2022年底推出新的输入人才机制,至今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抵港。
106.未来五年,各行业人力短缺估算约18万人。 为了建立优质人才库配合发展,我们将革新各项输入人才机制,包括:
更新人才清单,加入推动八大中心所需人才;
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加入13间海内外顶尖大学至198间,把计划内高收入人才的首个签证期限由两年延长至三年;
优化「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新增渠道吸引年轻及具经验而人力极短缺的指定技术工种专才来港。 新安排将设配额;
在「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下增设机制,主动邀请顶尖人才来港发展,推进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及延长本港大学的大湾区校园毕业生纳入「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的试行安排,为期两年。
协助人才留港发展
107. 「人才服务办公室」(人才办)除因应人才个人需求提供协助外,会加强推广线上平台,提供薪酬、税务、教育及签证等全方位资讯,扩大合作伙伴网络,与业界及雇主团体共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让雇主与人才进行直接职业配对。 人才办会再举办国际人才论坛,并到海外宣传。
推进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建设培育未來人才 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108. 政府全力推进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包括:鼓励更多本地学生深造 —— 设立「香港未来人才深造奖学金计划」,2025/26学年起,每年为最多1 200名修读指定研究院修课课程的本地学生提供奖学金;
打造「留学香港」品牌 —— 争取举办国际教育会议及展览,推动本港专上院校提升与各地院校的合作交流,在全球推广「留学香港」品牌,透过奖学金等吸引更多境外尤其东盟及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来港升学; 及
完善宿舍配套 —— 我们会推出先导计划,在规划、地政、建筑图则审批方面拆墙松绑,鼓励市场以自资和私营方式改装酒店和其他商厦,增加学生宿舍供应。 政府亦会因应市场需求提供合适地块让市场兴建新宿舍。 发展局辖下项目促进办事处会为这些项目提供一站式咨询便利服务。
推动自资院校优质发展
109.明年提交修订《专上学院条例》草案,完善自资专上院校的监管和质素保证机制。
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
110.政府已在北都预留至少80公顷用地,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鼓励本地专上院校与中外知名院校以灵活创新的模式,开拓更多品牌课程、研究合作和交流项目。 在规划时亦会预留弹性,便利学生宿舍发展。 我们计划在2026年上半年公布北都大学教育城概念发展纲要。
(三) 培育人才
推动多元出路推进应用科学大学发展
111.香港都会大学已获接纳成为首间应用科学大学。 应用科学大学联盟今年内将成立,进行联动推广,加强与各地应用科学院校交流合作等,政府已拨款1亿元作为联盟的启动资金。
扩大职业人才库
112. 政府会为职业训练局新成立的香港资讯科技学院兴建校舍以及发展升降机及自动梯技术中心。
推动中小学STEAM教育
113. 教育局会成立「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推动数字教育,亦会更新初中科学科课程,并支持教师使用人工智能教学。
加强支持学校及师生
114. 政府会拨款20亿元设立教师专业发展基金,支持教师专业长远发展,持续优化教师培训及交流项目; 亦会拨款约4.7亿元强化英语、普通话和其他语言的学与教,以及加强照顾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童,继续为有经济需要的学童提供书簿津贴等资助。
加快青年宿舍项目
115. 为回应青年对拥有自住空间的期望,政府推出青年宿舍计划,并在两年前扩大计划,资助非政府机构租用合适酒店和旅馆转作青年宿舍。 我们更成立了专责小组,提供针对性支持和技术建议,包括协助它们与酒店业主商议,尽早达成协议。 现时宿位数目已增加到约3000个。
支持青年购买资助出售单位
116. 房委会由下一期起为申请购买居者有其屋计划(居屋)单位的40岁以下白表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请者分派多一个抽签号码; 并由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场计划起,增加1500个配额,全数拨予40岁以下的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请者。
加强支持青年发展
117.我们会在启德社区隔离设施设立「青年驿站」旅舍和青年文化艺术交流空间等配置,在南昌社区中心设置「连青人网络」实体互动平台,并加强与青年人沟通,包括善用新应用程序「HKYouth+」及其他线上媒体。
118. 为加强支持青年发展潜能,政府会在青年广场开辟全新互动空间及设立视频工作室; 并推出新一轮「青年生涯规划活动资助计划」,资助非政府机构优化服务,加强国家元素。 香港赛马会将出资3亿元作支持。
119. 我们会继续推展内地及海外交流和实习计划,优化「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放宽资格至29岁或以下及持副学位或以上学历,上调向企业发放就业津贴的上限至每月12,000元,并探讨双向安排。
120. 优化「展翅青见计划」,易名「展翅青年就业计划」,放宽年龄上限至29岁,并增设大湾区工作实习机会。
六、 促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推动多元经济
(一) 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融合文体旅发展
121. 本届政府成立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体旅局)统整文化、创意产业、体育及旅游融合发展。 为提升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政府锐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提升文化软实力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22. 文体旅局去年就制订《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征询艺文界意见,涵盖四个发展方向:推动多元及国际化的文化艺术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和推动产业化发展。 文体旅局稍后将咨询文化委员会,并在今年内公布。
123. 「文创产业发展处」今年6月成立,透过产业导向推动业界发展,包括:
「创意智优计划」将培育更多具产业化潜力的文创项目,加强跨界别合作,引进市场资源,助业界开拓商机;
推动更多香港和海内外文创产品加入「亚洲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跨界别交流合作和商业配对,推进文化知识产权交易和转化; 及
把全新旗舰「香港时装设计周」发展为年度盛事,打造香港成为亚洲时装设计中心。
强化西九文化区长远产业发展
124. 西九文化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项目之一。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会领头建设香港文艺创意产业链,推动文创旅游,并透过多元创新的产业化建设,优化财务可持续性,包括..
