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外汇局共同发声,释放最新货币政策信号

财富   2024-09-06 18:04   北京  

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原标题: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

(为方便读者阅读,编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原文略有删节)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9月5日下午3时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嘉宾: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肖胜。
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副局长介绍相关情况
1、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陆磊:
今年以来,重点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按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要求,在2月、5月、7月三次实施了比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在总量、价格、结构和传导等方面综合施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引导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是全力做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宏观政策层面,注重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制定出台政策文件,加强统计监测和效果评估。在工作机制层面,完善激励相容的机制安排,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在融资渠道层面,支持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创投行业畅通“募投管退”各个环节,特别关注支持初创期企业发展
三是不断健全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人民银行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会同相关部门有效处置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评估能力建设,特别注重硬约束早期纠正机制建设,特别注重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特别注重以改革推动风险防范,通过建立权责对等、激励约束相容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强化风险处置资源保障,织密筑牢金融安全网。目前,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压降近半。
四是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与合作。
截至7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债券4.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为6%,排名第二位。继续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的沟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
2、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李红燕:
国家外汇局持续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不断优化贸易外汇收支管理,取消了外贸企业名录登记行政许可。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鼓励银行、支付机构凭电子信息办理跨境电商贸易结算,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度,实现了重点机场、酒店和文旅景区等主要场所外币兑换服务全覆盖。
二是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稳步推进。
助力科创企业创新发展,将科创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从17个省市推广至全国。优化升级了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的管理政策,提升资金配置效率。扩大金融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修订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进一步便利国际投资者投资境内资本市场。
三是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
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可交易货币已经超过40种,交易品种也已经涵盖了国际主流外汇产品。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汇市场总成交规模接近2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7%;同期,首次办理汇率避险的商户超过2万家,帮助更多企业利用外汇衍生产品,更好地管理汇率风险。
四是外汇领域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活动,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秩序。稳慎推进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推动银行外汇业务流程再造,构建事前尽职调查、事中差异化审核、事后监测报告的全流程展业框架,逐步完善更开放、更安全的外汇管理机制。
五是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更加健全。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始终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连续19年稳居世界第一。

