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气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1月5日至7日交节,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时期的开始,气温较低,常伴有大风降温、雨雪冰冻等天气。
气象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热量散失,整体气温持续下降,北方因地表“余热”少且冷空气强,多比大寒寒冷;南方地表“余热”尚存,大寒时更冷,南北温差大。东亚大气环流稳定,冷空气频繁来袭,天气寒冷干燥,降水少,多数地区进入严寒期,土壤、河流冻结,北方冰冻范围更广,常有降雪,北方降雪量较大且集中,南方也可能出现雨雪天气。受冷空气作用,北方多西北风,南方多东北风,风力普遍较大,风寒效应明显,加剧寒冷感受,进一步影响气温体感。
传统习俗
首先,小寒时节有着探梅的习俗,梅花绽放,人们会前往赏梅、探梅,欣赏梅花的美丽与高洁,感受冬日生机。在饮食方面,临近腊月初八,人们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用多种食材熬制而成,寓意着丰收、吉祥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天津等地的人们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独特的美味。
农事活动
小寒时节,农事活动在南北方有序开展。北方地区着重加强冬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通过中耕除草、施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温度与肥力,增强作物抗寒能力以确保安全越冬,同时精心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及饲料储备、疫病防控等工作;南方地区则积极对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促进生长和分蘖,并且认真做好清沟排水,防止积水冻害,保障作物根系正常生长,此外还会进行冬季积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为来年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应顺应天时,饮食上宜温热滋补,多摄入羊肉、桂圆、红枣等食材以助于补充身体阳气与能量,抵御严寒,同时可适当进食黑芝麻、黑木耳等黑色食物以补肾;起居要注重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腰部和脚部等关键部位,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与休养。
2025.1.5
星期日
农历:腊月初六
甲辰【龙】年
丁丑月 甲戌日
拍摄于湖心亭
雪舞纷飞意小寒,围炉煮茶共墨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