进一步扩大香港艺术品交易优势 —— 推动建立完整的艺术品交易生态圈,建立高端私人艺术藏品储存、修复和展览设施;
推广文化区为国际文创商业盛事场地 —— 西九文化区有超过20个活动场地可举办不同类型盛事,加大力度招揽国际文创和商业盛事在文化区举行,带动更多游客访港,刺激消费;
加强文化艺术创意项目产出 —— 以商业原则筹划和策展在本地或海内外长期公演和展出的表演艺术和展览项目,并扩大文创产品销售渠道; 及
打造文化区成为必到文创旅游地标 —— 推出更多特色体验活动,并联同香港旅游发展局(旅发局)加强全球宣传,吸引更多旅客。
推动体育发展 建设国际体育盛事之都
125. 近年,香港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表现出色。 香港拥有丰富资源配套,加上即将落成的启德体育园新地标和明年底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有优厚条件打造成国际体育平台。 政府将继续推进体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包括:
加强精英运动员和教练发展 —— 政府已邀请香港体育学院检讨运动员(包括残疾运动员)直接资助机制,优化培训系统,并成立委员会督导运动医学及运动科学发展。 政府亦会加强教练培训,探讨建立统一教练认证制度的可行性;
促进体育活动普及化 —— 提供更多体育及康乐设施,包括兴建一个可举办国际级别比赛的游泳馆和一个设有剑击训练及比赛设备的体育馆,并把新兴体育活动资助先导计划恒常化;
改革体育总会管治 —— 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将完成「体育总会机构管治和运作」检讨并提出建议,确保体育总会能高效运作,让运动员(包括残疾运动员)在公平和专业环境下发挥潜能; 及
发展体育产业主场经济 —— 政府会继续支持运动员参加各类赛事,并充分利用启德体育园和其他现有场地主办多项大型国际赛事,让港队在主场作赛,建立观众群,有利体育产业长远发展。
126. 政府会重新检视香港大球场改建计划,确保启德体育园和香港大球场发挥协同效应。
打造启德体育园为体育和盛事地标
127.将在明年第一季启用的启德体育园,是香港历来最大型体育基建,有助推动体育发展,并带动休闲娱乐及旅游业等产业和盛事经济的发展。
128. 政务司司长领导的启德体育园跨部门工作小组会加强督导体育园顺利落成启用和宣传,促进体育盛事、创新娱乐、餐饮、会议展览和旅游协同发展,并就安全部署、人群管理和突发事故处理等作充分预案和演练。
增強文化自信 打造香港旅遊新面貌
129.我们会以创新思维打造香港成为首选旅游目的地,利用好香港丰富和独特的资源,例如维港、岛屿、乡郊、文化、美食、生活时尚和历史建筑,结合科技、动漫、演艺和影视文化等优势,做到「香港无处不旅游」。
130. 文体旅局今年内公布《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蓝图2.0》),其中重点涵盖推动文化、体育、生态及盛事等方向,范畴包括:
开拓生态旅游 —— 我们会发掘更多特色郊外和海岸旅游路线并完善配套,如印洲塘跳岛游; 加快建设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 发展前南丫石矿场用地为休闲度假和户外康乐地带; 及发展尖鼻咀和白泥为生态旅游节点等;
开拓中东和东盟旅客客源 —— 我们会积极推动社会各界提升相关旅游配套,缔造对旅客友善的环境,包括在机场提供阿拉伯语信息和鼓励的士车队以阿拉伯语提供车队服务信息,整合提供清真食品的餐厅名单,鼓励更多商业机构提供合适的设施,例如在酒店内提供礼拜设施,并加强人员培训,加深他们对接待不同文化背景旅客的认识;
拓展具特色旅游产品 —— 在香港仔避风塘扩建部分、前南丫石矿场和红磡站临海用地项目推动游艇旅游; 积极推动熊猫旅游、赛马旅游等。 文体旅局将推广沙头角文化生态旅游路线产品; 保安局亦会在今年内把沙头角开放计划的每日旅游限额提升至3 000人,及透过人面辨识科技,让在中英街居住和工作人士试行「无感」畅通方式进出中英街,并会研究应用相关科技配合未来开放中英街的旅游发展;
发展盛事旅游经济 ——财政司副司长领导的「盛事统筹协调组」将继续主动出击,吸引不同盛事在港举行,既重质亦重量,拉动零售和酒店业。 我们会推动湾仔北会展站上盖和红磡站周边临海及码头用地的发展,提供活动场地,打造成新地标;
巩固传统旅游吸引力 —— 旅发局会制订十八区美食指南,举办美食盛事,推广地区美食。 文体旅局亦将在公布《蓝图2.0》时一并公布邮轮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提升启德邮轮码头作为母港及会议展览和活动场地的功能; 及
推动智慧旅游及提升旅游业服务质素 —— 旅发局会加大面向本地和外地旅客,发展和推广更多具香港特色的旅游项目,并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提供一站式支持和景点推介。 我们亦会推出崭新杰出服务奖励计划,深化落实「好客之道」。
发展特色旅游热点
131.政府会成立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由政务司副司长任组长,加强跨部门统筹,结合社会力量,在地区发掘和建设汇聚人气、富吸引力的旅游热点。
增加入境旅客
132.特区政府已向中央政府提出进一步优化内地居民来港旅游签注的请求,包括恢复深圳「一签多行」个人游签注及扩大「一周一行」个人游签注政策试点城市范围等,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将积极研究加速推进。
133.为促进与东盟往来,政府即日起放宽柬埔寨、老挝和缅甸旅游和商务「一签多行」申请门槛和「一签多行」签证有效期由两年增加至三年,去年已放宽的越南同样受惠。 我们会设加快审批通道,让这些东盟国家团体旅客,经本地旅行代理商递交签证申请可获特快处理。 另外,我们会为东盟十国与商贸和发展活动等有关的特邀人士提供自助通关服务,并透过专柜一站式处理其自助通关及签证申请,各政策局会协助制订名单。 我们亦会由即日起全面取消旅客提交抵港或离港申报表要求,使出入境更便捷。
(二) 推动多元经济
支持中小企
134. 针对中小企在经济转型期常遇到的挑战,政府会推出以下支持措施:
再推「还息不还本」 —— 容许「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的借款企业(包括就现有在八成、九成和百分百特别担保产品下已批出的贷款,以及在八成和九成信贷担保产品下新造贷款)申请最多12个月「还息不还本」,并将八成和九成信贷担保产品的最长贷款担保期分别延长至十年和八年,同时向两种担保产品下新造贷款提供「部分本金还款」选项。 金管局亦正积极考虑就银行资本要求提供弹性,促进银行为中小企提供融资;
