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行业信息丨继续分享三则国际输血领域行业信息动态(七)

学术   2024-12-06 18:24   北京  

为促进国内外输血行业学术与技术交流,及时了解国际输血领域、相关组织、输血领域发展动态,提高国内采供血行业国际交流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协会将选取最新进展、内容完备的国际行业信息进行持续性的专题报道,以便输血从业人员掌握国际输血的前沿讯息。

本文为介绍国外有关专业领域的进展,不代表协会观点。

本国际动态由浙江省血液中心提供




冻干血小板衍生止血剂:潜在的治疗选择

根据2024年10月20日上午AABB全体会议口头报告环节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冻干血小板衍生止血剂(FPH)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改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出血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出血。来自安德森癌症中心的Maro Ohanian博士在报告中指出,约60%的患者在使用FPH治疗后的24小时内出血情况得到了改善。她表示:“FPH有效减少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出血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出血。”
Ohanian博士指出,FPH在血液治疗领域还具有其他优势。她提到:“FPH在室温下可保存三年,输注后不会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和血栓形成,而且经过热处理可降低感染风险。” 对患者来说,FPH 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替代疗法,特别是在血小板供应短缺时期,为有健康风险的患者提供必要的止血方案。
在这项研究中,Ohanian博士及其团队对20名患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出血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了评估。为了分析最佳治疗方案,患者分别接受了三种不同剂量的FPH或常规液态储存血小板的治疗。治疗成功的标准定义为最严重出血部位的出血停止或减少。
研究结果显示,在20%的FPH低剂量组、40%的FPH中等剂量组和57.2%的FPH高剂量组中,患者的出血情况均得到了改善。而接受常规血小板治疗的3名患者在12小时后仍持续存在2级出血。在24小时后,60%FPH低剂量组、60%FPH中等剂量组和57%FPH高剂量组的患者达到了治疗成功的标准。相比之下,接受常规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均未达到治疗成功的标准。

翻译:吴齐敏 浙江省血液中心

审核专家:王拥军

发现血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新进展
——在124年的血型历史中,36%的已知系统在过去的12年中被发现

自从一个多世纪前发现血型抗原以来,人们通过最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这反映了它们不仅在输血、孕产和移植医学中的重要性,而且在我们研究遗传、红细胞生成和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最初,血型系统发现的速度很慢,并且受到技术的限制,基本上只限于对直接凝集的基本观察,导致在发现ABO后的45年里只确定了4个系统。在1945年应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后,发现速度明显加快。在接下来的65年中,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一系列重大技术进步后发现了25个新系统。
在此期间,抗原和系统特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繁琐、耗时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技能和设备。抗原与其编码基因和载体分子之间最重要的联系通常很难建立。该过程通常涉及免疫沉淀、cDNA文库筛选、克隆和单个候选基因的Sanger测序等技术。
今天,这些证据中的大部分可以使用相对较少但高度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例如二代测序(NGS)、蛋白质组学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与一代测序有限地分析单个基因相比,NGS在单次测试中分析整个人类外显子组或基因组的能力具有变革性。因此,遗传和蛋白质背景的鉴定如今被视为常规,并且越来越重视用表征研究来验证被这些方法鉴定出的候选基因或蛋白质。
由于这些技术的进步,新的血型系统的表征有了显著的增加;在124年的血型历史中,36%的已知系统在过去的12年中被鉴定出来。在此期间批准的18个新系统都使用NGS、GWAS、蛋白质组学、计算机模拟或组合分析发现的表征。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先进的技术,任何新抗原表征的起点仍然是血清学研究。
国际输血协会(ISBT)红细胞免疫遗传和血型命名委员会在2024年批准的最新两个系统就是使用新分子技术的案例。ATP11C (046)和MAL (047)的遗传基础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推导出来的,两项研究都包括体外表达和广泛的遗传、生物学和结构表征;MAL解析了已知高流行抗原AnWj的分子基础,而ATP11C代表了一个全新的系统。
虽然现在只有少数血型抗原仍未解决,但这种血型鉴定的趋势不会随着目前公认的47个系统而结束。第三代测序等技术的出现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集成,将确保我们不断发展对生物医学和个体化患者护理领域中的血型研究。

文章网址:
Cover - Transfusion Today - October 2024 (foleon.com)

翻译:邓文俊 浙江省血液中心

审核专家:王拥军

在一种新型体外保存液中红细胞抗原性的研究

摘要
引言:红细胞(RBC)储存液用于悬浮和保存红细胞,以便以后用于体外免疫血液学检测。适当的红细胞保存对于获得准确的红细胞表型以及输血前的抗体筛查的结果非常重要,红细胞储存期间产生的溶血或者表面抗原的减弱会造成红细胞表型检测结果的不准确,从而降低输血前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的敏感性。过去的红细胞保存液通常包含腺苷、腺嘌呤和抗体。我们设计了一种红细胞保存液,并检测使用这种新型的保存液是否能让红细胞完整保存70天。
材料和方法:新型的红细胞保存液相较于传统的红细胞保存液有不同的成分,特别是聚乙二醇(PEG)的浓度有所增加。我们检测了带有不同抗原如Rh、Duffy、Kidd、Lewis、MNS、P1和稀有血型抗原Mia(此种抗原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人体红细胞表面表达率较低,但在台湾人体内红细胞抗原表达率较高)的红细胞分别在新型保存液和传统保存液中的凝集反应和溶血情况。
结果:红细胞在新型的保存液中保存了70天,并且和在传统保存液中保存28天的红细胞相比,溶血程度相同。两种红细胞保存液都最大程度地保存了红细胞的抗原性。在大多数抗原表型分型试验中,尤其是D、P1和M等不稳定抗原,新保存液中红细胞凝集评分下降的时间往往晚于对照组。
结论:新型的红细胞保存液能更有效地降低红细胞的溶血,让红细胞在其中保存长达70天期间始终维持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性,并且Mia抗原在新型的红细胞保存液中更加稳定。

翻译:沈龙强 宁波市中心血站

审核专家:王拥军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输入文章标题关键字,可查阅、下载英文原版PDF。

协会还将继续发布国际动态,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近期热点速览

(点击可跳转阅读)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输血协会(Chinese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CSBT)的唯一官方公众号。协会介绍、协会新闻动态和专业活动、会员联系和服务、协会对外交流与合作。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