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生鱼片,小心肝吸虫

健康   2024-11-07 17:43   上海  

“哎哟、哎哟……医生快来呀,疼死我了……”120给抢救室送来了一位哇哇叫痛、表情狰狞、满头大汗的中年大叔,一边用泛黄布满血丝的眼睛瞪着医生,一边絮絮叨叨诉说疼得2个晚上没睡觉,现在又发烧,实在吃不消了……


CT做完,“好大的胆囊啊!肚子里渗出还不少,淀粉酶1000多,胆红素也高,肌酐也300多了,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啊,脂肪肝也很重,说不定血脂也很高。大叔,你经常喝酒吗?酒量好伐?”“喝、喝的,我做生意么平时总归要应酬喝酒的,酒量在我朋友当中算一般的,平时大概每天就喝4、5瓶啤酒,1、2斤黄酒,朋友多气氛好再喝点白酒啦!”


“心电监护,留置胃管、胃肠减压,深静脉、快速补液,导尿管监测尿量、腹内压,灌肠,床旁超声胆囊穿刺减压……”在急诊ICU里,各种操作、治疗迅速有序地开展。第二天检验科来电“10床XXX胆汁里有肝吸虫,建议送粪便检查。”“请传染科会诊,立即通知护理按要求做好排泄物管理。”



“大叔,你平时吃生鱼片醉虾醉蟹嘛?”“我最喜欢吃生鱼片了,三文鱼、金枪鱼还有现在很流行的顺德鱼生,我都喜欢的,每个礼拜都要吃的,再咪点老酒,不要太舒服哦!”“所以现在你胆囊里有寄生虫了呀!!”“我每次吃都配着白酒一起的呀,怎么还会生虫的啦?”“谁告诉你白酒可以杀寄生虫哒?好了,现在基本上考虑你这次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因为你平时吃生鱼片感染了肝吸虫,肝吸虫进到肝胆系统引起胆道梗阻感染以后诱发的。除了治疗重症胰腺炎以外,还需要治疗肝吸虫……”


于是,鱼生大叔开始了他3周的虫虫大作战,并最终赢得了胜利!


肝吸虫知多少?

南方沿海地区很多人喜欢吃鱼生,就是将生的鱼肉切成的鱼片蘸一些调料直接食用。因为我国的鱼生大多数是河塘养殖的淡水鱼,携带大量寄生虫,所以爱吃鱼生的人,感染肝吸虫的风险较大。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一般寄生在淡水鱼体内,常见的青鱼、草鱼、鲢鱼、胖头鱼、鲤鱼、鲫鱼等均可携带,肝吸虫通过“吃”进入人体,引起肝吸虫病。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寄生虫病。



肝吸虫是怎么感染的?

肝吸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它的虫卵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被“第一任宿主”淡水螺吃掉,在淡水螺体内发育为尾蚴,尾蚴排出体外后,被“第二任宿主”淡水鱼或虾吃掉,发育为囊蚴,囊蚴具有感染性,生的或未彻底煮熟的淡水鱼虾被“终宿主”人吃掉,或用切生鱼肉的刀及砧板切熟食或水果,如果鱼肉有含有肝吸虫,就很可能导致熟食或水果被残留在砧板或菜刀上的肝吸虫污染,肝吸虫进入人体后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感染肝吸虫之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和体征?

肝吸虫病潜伏期为一个月左右。轻度感染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少部分人可能出现饭后上腹部不适、乏力;中度感染会出现右上腹疼痛,食欲减退,部分可以出现黄疸;重度感染起病较急,可出现发热、黄疸和腹痛,以及肝脾肿大及肝区压痛。晚期重度感染可能引起肝硬化及其他的并发症。肝吸虫叮咬会引起肝脏疼痛,疼痛感强烈且持续时间较长;肝吸虫感染还容易引起食欲减退,造成营养不良;当肝吸虫大量繁殖时,可引起大面积感染,就会出现肝脾肿大,腹部隆起,肝区压痛。


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肝吸虫?

有疫区居住、旅游史且生食鱼虾史的患者,出现了腹胀、右上腹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应考虑肝吸虫感染。 想要明确是不是肝吸虫感染就要去医院进行粪便检查,在粪便中找到虫卵,粪便检查多次阴性的也可以行内镜下十二指肠引流等检查。 


肝吸虫卵 由检验科提供


肝吸虫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急性胆管炎和胆囊炎;虫卵、死亡的虫体、脱落的胆管上皮细胞可引起胆结石;成虫阻塞胰管也可引起胰腺炎的发作;长期成虫寄生可诱发肝硬化及肝胆管癌,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Ⅰ类致癌物。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1.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要有侥幸心理。有人认为,生鱼虾加酒可以杀死寄生虫,但其实是不安全的,因为寄生虫要在浓度高的酒里足够长时间才能被杀死。也有些人觉得调料品也可以杀死寄生虫,但是也是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有一种说法是需要把肝吸虫囊蚴泡在醋里2个小时以上,泡在酱油里5个小时以上,才能杀死它们,人们平时吃生鱼虾往往蘸取调料品之后很快便送入口中,达不到杀灭寄生虫的目的;

2.平时要改善不良饮食习惯,不吃生或半生的鱼,1mm厚的生鱼片在90度的热水里烫几秒钟就可以杀死寄生虫;

3.将切生、熟食的刀分开使用,盛过生鱼虾的餐具要清洗干净;4.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和鱼塘;5.怀疑肝吸虫感染时及时就医。


科学性审核:

陈尔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医院(上海)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毛恩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医学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项目来源: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名称:消化系统急危重症的健康科普教育;项目编号:23DZ2305400)


撰文:急诊科 齐珊珊、陈影

编辑:张子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瑞金新闻、医院文化、学科前沿、健康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