向「BUD专项基金」注资10亿元 —— 通过基金(全称「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协助中小企升级转型和拓展新市场,包括扩大「电商易」的地域资助范围至东盟十国,并更针对性资助企业推行绿色转型项目;
支持中小企数字转型和把握电商机遇 —— 扩大数码港数码转型支持先导计划的涵盖范围,由零售及餐饮业延伸至旅游及个人服务界等,一对一形式资助中小企数字转型。 在未来两年继续举办「香港好物节」,助力中小企拓展内地电商销售市场,并适时在东盟市场举行「香港好物节」;
强化中小企品牌发展 —— 贸发局会制订计划,于内地和海外展览会设立更多香港馆,加强推广香港品牌。 工业贸易署和贸发局亦会加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品牌和拓展电商销售网络;
加强香港设计中心服务 —— 重组香港设计中心架构和职能,协助设计业中小企提升产品和品牌设计服务,加强与初创企业和在港内地企业合作对接;
加强定期展览奖励 —— 增拨5亿元推出「定期展览奖励计划2.0」,聚焦支持新设及国际性大型展览,加大推动盛事经济和会展业发展;
协助参与政府采购 —— 房委会将优化加入维修工程承办商名册的申请程序,为承办商提供更多投标机会; 及
加强建造业付款保障 —— 政府已提交的《建造业付款保障条例草案》,禁止将「有条件付款」等不公平条款写进合约,并引入审裁机制以解决付款争议。
发展银发经济
135. 银发市场增长迅速,长者乐龄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开拓新的产品和服务可满足长者需要,提升其生活质素,更带来商机。
136. 政府将成立“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由政务司副司长任组长,循五范畴推出措施:
促进银色消费—— 与各界构建乐龄友善消费,鼓励在业务上加入银发经济元素,例如长者折扣,并保障年长消费者权益;
发展「银色产业」 —— 推动乐龄产品市场化及产业化,整合资助资源,推动商界提供产品,扩展市场;
推广「银色品质保证」 —— 推动乐龄产品认证,提升认受性及吸引力,并对接海内外标准,拓展销售网;
推广「银色财务及保障安排」 —— 协助长者作妥善财务安排并加强保障,包括推广香港按揭证券公司辖下的退休理财产品、长者投资者教育等; 及释放银色生产动力—— 循再培训及再就业等方向,协助释放长者的生产力。
推动渔农业可持续发展
137.政府继续推展「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包括在黄竹角海和大鹏湾新鱼类养殖区发展深海养殖、筹备农业园第二期的发展工作、在新发展区推行「都市农业」策略、促进禽畜业界兴建多层式现代化环保禽畜养殖场,以及推动休闲渔农业。
七、 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引擎 深化大湾区合作
(一) 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
138.北部都会区(北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我们会在保持公共财政稳健的前提下,提速推展北都内与经济及房屋发展相关的工程。
139.北都将逐渐进入收成期。 在未来五年,会有约60 000个房屋单位落成入伙,当中包括约10条新公共屋邨; 新田科技城的首批用地会推出市场; 实施一地两检的新皇岗口岸大楼亦会落成。 在第二个五年,新落成的房屋单位将再增加约150 000个; 有逾1 000万平方米的总楼面面积作经济用途; 古洞北首幢政府联用办公大楼落成启用; 北区医院完成扩建并投入服务; 运输基建方面,北环线主线2034 年竣工,北都公路(新田段)预计2036年开通。 这将大力拉动经济发展,推动研究科技产业发展,同时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助力吸纳人才、留住人才落地生根,并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惠民生、添幸福。
140. 政府将就新田科技城首阶段基础工程寻求拨款,今年内开始工程,争取自2026-27年起陆续推出约20公顷新创科用地,交由科技园公司发展和营运。 另外,元朗南新发展区第二期工程亦会在明年中开展。 牛潭尾初步发展建议短期内公布,当中会预留用地,推动「北都大学教育城」、第三所医学院及综合医教研医院的发展,接着会在年底公布新界北新市镇及马草垄一带的初步发展建议。 今年内启动北区沙岭的改划程序,用作数据中心及相关用途的创科用地将扩大至十公顷。
141. 我们正探讨选取试点产业园区,例如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部分物流用地,批拨予由政府成立和牵头的公司,负责按政府产业政策制订园区发展和营运策略(包括考虑接受策略性投资)及日常管理、招商引资等工作,明年首季公布细节。 我们亦会考虑因应个别产业发展需要,弹性批拨产业用地,推动产业发展。
142.政府会试行「片区开发」模式,加快北都建设,拣选具规模及商业价值和将会提供公共设施的地块成为片区,由项目发展商综合开发,使片区提速落成,设计更为协调。 我们物色了三个分别占地10至20公顷的片区作为试点。
(二) 推动河套港深创科园发展
143.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处深圳河两侧,包括深圳园区及香港园区。 政府会结合「一国两制」优势和「一河两岸」地利,发展河套香港园区成为世界级产学研平台,建设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营造全球创科资源汇聚点,及开辟制度与政策创新试验田。
144.我已成立由行政长官主持的「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督导委员会」,带领政府制订香港园区发展的整体策略、计划和布局部署。 今年内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提出促进港深两地园区间人员、物资、资金和数据流通的创新政策,把合作区打造成为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
145.香港园区由西至东分两期发展。 现正提速、提量,把第一期总楼面面积倍增至100万平方米,首三座大楼将在年底起陆续落成。 首批来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园区支柱产业的租户将在明年开始进驻,其余五座大楼未来五年将全部落成。
146. 我们亦正与国家有关部委探讨试行创新的便利措施,例如:港深两地园区特定人员便捷过境; 利用无人低空运输,方便物资跨境流动; 便利落户香港园区的内地企业跨境调拨资金等。