答记者问

货币政策相关

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今年以来央行出台了多轮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目前成效是怎么样的?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还将从哪些方面继续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陆磊:
第一是政策实施
一方面,总量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年初,货币政策靠前发力,着力稳预期、强信心。我们一次性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引导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0.25个百分点,着力支持宏观经济开好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人民银行寓改革于调控之中,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以此带动了1年期、5年期以上LPR各下降0.1个百分点,支持挖掘有效需求,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同时引导主要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第二是政策实施效果
重点介绍下结构性政策的作用。
针对科技金融设立了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有力扩大了有效投资。推出力度较大的房地产金融支持政策组合,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近期,还新增了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
从数据上看,金融总量增速仍保持在合理区间。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都高于名义经济增速。
社会融资成本也稳中有降,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5%,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同比分别下降了22个和68个基点。
贷款结构持续优化,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9%,也差不多是17%,“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这三个数据都高于8.7%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速。
第三,下一步的政策取向
总量上,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银行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
利率上,发挥好近期政策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的带动作用,以此推动企业融资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结构上,加大已有工具的实施力度,推动新设立工具落地生效,主要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2、中国新闻社记者:我们知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下阶段,央行将如何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框架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邹澜:
首先,要考虑优化货币政策调控中间变量
我们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多将其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研究完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让货币统计更符合实际情况。
其次,要改革利率调控机制
目前,我们已经明确了公开市场7天期回购操作利率是主要的政策利率,淡化了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政策利率色彩,将7天期逆回购由原先的利率招标,改为了固定利率、数量招标
利率不再是中标结果,而是中央银行根据实施货币政策等需要确定的,数量不再是中央银行调节流动性的手段,而是一级交易商根据政策利率和他们的市场判断共同决定的。
未来还要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适当收窄利率走廊设置的宽度,着重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质量,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
此外,还要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最后,还要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一个是从央行到金融市场的传导,强化政策沟通预期引导、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增强金融机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另一个是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的传导,需要着力打通传导堵点,促进供求平衡
3、彭博新闻社记者:今年接下来货币政策还有多大降息降准的空间和必要性?
邹澜:
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整还需要观察经济走势。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我们供给长期流动性的一项工具,与之相比,7天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是对应中短期流动性波动的工具,今年我们又增加了国债买卖工具。综合运用这些工具,目标是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年初降准的政策效果还在持续显现,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还有一定的空间
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
4、香港南华早报记者:潘行长在近期的采访中表态,正谋划新的增量政策,能否具体讲讲会是哪些措施?美国的降息预期是否会加快这一步骤?
邹澜:
继续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情况。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以我为主,优先支持国内经济发展
一是总量上,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二是结构上,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作为重要工作抓手,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
对外开放相关
1、封面新闻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请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这方面将有哪些落实举措?
李红燕:
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个方面,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加强外汇便利化政策的供给。
我们要按照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要求,强化信用风险评估,健全分类管理体系,让诚信合规的企业办理业务更加便利。
围绕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创企业中小微企业为重点,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要将更多优质企业纳入外汇便利化政策范畴,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我们要推进外汇监管创新,适应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还要持续完善外籍来华人员外汇服务,优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功能,不断提升外汇服务质效。
第二个方面,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稳步扩大外汇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我们要着力提升资本项目开放质量,有序推进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升级扩围跨国公司资金池试点,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推动外汇管理创新政策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支持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第三个方面,要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响应机制,强化外汇领域监管全覆盖,保持对外汇违法违规活动高压打击态势,守好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保障储备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2、日本经济新闻记者: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谋划数字人民币的普及推广,研究到今年已满10年,在中国国内的实证实验进展到何种程度?另外,今年6月,中国与香港地区、泰国、阿联酋的央行等联合建设的数字货币跨境结算实验项目也进入了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您如何评价该实验项目的进展状况?
陆磊:
顺应数字经济的法定货币体系建设,是各国中央银行以及国际组织高度关注的课题。到目前,还很难说有一个单一模式或成功范式。
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体系,旨在创建一种以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数字形式新型人民币发行运行体系。经过6年多的研发、4年多的试点,已经初步验证了数字人民币在理论、业务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我们也力图使之与数字经济实现更好地兼容
总体看进展顺利:
一是构建了基础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了“中央银行+运营机构”的双层运营架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
二是稳妥推进研发试点,持续探索创新应用场景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在17个省(区、市)开展试点,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等领域持续探索,形成了一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方案,截至今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达7万亿元。
三是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一方面,我们不断丰富数字人民币产品体系,完善数字人民币的受理环境,以扩大覆盖面,提升使用的便利度。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数字人民币服务体系,提升境外来华人员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便利度。
下面,就数字货币跨境实验项目作一个介绍。
准确地说,这样一个实验项目是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牵头推进,主要致力于探索解决跨境支付存在的短板。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合作框架下,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香港金管局共同参与了项目建设。
目前,该实验已经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各参与方司法管辖区内的参与机构已经可以结合实际需要,按照相关程序有序开展真实交易。
此外,二十国集团(G20)提出了关于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议,多个国际组织也从不同角度研究央行数字货币跨境领域的适用性。中国人民银行愿意在双边和多边合作框架下,积极参与、共同研究改善跨境支付相关安排,促进国际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3、经济日报记者:请问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有哪些新特点新变化?未来趋势如何?
李红燕:
总的来看,我国国际收支有这么几个特点:
经常账户顺差合理均衡,跨境投资更加活跃,国际收支自主平衡,外汇储备稳居全球第一。
具体来看:
第一经常账户收支规模明显提升,同时平衡性也更加稳固。
2023年,我国经常账户的收支规模超过了7.3万亿美元,这个数据和2012年相比,增长了60%。同时,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也保持在2%左右的合理区间。
第二跨境双向投资更加活跃。
直接投资方面,我国企业实力增强,资本输出能力不断提升,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012年排在全球第12位,2023年排在全球第4位。我国还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投资存量稳居全球第2位,投资结构在不断优化。
证券投资方面,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境内和境外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明显提升。2023年末,跨境证券投资占我国对外资产负债总规模的比例为17%,和2012年相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
第三国际收支逐步实现自主平衡的格局。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的弹性不断增强,汇率调节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不断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外汇市场交易更加理性有序。国际收支从经常账户、资本项下“双顺差”的格局逐步转变为“一顺一逆”的自主平衡格局,外汇储备保持基本稳定。
往前看,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这些有利因素都提供了比较好的支撑,我国国际收支将会继续呈现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基本平衡的发展格局。

