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武汉音乐学院原创作品《交响组曲:敦煌妙染四帧》在武汉大学爱平音乐厅开启高校首演。武汉大学人文社科院副院长张发林、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赵根成、武汉音乐学院科研处副处长边祥君、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文云冬、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杨姗及四百多名师生一同观看演出。武汉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民乐团指导老师徐贺在本场音乐会中担任琵琶、阮主演。
▲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演出在序曲《敦煌引》中拉开序幕。这首序曲以新疆维吾尔族音律“木卡姆re调式”为核心音高素材,借鉴《十二木卡姆》的音乐形式,将西域乐器萨塔尔与琵琶、中阮及民族打击乐的音色巧妙地镶嵌在管弦乐的音响之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仿佛将观众带入了遥远的敦煌莫高窟。
第一乐章《倾杯乐·迦陵频伽》以琵琶与管子(筚篥)作为主奏乐器,与管弦乐队进行了精彩的合奏。这一乐章由五个部分与七个音响空间组成,材料提炼自敦煌古谱所载多首古曲,将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场景生动再现,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盛唐宴会之中,感受那热烈而欢快的氛围。
第二乐章《鸣沙》以“藏经洞”的发现为叙事切入点,通过管弦乐队制造音场性的音响语言以及音高性的旋律语言,糅合西域风格的民族音乐元素,描绘了鸣沙玄音与隐迹于鸣沙山中的千佛琳宫的壮丽景象。音乐时而低沉婉转,时而激昂高亢,仿佛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亲历那段尘封的历史。
第三乐章《浑脱》则借鉴了唐大曲结构,由“散序”“歌”“破”三部分组成。这一乐章使用了大量打击乐,并以西洋木管乐器来模仿中国古典乐器音色,辅以敦煌古曲素材,对炫目壮观、繁鼓急旋的胡舞场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音乐节奏明快,旋律动人,使观众仿佛看到了敦煌壁画中那些翩翩起舞的胡人舞者,感受到了他们热情奔放的个性。
第四乐章《莫高·伎乐余音》通过古曲旋律与现当代的音乐创作手段,重现了莫高窟壁画中金声玉振、歌舞升平的伎乐遗韵。这一乐章的音乐温柔而悠长,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使观众在沉醉中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交响组曲:敦煌妙染四帧》是继大型原创交响组曲《永远的焦裕禄》之后,武汉音乐学院再一次带来的一场高品质的演出,两场演出都得到师生的认可和好评。未来两校将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高校美育浸润行动深入开展。
爱平音乐厅以其优质的声场效果和优雅的舞台设计,为《交响组曲:敦煌妙染四帧》的完美呈现提供了绝佳的环境。音乐厅自今年三月投入使用以来,为学校广大师生校友举办了二十余场精彩演出。
听完音乐会,TA们说……
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许多前来观演的武大学子表示,通过这场演出,他们不仅领略到了音乐跨越时空的力量,也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魅力。
今晚有幸亲临《交响组曲:敦煌妙染四帧》音乐会现场,演奏家们通过丰富的乐队音响想象力和多样化的传统音乐素材处理,成功地将敦煌古韵以交响乐的形式呈现出来。萨塔尔、琵琶、管子与交响乐的旋律完美融合,重现了莫高窟壁画中金声玉振、歌舞升平的伎乐遗韵,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盛唐时期的敦煌,那片沙漠绿洲上的艺术圣地,聆听千年前的袅袅余音。
敦煌艺术的永恒魅力,在于它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此次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典,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对敦煌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文化传承与创新产生新的思考。我相信这份感动将会伴随我很久很久。
这次演出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敦煌文化的厚重与辉煌,以及丝绸之路所承载的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伟大精神。演出中,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与中国传统乐器、民族乐器的结合,将敦煌古曲的音响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胡琴与琵琶,风沙与驼铃,极具古代敦煌的神秘与绚烂之感,让我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大漠烽烟中,亲身感受到了那段恢宏丰富,海纳百川的大唐历史。作品中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深深震撼了我。它让我从独具特色的乐曲中领略了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突出体现了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点,从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性。
今天晚上我有幸观看了武汉音乐学院的原创作品《交响组曲:敦煌妙染四帧》。整个演出过程对我来说是十分震撼的,通过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巧妙结合,进行古今的穿梭,千年前敦煌的景象似乎像一幅画的铺展在我眼前。用“中国声音”传递“中国文化,他们的成功是我们每一位从事艺术专业的同学都需要摸索和学习的。党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创新新形式,讲新内容,把中国文化、中国艺术讲好、传播好!
习近平总书记说,“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国家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家国一体的观念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爱国主义也一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今天聆听的《敦煌妙染四帧》让我通过音乐感受到了敦煌文明的浩浩荡荡,在民族乐器独特的音色中,我感受到了异域风情,同时随着音乐有节奏的不断起伏,让我仿佛置身于敦煌。
音乐会现场,琵琶起弦,婉转悠扬,仿佛将莫高窟中的壁画一一激活,飞天仙女翩翩起舞,琉璃世界驼铃悠悠,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敦煌的历史、宗教和艺术,随着乐曲的推进,我的思绪也飘向了远方的丝绸之路,这条古老的商路,不仅连接了东西方,更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这场音乐会,我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和骄傲,我们应该珍惜它们、传承它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场音乐会也让我体会到“一带一路”精神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经济贸易的通道,更是一条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这份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让世界听见属于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敦煌音乐是中国西北地区传统音乐的瑰宝,它融合了汉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的音乐元素,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敦煌音乐往往能唤起人们对古代丝绸之路的想象,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交融。敦煌音乐中融入了多种民族的音乐特色,听后可能会让人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风格。敦煌地区是佛教艺术的宝库,音乐中常常带有佛教音乐的宁静与祥和,给人以心灵的净化。敦煌音乐中常常描绘沙漠、绿洲等自然景观,听后可能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力。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能会触动听者的情感,引起共鸣,让人在音乐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对于中国人来说,敦煌音乐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听后可能会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排版:何睿
文字:何睿
图片:武汉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乔丽娜
责编:覃诗源
审核:杨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