(三) 结合大湾区优势 相互扩容
147.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香港一直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得益者。
148.为加强顶层规划和督导,我成立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带领特区政府及各界更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尤其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融合发展,并通过多个合作专班,深化相互协调和合作。 政府会继续通过构建更高水平互联互通、促进政策创新突破、共建更广的规则衔接及机制对接,及加快带动创科和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大湾区建设。
结合内地土地资源和香港空运优势 扩建物流产业圈
149.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是创新合作机制发展的最佳示范,由香港投资和建设,结合香港航空物流优势和内地土地及人力资源优势,降低营运成本及货物处理时间,是优势互补的示范典例。 我们将与东莞市政府共同推进永久空港中心发展。
促进大湾区机场群协作 扩大业务网络
150. 加大结合香港国际机场与珠海机场的优势,通过加强经珠港飞直通客运服务,推进与珠海市共同开展国际货运业务等措施,达致互惠共赢。
强化专业资格认可机制
151. 我们与广东省已成功构建香港首批工程专业的职称评价机制,会逐步扩展到其他建筑专业。 我们亦与广东省及澳门合作,就建造技术工人及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湾区标准,并推展「一试多证」安排,通过湾区标准考试,可同时获发三地的职业技能证书,提升整个大湾区的建造业培训质素,培养人才。
盘活资金流通 共同投资大湾区
152.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内地有关机构正积极探索合作机遇,并因应市场发展,共同投资于大湾区具潜力以及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
促進數據流通 便民利企
153. 去年在银行、信贷资料及医疗业界试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便利措施在简化跨境数据合规流动方面运作畅顺。 我们将扩展措施至各行业,促进更多便民利企的跨境服务及大湾区数据流通。
加强大湾区医疗协作
154. 透过粤港合作,扩展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至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 利用医健通平台,扩大跨境医疗纪录互通; 探索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及「真实世界研究及应用中心」,打通数据、样本、药械跨境应用,加速医疗创新产业发展; 加强协作在大湾区内推动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培训。
加强法律合作
155. 我们会继续推动落实优化跨境司法文书送达安排的工作,并推动设立大湾区法律信息平台及大湾区律师特定平台组织,促进专业交流及培训。
培育人才 扩大青年发展空间
156.我们一直鼓励香港的大学进入大湾区办学,至今已有四所分校。 我们亦设立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工作。 我们正探讨在这方面的双向安排。
八、 惠民生 添幸福
(一) 房屋:持續提速、提量、提質、提效
增加公营房屋供应
157. 住屋是市民很关心的问题。 早年造地建屋步伐较慢,但在政府不懈努力下,公营房屋落成量已开始逐步扭转「头轻尾重」的情况。 我们纵然已觅得土地可提供足够公营房屋单位以完全满足长远需求,并已经提速提效造地建屋,但因造地建屋需要一定时间,为填补这几年的短缺空白,我在2022年宣布推出创新的30 000个简约公屋单位,减少公屋综合轮候时间。
158. 这措施起了一定的功效。 连同简约公屋在内,未来五年(2025-26至2029-30年度)总体公营房屋供应量将达189,000伙,较本届政府上任时的五年期(2022-23至2026-27年度),增加约80%。 过去两年,公屋平均轮候时间下降了半年,由高峰6.1年下降至五年半。 随着简约公屋于明年起陆续落成,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可在2026-27年度共减少一年半,降至四年半。
159. 我以刻不容缓的态度帮市民上楼,在上任时提出的「提前上楼计划」至今已为超过2 000个家庭提前5至9个月上楼,为受惠者节省近5,000万元租金开支。 在2027-28年度及之前,将共有另外约10 000个单位可提早上楼。
160. 此外,首批位于元朗攸壆路约2 100个单位的「简约公屋」,将在明年第一季落成入伙。 明年会共有约9,500个单位落成,全部约30,000个单位2027-28年度前会落成。
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位出租制度 解决「劏房」问题
161. 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已提交报告,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位的出租制度,合标单位将名为简朴房。
162. 现时不同分间单位的情况差异很大,包括在消防、通风、面积,以至是否有独立厨厕或厨厕合并等方面,有必要订立最低标准,取缔不适切单位。 现约有110,000户人家居住在分间单位,显示分间单位有实际需求。 由于把原有单位分间后出租的租金总收入比整个没分间单位出租高出很多,业主有很大经济诱因经营这类租赁。 适当的规管会让出租的简朴房在符合标准下满足市场需求。
163. 不合标的住宅楼宇分间单位必须改建成合标准的「简朴房」,由专业人士确认并申请认证,否则业主将不合标单位出租便要负刑事责任,住客则不须负法律责任。 我们会给予现行住宅楼宇分间单位的业主时间,进行所需工程。 法例会设宽限期,期间不就违法出租采取执法行动。 政府会为此设立登记制度,让已登记业主享有宽限期。 登记制度只接受现有的出租住宅楼宇分间单位登记; 而新进入市场的分间单位必须申请认证为符合标准的简朴房才可出租,因此不需给予改建宽限期。 由于新进入市场的分间单位必须是已获认证为符合标准的简朴房,而已登记的现有单位必须改建为合标的简朴房,否则宽限期过后业主继续出租不合标单位便属违法,相关单位会有序被取缔,因此不合标的住宅楼宇分间单位数目会逐步减少,直至清零。