五篇大文章相关

1、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目前发展现状如何?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如何助力高质量发展
陆磊:
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方面,人民银行设立普惠小微贷款有关支持工具,指导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今年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了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授信户数达到了6239万户,已覆盖超三分之一经营主体。
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方面,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新的政策举措,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硬软各方面,实施五大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0.4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1.6%。
服务社会民生重点领域方面,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提高贷款额度,并将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纳入支持对象,支持他们就业创业。开展了2024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933亿元,助学贷款余额2085亿元。
“政策取向+金融机构服务”是发展普惠金融的两大支柱,一方面要有政策,另一方面还要有金融机构的服务,下一步:
政策层面,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促进城乡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健全管理制度和落地督导,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金融工具。
金融机构层面,一是要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加快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二是要坚持科技赋能。推动金融科技普惠金融深度融合,驱动普惠金融发展方式治理方式变革
借助G20、“一带一路”等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参与普惠金融的国际治理。
2、海报新闻记者:过去五年,我国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速都大幅高于各项贷款的年均增速,下阶段如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 彭立峰:
下一步,在思路上,坚持点面结合的思路。
在点上,着力做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融资服务,建立金融政策科技产业政策的协同机制,丰富金融支持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激励金融机构提供长期性、低成本的融资支持。
在面上,做好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同时,更加聚焦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提升3个“比重”
第一个比重是提升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进一步丰富资本市场的融资产品,创设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用于支持科技型企业。同时,增强金融体系激励和转化,以形成“耐心资本”
第二个比重是提升股权融资投早、投小的比重,落实好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完善创业投资“募投管退”机制,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便利性
第三个比重是提升科技创新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用好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再贷款,建立科技金融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强对科技型企业风险评估能力,丰富适应高新技术领域特点的金融产品。
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是如何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绿色低碳转型?
陆磊:
围绕绿色金融,人民银行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支持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等领域加速聚集。
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今年,我们牵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优化标准体系、强化信息披露、促进产品和市场发展等方面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
另一方面,用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作用,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经过前一个阶段工作,我们总结探索出了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简单概括就是“两个立足、三个要素”
所谓“两个立足”,就是既要立足绿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更要立足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三个要素”货币信贷政策要有力,金融市场工具要管用,部门协同要有效。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
对照美丽中国建设总要求,出台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安排。研究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范围,延长政策期限,扩大再贷款规模。将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的表现纳入绿色金融考核评估范围,加强评估结果运用。
二是丰富金融市场工具。
高标准建设绿色债券市场,强化绿色债券发行存续期第三方评估管理,特别要防范漂绿、洗绿等问题。进一步丰富绿债品种,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
三是加强部门协同。
建立健全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保障体系,提高绿色金融标准的系统性、一致性、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推荐阅读

1、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划重点解读版(7月30日)
2、金融监管总局年中工作会议精神划重点版本(7月31日)
3、核心智囊权威解读三中全会决定:划重点版本(7月31日)
4、现代边海空防: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重点划线版(7月31日)
5、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8月1日)  
6、财政部:今年安排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项目(8月1日)
7、划重点!人行北京分行发布上半年北京市金融统计数据(8月2日)
8、划重点版:央行2024年下半年会议内容(8月5日)
9、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通知发布!明确应免责、不得免责情形(8月5日)
10、央行等五部门: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划重点版)(8月6日)
11、六大行集体表态:下半年工作怎么做?(划重点版)(8月7日)
12、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王江接受《人民日报》专访(8月9日)
13、央行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划重点版内容摘要)(8月12日)
14、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 及副局长答记者问(8月12日)
15、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上半年银行保险业重要数据!(8月12日)
16、央行公布金融统计和社融数据:前七个月社融累计增量同比少3.22万亿元(8月13日)
17、202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 | ①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存贷款利率形成机制(8月13日)
18、202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 | ②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8月13日)
19、央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12省(区、市)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8月13日)
20、202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 | ③支持住房租赁产业可持续发展(8月14日)
21、202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 | ④资管产品净值机制对公众投资者的影响(8月14日)
22、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平稳、稳中有进(8月15日)
23、202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 | ⑤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走向(8月15日)
24、新华社专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都说了什么?(8月16日)
25、互联网财产保险迎来强监管时代: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新通知(8月19日)
26、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首席合规官制度成亮点(8月19日)
27、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详解:中国银行业稳中向好,风险可控(8月23日)
28、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解读央行国债利率风险提示的背后考量与市场误解(8月23日)
29、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发文解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8月27日)
30、中央金融办王江详解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划重点版)(8月28日)




看懂经济
让连接发生,提供金融知识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