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贝虫科普:隐藏在血液中的“迷你杀手”

健康   2024-11-05 17:24   上海  

巴贝虫是什么?

巴贝虫十分“迷你”,一般人见不到它,就算是巴贝虫中的“大长腿”身长也才5 μm左右,瘦小的甚至只有1 μm,对它们来说一粒芝麻也是“庞然巨物”,所以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样子。通过显微镜放大,我们可以看到巴贝虫们的“百变身姿”,有的像一枚“戒指”,有的像一个“逗点”,还有的像一根“小竿子”,关系“要好”的巴贝虫们甚至还会“组队开黑“,形成一个经典的“马耳他十字”。


(马耳他十字,由四个“V”形箭头相接而成的十字形图案)


在巴贝虫“家族”的“户口本”上写着巴贝虫属于顶复门、孢子虫纲、梨形虫亚纲、梨形虫目、巴贝虫科、巴贝虫属。“户口本”上还登记着一众“兄弟姐妹”,自1888年首次报道巴贝虫以来,目前已经鉴定的就有100多种。其中能感染人的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分歧巴贝虫(B. divergens)、邓肯巴贝虫(B. duncani)和猎户巴贝虫(B. venatorum)。


巴贝虫“家族”分布广泛,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等都有它们的“身影”。我们国家也有300多例人感染巴贝虫的病例报告,分布在黑龙江、广西、河南、内蒙古、新疆、甘肃、北京、重庆、山东、福建、浙江、云南、四川、台湾等14个省份和地区。南方以田鼠巴贝虫为主,北方则以猎户巴贝虫为主,感染多集中在春末、夏季及初秋。


巴贝虫是怎么感染人体的?

那必须要提传染病的“三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首先,被巴贝虫感染的人、鼠、牛、犬、鸟类等动物都可以是传染源。传播途径的话主要分为三种:蜱虫叮咬、输血或器官移植,其中蜱虫叮咬是造成巴贝虫感染的常见原因。蜱虫在自然界分布特别广,而且蜱虫特别能“扛”,通常携带不止一种病原体:细菌、原虫、立克次体和病毒等统统不在话下,可以通过叮咬吸血或机械传播让人生病,而且这些毛病通常危害比较大,所以一定要小心。蜱虫咬人后,本来生活在蜱虫身体里的巴贝虫就顺着伤口进入人体,“摸索”到红细胞旁,乘其不备“哧溜”一下就钻了进去。巴贝虫在侵入红细胞后就赶紧开始“搞生产”,通过出芽生殖或二分裂增殖“扩大虫口基数”,一直到红细胞撑不住了细胞破裂,这些虫体释放后再次入侵新的红细胞,如此重复。当然也有部分虫体比较“小众”,它们会停止“生产”,换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发育成雌雄配子体。这些配子体在蜱虫再次叮咬宿主时随血液进入蜱的体内继续发育,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另一个感染途径是通过输血传播,如果患者输注了感染了巴贝虫的献血者的血液也会出现巴贝虫感染;感染巴贝虫的器官如果移植给健康人,受体也可能会被感染。此外,母婴传播也就是怀孕母亲如果感染了巴贝虫,那么婴儿也可能出现巴贝虫感染。


巴贝虫感染后会怎么样?

巴贝虫入侵你的身体后会静静的“等待时机”,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4周,这在临床上被称为潜伏期。潜伏期后病情的严重程度其实和个人的免疫力以及感染人体的巴贝虫种类有关。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多数为自限性,可以出现寒战、发热、出汗、乏力、恶心、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头痛、腹痛、贫血或血红蛋白尿等表现。但这些症状可能持续2~4周后就消退了。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比如年老体弱的患者或接受过切脾手术的患者,被巴贝虫感染后可出现超过40℃的高热、重度贫血、血尿、黄疸、呼吸窘迫、肾功能衰竭或昏迷,严重的甚至死亡。


从感染的虫种上看,田鼠巴贝虫感染者症状一般较轻,有的无症状或仅有类似流感的轻微症状。分歧巴贝虫者感染者临床表现较重,可出现高热、寒战、大汗、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溶血性贫血、血尿,免疫力弱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死亡。


怎么治疗巴贝虫病?

巴贝虫病的治疗主要依赖抗虫药物的使用,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制定,治疗药物和方法包括:①阿托伐醌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这是治疗巴贝虫病的常用方案,尤其适用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②克林霉素和奎宁联合治疗,这种方案通常用于严重感染或对阿托伐醌和阿奇霉素治疗无效的患者;③红细胞置换,对高水平巴贝虫血症(>10%)、严重溶血或者实质器官(肺、肾或肝)损害的患者可考虑实施该方案。④支持性治疗,包括补液、退热药物和其他对症治疗,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和长期监测。


巴贝虫病的预防

预防巴贝虫病的关键在于避免被蜱虫叮咬,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比如:在蜱虫活动频繁的地区,如森林、草地和灌木丛中活动时,尽量穿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使用驱虫剂,特别是含有避蚊胺的产品可以驱赶蜱虫。外出回家后,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确保没有携带蜱虫回家。其次,保持环境清洁,定期修剪草坪和灌木,减少蜱虫的栖息地。家中宠物定期使用驱蜱药物,防止宠物携带蜱虫进入室内。第三,避免接触可能感染巴贝虫的血液和器官,严格筛查血液和器官捐赠者。感染巴贝虫的母亲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产前和产后检查,避免母婴传播。最后,公众应加强对巴贝虫病的认知,普及防蜱知识,特别是在蜱虫高发地区。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巴贝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提高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巴贝虫病的发生和传播。总之,了解巴贝虫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重要步骤。希望通过这篇科普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预防巴贝虫病。


撰文郭平 王剑飚

编辑:张子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瑞金新闻、医院文化、学科前沿、健康信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