164. 为让现时分间单位业主和住户有时间作好安排,政府会设定足够的宽限期,并且会配合市场上「简朴房」的供应,以及公营房屋的供应和政策,把住宅楼宇分间单位分批有序处理。 房屋局局长将获法例授权在宽限期完结后,按实际情况,决定何时针对哪些分间单位分批有序采取执法行动。
165.政府建议简朴房的标准包括必须有窗、有独立厕所、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等。 工作组组长财政司副司长及副组长房屋局局长会公布细节,并咨询立法会及持份者,制订立法内容及登记时间表等措施。
完善置业阶梯
166. 房委会会进一步完善充实置业阶梯,回应市民置业需求,包括:
调整公屋(包括绿表置居计划(绿置居))和资助出售单位的比例 —— 房委会正检视未来十年中后期落成的公营房屋项目,目标把公屋和资助出售单位的比例,由现时七比三逐步调整至六比四;
增加屡次向隅者购买资助出售单位机会 —— 由下一期推出的绿置居及居屋开始,向前两次曾连续申请同一类别资助出售单位销售计划而未能成功购买单位的申请人,提供多一个抽签号码; 及
加速公屋单位流转 —— 房委会将收紧公屋富户政策,提高富户额外租金及降低富户入息限额,让公共资源适当用在需要帮助的申请人,同时将居屋绿白表比例由现时四比六调整至五比五,鼓励更多公屋租户购买居屋。
打击滥用公屋
167. 房委会近年加强打击滥用公屋,房委会上两个年度共收回5 000个被滥用和违反租约或房屋政策的公屋单位,等同兴建一条中型屋邨,成效显著。 房委会明年1月会推出「善用公屋资源奖励计划」,为提供确切情报举报滥用公屋的人士提供奖赏,找出更多滥用个案。
推进公屋重建
168. 房委会正进行11个重建计划,今年内会公布重建彩虹邨的研究结果和细节,明年会公布西环邨及马头围邨的重建方案。
稳定私营房屋熟地供应
169.根据《长远房屋策略》,未来十年私营房屋需求为132 000个单位,政府未来五年会准备好可兴建约80 000个私营房屋单位的土地。
放宽物业按揭贷款成数上限
170. 考虑到最新经济及金融环境,在继续维持银行体系稳定的前提下,金管局将放宽住宅物业的按揭贷款条件,不论物业价值、是否自用或公司持有以及买家是否「首置」,按揭成数上限一律调整至七成,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一律调整为五成。 至于非住宅物业,有关按揭成数上限及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亦会调整至同样水平。
进一步改善楼宇安全及大厦管理
171. 民政事务总署透过「大厦管理专业顾问服务计划」,两年间先后于九个较多「三无大厦」的地区,协助成立约100个业主立案法团。 计划已在年中推展至全港,合约亦延长至三年。
172.政府明年会于选定小区推行联厦联管试验计划,安排同一物管公司联合管理邻近旧楼,令三无大厦和旧式楼宇能以相宜的费用获得基本管理服务。
173. 为加强对未依时遵办通知或命令和进行大规模违规建筑工程的阻吓性,政府今年内会提出修订《建筑物条例》的建议及咨询公众,同时建议增加《建筑物条例》内豁免工程和小型工程种类,务实处理较低风险的小型僭建物,在2026年提交修例建议。
174. 政府会缔造长者友善的楼宇环境,将提出有利长者生活的楼宇设计建议,分批实施。
(二) 建地造地 发展安居
175. 政府持续造地的决心一直不变,亦会审时度势,稳健有序推进各项目。 根据最新预测,未来十年由政府主导的项目中,可提供作发展的土地(即「熟地」)达约3 000公顷。 政府在批售土地时,会考虑市场变化,让市场环境平稳及健康发展。
进一步简化程序减低成本
176. 政府大力精简土地发展程序,并已发内部通告,明文要求所有审批部门处理申请时担当促进者角色并致力精简流程,受到业界欢迎。 我们会继续拆墙松绑,包括:
善用业界资源提速提效 —— 将无人机勘察楼宇外墙和僭建物以及相关分析工作外判予私人公司,并把较小规模或临时构筑物的审批,改由专业人士自行认证;
减低建造成本 —— 加强发展局辖下项目策略及管控处的角色,在今年内完成关于建造成本的策略性研究并提出改善措施,包括增加由政府直接采购建筑物料和产品、检讨建筑设计标准、促进国内外具成本效益的建筑物料及建造技术于本地应用; 及扩大项目协调工作 —— 扩大发展局辖下项目促进办事处的职权,除协调部门加快审批大型私人住宅及商业项目外,亦包括北都创科及其他产业发展项目的土地使用及相关审批。
促进建筑科技研发与应用 对接国标港标
177. 发展局今年8月成立「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为创新物料、建造方法和技术等进行应用研发、制订标准、提供测试及发出认证,带领业界创新,并将推行「组装合成」制造商认证计划,配合内地作为生产基地,促进粤港建筑业优势互补。
178.我们亦会透过「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参考海外及国家标准(「国标」),检视和优化香港沿用多年的建筑标准,促进海内外优质并具成本效益的建筑物料于本地应用。 而且,当有高质素的国标建筑物料及技术于本地应用时,亦有利国标开拓国际市场。 我们亦会与广东省相关机构紧密对接,推展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建筑标准。
179. 房委会会加大应用与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的第二代「组装合成」建筑法(MiC 2.0),并简化现场安装工序,保障施工安全,及在合约标书中明确规定可使用建筑机械人的工序部分,提升工地安全和建造效率。
啟動交椅洲人工島工程環評程序
180. 政府会稳慎推展交椅洲人工岛建设,年底前启动项目填海部分的环评程序,目标在明年完成审批工作。 相关详细工程设计今年内会开展。
加快市区重建
181. 市区重建局正进行荃湾及深水埗规划研究,将在明年下半年提出更新大纲蓝图。 发展局亦正研究利用新开发土地推动大型旧区重建项目,包括跨区转移地积比、建造更多专用安置屋邨等,目标在明年上半年制订建议。
182.我们会把活化工厦多项快将到期的措施延长至2027年底,包括继续容许工厦重建项目增加地积比率最多两成等,持续鼓励旧工厦重建及改装。
(三) 推动交通运输建设
推进主要运输基建发展
183. 政府正积极推进《香港主要运输基建发展蓝图》,其中洪水桥站和北环线主线分别会在今年内和明年动工,预计分别在2030年和2034年完成,同时全力推动跨境铁路项目,包括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和北环线支线,促进香港和深圳联通。
建造智慧绿色集体运输
