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天气干燥,还容易生内热,很多人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问题。再加上流感肆虐,我们应该吃点应季食物好好滋补一下。
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冬季是各类根菜大量上市的时节,而根部是食物储存能量最多的部位,恰恰顺应“冬藏”养生之道。
除了常见的萝卜、冬笋、山药、芋头外,在我们的餐桌上,有一种被誉为“长寿菜”的食物。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叶酸是胡萝卜的4倍,钾含量不比荸荠差,它就是慈菇!
冬天的慈菇最鲜美,也正是大量上市的季节,还和茭白、荸荠等一起被称为江南“水八仙”,冬天和肉食是绝配,吸满汤汁后特香、特解馋。
慈姑别名茨菇、白地栗,是冬天常见的一种水生蔬菜,通常深秋初冬上市,一直卖到初春。咱们一般在春节前后才会把好吃的茨菇端上餐桌,而且吃茨菇能讨个好彩头,寓意着添丁发财,是人们盼望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
《滇南本草》记载慈菇:“厚肠胃,止咳嗽”。
中医认为,慈菇有清胃热、止消渴的功效,冬天吃慈菇,能祛除肺燥肺热,滋阴润肺,使人呼吸通畅舒适。
从现代营养学来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钙、铁等常见营养物质,更重要的是富含叶酸,对人体机能有调节促进作用。
慈菇的钾元素是蔬菜排行榜中的第三名,达到707毫克/100克,比芋头更多,而丰富的钾元素可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增强心肌功能,加强心脏律动,并且对心肌有增强功能,因此,慈姑有很好的护心稳压作用。
慈姑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铁、钙、锌、磷、硼等多种活性物所需的微量元素,补充营养的同时还能刺激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帮助调节内分泌的问题,从而预防乳腺结节和乳腺增生的产生。
慈姑能通经活络,有清热解毒、止血的效果。又因为它是属于性凉的食物,所以当我们出现咳嗽的时候,就可以吃一些慈姑,将体内的火气去除,对于肺部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慈菇富含膳食纤维,含量比苹果、莲藕、萝卜等还要高,有助于润肠通便。
慈姑可以加强脾胃的消化能力,提高脾胃功能,二来能缓解脾虚,调理因此造成的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
而且它在使用时不需要像薏米那样辨清寒热体质,更为方便,因滋补不当、过食油腻导致体内生湿时,吃它正合适。
慈菇还富含B族维生素,能促进代谢、营养神经,助眠安神,增加抗病能力。
慈菇吃起来口感像土豆,有一种先微苦、后甘甜的独特味道,所以最适合与肉同煮。
食材:慈姑、五花肉、葱、姜、老抽、白糖、八角、盐
做法:
1、五花肉切块,慈姑削皮洗净切成块。
2、锅加油放入白糖烧热至慢慢融化后,加入五花肉翻炒至肉变白,再加入老抽炒片刻;
3、锅内加入清水,放入八角、葱姜、盐。水沸腾后煮15分钟,放入慈姑,转小火。
4、大约45分钟后转大火收汁,完成。
食材:慈姑、鲳鱼、葱姜蒜、蚝油、生抽
做法:
1、慈姑处理干净后去皮泡水备用;
2、在鲳鱼的边上切几刀,以便烹饪时入味;
3、起油锅,下入鲳鱼煎至两面金黄;
4、加入姜片、倒入慈姑水烧制一会儿;
5、将慈姑改刀成片,放入锅中,再加入葱、蒜、蚝油、番茄酱、生抽调味,烧至成熟即可出锅。
食材:排骨、慈姑、木耳适量
做法:木耳温水泡发,排骨焯水,把排骨、慈姑、姜片、木耳放入锅内,加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食材:慈姑100克,猪肉滑250克,生姜30克,鸡蛋1只,花生油、食盐、白砂糖、生抽、生粉适量
做法:
1、茨菇削皮、切片、灼水、剁成小碎状;生姜切碎。
2、猪肉滑加入茨菇碎、生姜碎,打入鸡蛋1只,加食盐、白砂糖、生抽、生粉调味,充分搅拌均匀。
3、热油起锅,把搅拌均匀的茨菇肉滑倒入煎锅,用锅铲均匀压扁,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看大小:不要挑过于小的慈菇,太小的往往口感不好,太嫩了,大一些的慈菇比较成熟,吃起来的口感较好。
看颜色:看慈菇表面颜色是否均匀,不要选颜色不均匀发黄的,这样的慈菇说明过于老了。
摸一摸:摸摸慈菇的底部是否有发软的现象,一般发软慈菇就是不怎么好的了,有些烂底了,这样的慈菇最好就不要吃了。
1、清水浸泡:将茨菇洗净,放入容器中,倒入清水淹没茨菇,如茨菇上浮可压个重物。此法宜于短期存放,注意不要采用铁质容器,以免茨菇变黑。
2、盐水浸泡:将茨菇根部的杂物除净,放入1%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捞出后沥干水分,装入塑料袋中,可保鲜3-5天。
另外,慈姑属于水生蔬菜,对铅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收、积累能力。为保证慈姑的食用安全,加工时千万不要怕麻烦,认真去除表皮,其次不要怕浪费,一定要把顶芽掐掉。
最后,慈菇本身的性质相对较为寒凉,一次性进食过多或长期大量食用,就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导致肠胃蠕动减慢,引起腹泻。
也因为它偏寒凉,孕妇和备孕的人群也不建议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