184. 我们全力推展三个智能绿色集体运输系统项目,并压缩推展时间,已于今年8月就东九龙及启德的项目邀请供应商及营运商递交意向书,并会于今年内就洪水桥╱厦村项目邀请提交意向书。 通过创新的推展方式及建造方法,我们的目标是较原先估计提早三年落成启德项目。
(四) 深化醫療體系改革
185. 为提升市民健康,改善医疗保障及质量,发挥医疗专业优势,政府会全面审视医疗体系的定位和目标,改革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卫生署和基层医疗署的职能和分工,强化基层医疗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改善公营医疗服务,同时推进私营医疗质素效益和收费透明度改革,为市民提供高质素、具效益而可负担的医疗服务选择,并且支持人才培训及科技创新, 以持续提升香港医疗专业的世界地位和区域优势,将香港打造成国际医疗创新枢纽、亚洲先进医疗中心、医疗人才汇聚地点,及中外医疗交流桥梁。
推进基层医疗发展
186. 政府会全方位推进基层医疗发展,包括:
立法强化基层医疗管治架构,赋权基层医疗署设立质素保证及监察机制;
制订社区药物名册及推出社区药房计划,配合集中采购和小区网络,令市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得价钱相宜的基层医疗药物;
订立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策略,按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制订市民健康管理计划;
重整母婴健康及家庭计划服务,加强生育辅导及育儿教育,促进健康生育;
强化全校园健康计划,为每间学校建议针对性校本措施,改善体能活动和饮食等安排,提升学生身心健康;
将更多地区康健站扩充为中心并扩展服务网络,整合妇女健康中心和长者健康中心服务;
扩大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至血脂检查; 定位医管局普通科门诊专为弱势社群提供全面基层医疗服务;
针对常见癌症以风险为本逐步制订筛查计划,包括乳癌筛查、研究人工智能协助肺癌筛查,以及推行乙型肝炎筛查以防治肝癌;
推出「青少年护齿共同治理先导计划」鼓励预防牙患,及「社区牙科支持计划」加强为弱势社群包括有经济困难长者提供牙科服务,接替关爱基金牙科资助项目,并为学前儿童增设预防性牙科服务; 及继续推行控烟。
提升公私营医疗服务
187. 政府会强化医管局的公营医疗服务,包括:
探讨收费架构及水平,以达致鼓励慎用服务,引导资源至最有需要及危重病病人,增加支持有经济困难患者,并加强公共医疗服务针对性补贴在财政方面的可持续性;
加强公营医疗集中各联网药械采购,提升议价能力,并且更快更主动将有效及符成本效益的创新药引入药物名册;
运用香港基因组中心基因数据,制订遗传及罕见病目录,以助临床团队及早诊断和治疗,并支持相关研究及临床试验,发展精准医疗;
在香港儿童医院全面整合各联网儿科,并开拓更多先进医疗服务,更好发挥儿童医院功能;
敲定第二个医院发展计划项目和时间表,配合北都发展及地区需要;
按国家认证标准建设首间中风中心及第二间胸痛中心;
优化专科门诊的分流制度和转介安排,包括设立跨专科综合门诊,免却需要多重转介; 及提升白內障手術量至少兩成。
188. 政府亦会提升医疗服务质素和效益,包括:
组织专业平台,以实证为本,制订临床指引,并研究建立公私营医疗服务质素及效益基准;
为提升服务效益及应对医疗通胀,为公私营医疗系统编制质素指标,并探讨就私营医疗收费透明度立法,计划明年咨询业界; 及修例要求所有医护提供者须将重要健康数据存入市民的个人医健通户口,令市民有更整全的电子病历以加强医疗服务连贯性。
汇聚医疗专业人才
189. 推广早前通过的法律框架,积极引入非本地医生、护士和牙医,增加人手。 政府会在明年提交草案,引入合资格非本地培训辅助医疗专业人员。
支持筹建第三所医学院
190. 为增加医生,并配合香港发展成国际医疗创新枢纽,除增加现有两所医学院培训学额外,政府支持本地大学筹建第三所医学院,将成立工作组邀请有意开设新医学院的大学提交建议书。 政府会于北都牛潭尾预留土地,发展新医学院校舍及新综合医教研医院。
促进中医及中药发展
191. 政府会把握香港在
医疗体制、规管制度、标准制订、临床研究及贸易等优势,发展香港成为中医及中药国际化的桥头堡。 明年内公布《中医药发展蓝图》,并推行以下措施:
探索应用大数据,推动中西药相互作用的国际研究合作,发掘更多具临床意义的证据,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扩展中西医协作服务至「呼吸科疾病」、「膝骨关节炎」等中医优势病种,并逐步推展「癌症治疗」至所有医院联网;
首间中医医院及政府中药检测中心永久大楼预计明年落成分阶段投入服务;
及举办首届「香港中医药文化节」,伙拍业界推广中医药文化。
促进精神健康
192. 政府将加大提供医、教、社协作服务,促进市民精神健康,包括:
制订精神健康分层护理模式 —— 制订多专业界别的分层架构,由最前线处理一般情绪问题、到须跟进个案,以至较严重精神病患个案,清晰化各专业例如教职员、社工及医护人员等,在每一层级个案所提供精神健康服务的定位和分工,令他们可以顺畅地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提升社会对精神健康的关注 —— 每年为《精神健康职场约章》订立推广主题,嘉许达标的参与机构; 并在校园加大推广《4Rs精神健康约章》,更全面地提升学生、教职员及家长的精神健康;
加强支持儿童及青少年 —— 延续及优化学校为本的三层应急机制,推出高中及初小的精神健康素养资源套; 明年第二季建立青少年情绪健康实时网上支持平台;
协助精神复元人士融入社区 ——设立精神复元人士过渡支持服务队,支持轮候中途宿舍服务的离院人士; 社会福利署(社署)亦会增设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 及
加强教师培训和家长教育 —— 加强教师及早识别及支持有精神健康需要学生的能力,并协助家长掌握照顾子女精神健康的知识和技巧。
(五) 构建关爱共融社会
193. 我重视构建和谐稳定、关爱共融的社区,让弱势社群和有需要的家庭得到适切协助。 社福开支一直居各范畴公共开支之首,用于社福的开支每日超过3亿元,可见政府重视社福投入。
精准扶贫
194. 政府采取精准扶贫政策,将资源投放在最需要帮助的人,措施获社会正面回应。 我们会聚焦以下重点:
扩大「共创明『Teen』计划」 —— 今年内推出第三期计划,招募4 000名学员,推动校友会青年领袖筹办活动发展自我、加强友师培训等;
扩展社区客厅试行计划—— 在明年于「劏房」户集中的地区新增3个社区客厅,预计惠及约1 300个目标住户,每年为约20万人次提供服务。 若计及已推出的4个小区客厅,预计可为约3 050个劏房户每年约47万人次提供服务;
优化「在校课后托管服务计划」 —— 今个学年起,涵盖范围由50间小学扩展至超过110间小学,让学生可在课后留校获托管及学习支持,更方便家长外出工作; 视乎实际需要和成效,我们计划在2025/26学年鼓励更多学校参加计划,名额不设上限; 及
资助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长者入住广东省安老院 —— 明年推出为期三年的试验计划,资助选择赴粤养老的综援受助长者入住指定在粤院舍。 每名合资格长者每月可获5,000元资助,名额共1000个。
照顾长者
195. 政府着重照顾有需要的长者,不断加强长者服务。 政府会把长者院舍照顾服务券计划服务券总数增加两成至6 000张,让更多体弱长者无须轮候即可入住自选安老院,接受政府资助的护理服务。
196. 我们会优化“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为入住广东省安老院的长者提供更多选择和支持,包括:
今年11月起,参加计划的安老院由现时4家增加至11家;
分担参加计划长者在当地的部分医疗费用; 及
委托机构为参加计划长者提供关爱服务,协助他们适应在粤生活。
197. 我们亦致力提升本地院舍人手的支持和水平,通过「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纾缓人手短缺,同时全面检讨院舍康健人手的技能和资历要求,例如为现职保健员增设晋升职级,并放宽护理员报读进阶训练证书课程的学历要求。 检讨预计今年内完成。
198. 此外,政府正和银行业商讨可行方法,让在粤闽两省养老的香港长者更便捷经银行领取政府的援助金。
支持照顾者
199. 政府着力支持照顾者。 除了提供照顾者津贴、暂托服务、一站式资讯网站和182183照顾者24小时支持专线等,今年3月开始于荃湾及南区试行「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支持者及照顾者计划」(计划),由社署培训两区的「关爱队」,主动接触和识别有需要住户,配合支持专线,为长者及照顾者提供支持,试行效果良好。 社署培训的关爱队过去半年探访了4 700个家庭,转介了约900宗个案予社福机构跟进。 来年,我们会把计划扩展至全港,为十八区的长者及照顾者提供支持。
200. 我们亦会研究建立跨专业、跨机构的护老者和残疾人士照顾者数据库,配合由大学团队设计的识别工具,识别高风险个案,及早介入支持。
增强残疾人士支持
201. 我们会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士康复服务,包括:
在全港设立14间「综合社区康复中心」,增加1 280个服务名额,以综合个案管理模式,因应个别残疾人士的需要及康复进度提供适切支持;
增设90个朋辈支持工作员职位,加强对残疾人士及其照顾者的朋辈支持;
在新界东增设残疾人士地区支持中心; 及增加约1040个日间、住宿及学前康复服务名额,并研究在空置的幼儿园校舍设立特殊幼儿中心。
202. 为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士就业,政府会设立「爱心雇主」奖章,表扬积极聘请残疾人士的雇主,推动成立更多聘用残疾人士的社企,优化庇护工场及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的服务和训练模式,为残疾人士构建更佳的职业康复训练阶梯。
促进妇女发展
203. 有不少香港女性担当着领导角色。 为促进女性职场发展,我们会与各界女性领袖建立网络,并推出「『友』你启导」,为女大学生配对高级管理人员友师。
支持在职家长204. 为支持在职家长,我去年宣布增设10所资助独立幼儿中心。 政府会再增设1所,提供100个日间幼儿照顾名额,并把「邻里支持幼儿照顾计划」的服务名额增加两成半至2 500个,受惠儿童人数会增至25 000 人。
保护儿童
205. 立法会已通过《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规定社福界、教育界及医疗卫生界的专业人士必须举报严重虐儿个案。 为加强育儿教育,社署会推出试验计划,成立四间社区亲子中心,以游戏为本方式促进亲子互动及教导家长正向育儿方法,支持有需要的家庭。
支持少数族裔
206.为支持少数族裔人士更好融入社区,去年提出增设的两间少数族裔人士支持服务中心今年内会投入服务。 政府明年起会加聘一间支持服务中心,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传译及翻译服务,减轻言语不通的不便。 教育局会加强支持非华语学生(包括少数族裔学生)的中文学习和家长协助,包括筹办课后中文学习班、增润「网上中文自学资源」、组织跨校教师学习社群等,亦为非华语学生家长举办家长教育活动。
关爱队
207.关爱队是政府完善地区治理架构的重要服务队伍。 全港452队关爱队已在去年全面起动。 「关爱队」勤奋用心,提供多元关爱和支持服务,例如已探访合共约230 000长者户和有需要住户,提供超过22 000次简单家居或其他各种支持,大获市民赞赏。 政府会恒常化关爱队的拨款,并在下一期拨款,增加资助金额五成,支持关爱队的工作。
(六) 强化劳工支持
改革僱員再培訓局 大力加強本地勞工培訓
208. 去年《施政报告》提出全面检讨雇员再培训局,工作已完成。 我接纳建议,改革再培训局,提升角色和定位,由为基层劳工提供就业为本的培训,提升至为整体劳动人口提供技能为本的培训课程和策略。 面对市场激烈竞争、产业迅速发展及科技应用普及化,劳动人口持续学习尤其新技能至为重要。 改革即时措施包括从明年初开始,不再设学历上限,以全民培训为目标、增加最少15 000个年度总学额、加强与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等合作,及加强职涯规划和职业配对等服务。 除了落实上述短期措施,再培训局会就如何掌握和预测未来技能需求、重新定位和建立品牌、调整架构和人手,以至修订《雇员再培训条例》等中长期工作,制订细节和时间表,明年提出方案。
209. 为支持本地雇员职业培训,政府会把两所空置校舍作培训基地,提供予具规模而有丰富培训经验的工会组织申请,开办不同行业(尤其建造业)的课程。
落实强积金全自由行
210. 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会研究「全自由行」具体方案,利用今年6月推出的积金易平台,容许雇员将雇主强制性供款的累算权益转移至自选计划,鼓励雇员积极管理强积金投资,促进市场竞争,创造减费空间。
强化破产欠薪保障基金 保障雇员
211. 政府會推進保障僱員的措施,包括:
明年5月1日取消强积金制度下雇主强制性供款累算权益「对冲」遣散费和长期服务金的安排。 政府亦会推行为期25年、总额超过330亿元的资助计划,分担雇主在取消「对冲」后支出;
检讨破产欠薪保障基金下遣散费特惠款项的保障范围,探讨调升特惠款额上限,加强保障雇员权益;
落實法定最低工資「一年一檢」的新機制; 及
修订《雇佣条例》下「连续性合约」的规定,由连续4星期、每星期工作18小时(即共72小时)放宽至4星期合计68小时,让雇员更容易享有全面雇佣权益。
鼓励中高龄人士就业
212. 为期3年的「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今年7月推出,至今有超过2万名参加者。 劳工处会持续推进计划,并通过《好雇主约章》2024鼓励雇主采纳家庭友善雇佣措施,包括安排弹性工作等。
促进职安健
213.政府积极推动业界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包括今年7月强制规定指定私人建筑工程为可移动机械采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统,并发出首批安全智慧工地系统标签。 未来政府会透过修订安全守则、推广善用科技和加强行业培训三管齐下,加强保障劳工安全。
(七) 推動綠色低碳生活
持续推动减废回收
214. 政府会持续推动减废回收工作,包括加强对公众和校园减废回收宣传教育; 扩大小区回收网络,将公共回收物收集点的数目由现时约500个增加至800个; 优化绿在区区回收设施服务时间以更好提供服务; 在公共屋邨内设立「自助回收站」或智能回收设施; 倍增全港住宅厨余收集设施; 检视绿在区区的招标安排和要求,提升其成本效益和服务水平。 首座处理都市固体废物的转废为能设施I· PARK 1预计明年投入服务,我们亦会推进I· PARK 2建设,向零废堆填目标进发。 政府会持续评估社会对减废的看法和参与度,明年中向立法会汇报。
215.政府将为生产者责任计划订立适用于不同产品的法律框架,让日后可逐步应用于包括塑料饮料容器和纸包饮品盒等产品,扩大转废为材。
加速生产绿色转型
216.政府一直透过「低碳绿色科研基金」和「创新及科技基金」支持本地绿色科技发展,将具实际应用潜力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具商业价值的技术或产品,并在本地生产。 环境及生态局现正协助两间本地公司设立生产线,利用本地回收废料升级再造成高价值产品,分别是无电制冷和创冷产品的核心原料以及声学超材料产品,促进香港绿色工业发展。
217.环境及生态局亦已将全港约20幅专供回收业界使用的短期租约用地,加大可用面积和延长租约年期,协助业界加大发展和升级改造。
218.政府会注资1亿元,推出新一轮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加快推动位于香港及广东省的港资工厂绿色转型和改造升级,向碳中和目标迈进。
持续推展生态保育
219. 政府会持续优化郊野公园设施,结合乡村文化特色,为市民和旅客提供更优质的生态旅游体验。 同时,继续推进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建设。
扩大电动车充电网络
220.政府大力推行绿色运输,通过《EV屋苑充电易资助计划》和宽免总楼面面积安排,估计2027年中前提供约20万个充电停车位。 政府会投入3亿元推出新计划,资助私营机构安装高速充电设施,至2030年累计装置3 000个高速充电器。
221.政府今年已批出两幅空置油站用地改作快速充电站,并计划明年邀请业界表达意向,利用现有油站用地以「一地多用」模式设立充电站及在上盖发展其他用途。
九、结语
222. 自上任以来,我提出各种措施推行改革,改变政府文化,强化系统、优化制度,为建设每天进步的香港而奋斗,为市民有更好的住房、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223. 我经常反思、听取意见,确保施政方向正确,措施有效。 我从微观角度细看市民生活需要,从宏观角度观察世界大势、国家大局、社会整体利益。 在守正创新、求进求变的同时,提防「兴一利亦生一弊」的可能,牢记改革的必要,亦谨记不是为改而改,不能破坏原好的成功基因元素。
224. 不同的客观情况让我相信,整体的施政方针是正确的。 这约两年多来,市民的家庭月入中位数增加约2,800元,上升超过百分之十,就业职位增加超过十万个; 公屋轮候时间缩短了半年,填补公屋短缺的简约公屋即将建成入伙; 地区治理和关爱服务落实到全港十八区; 抢人才、抢企业,成绩获得普遍认同。
225.在共同努力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一位,重夺世界第三,粉碎了各种唱衰论; 世界竞争力上升两位,排名第五; 人才竞争力上升七位,重上世界十大; 世界排名保持第一的有「投资环境」、「国际贸易」、「商业法规」、航空货运量等。
226. 但过去的成功,不代表将来的成功。 我们不可自满,必须不断求进求变,自我革新。 同时,不可妄自菲薄,不可被内部和外部唱衰力量动摇自信、破坏士气。
227. 今年的《施政报告》,深化了我上任以来的改革,进一步推出强化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除照顾市民现时的需要,亦为愿景和长远目标作出规划,建立更美好的将来。
228.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复杂,中美关系出现不确定性,香港面对外部政治力量冲击。 这都会带来挑战,但香港的机遇大于挑战。 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投资因平衡地缘风险亦倾向东移。 香港有安全和稳定的投资环境,位处亚洲心脏,同时集中国优势和国际优势于一身。 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国家是香港的最坚强后盾,无论是国家机遇、中央支持和惠港措施,都使香港得天独厚。 我们必须抓紧机遇,自强不息,凭着香港人的智慧和经验,善拼敢赢的精神,必能遇强愈强,再创高峰。 我有信心,在我们改革创新,共同努力下,社会的经济会发展得更蓬勃,市民会生活得更丰盛,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宝妈私语
我是陆宝妈妈,欢迎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香港插班升学的私人订制化服务。现已推出插班DIY和一条龙两套服务,欢迎扫描二维码咨询!
[陆宝一家在香港]立志成为大家在香港生活留学方面的“引渡人”,希望为孩子们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提供签证,香港银行开户,香港保险等一站式服务。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咨询。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tailorqueen
相关文章(欢迎直接点击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