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凭“空”诞生的未来

文摘   2024-11-07 18:00   广东  

 Connect·Create







11月5日,深圳市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启动会举行。市长覃伟中出席活动并讲话。

会议指出,发展低空经济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赋能超大城市高效能运行、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培育壮大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努力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文章来源:《湾区科技评论》2024年第3-4期







Insight



近年来,低空经济成了一个非常火热的话题。在较短时间内,有大量相关文件出台,新闻报道也频频出现。在政府会议、产业研讨会上,低空经济被广泛地谈论。有人表示,低空经济的“水”已经沸腾到100度。

人们在谈论低空经济时,其话题非常宽泛,不仅仅局限于低空领域的政策、产业等方面,几乎你能想到的现代经济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被纳入低空经济这一话题。比如,低空仍然属于天空的一部分,这和传统航空制造有关;而无人机需要新的通信系统,这和5G有关;低空航线更需要快速规划,这就和人工智能有关。

以前没有“低空经济”的概念,直至现在国外也没有,而国内这个话题的热度已经近乎火爆。可以明显感受到,各方有很强的意愿去推动这一概念的形成和传播。

事实上,“低空经济”一词的诞生至少在10多年前,但一直以来不温不火。当然,其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当时没有相应的政策条款,产业链也不够成熟。

而近几年,低空经济的“水”突然升温,其原因也有很多,包括低空产业链具备了初步的条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内经济发展遇到了诸多瓶颈,急切需要找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01
从地面到天空
寻找下一个增长点


以前,国内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依靠房地产——在产业链中,房地产对上下游产业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高度依赖土地收入,以土地作为资产的融资模式为地方提供了发展资金。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引导投资,都需要地方政府的投入,而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就是土地。

但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土地财政的模式也无法长期持续。同时,国内外在科技方面的博弈逐渐激烈,国内面临产业转型的压力。这时就需要找到新的领域,一方面为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另一方面也迎合大家都看好的科技创新叙事。

既然在地上遇到了瓶颈,那就把目光朝向空中——低空经济这一概念足够吸引人,为引导投资提供了很好的故事框架。同时,低空经济涉及的产业链足够广泛,理论上能够产生很大的带动作用,很多环节都和科技创新高度相关。

低空经济的概念被推广之后,大家都对其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故事中所描述的美好未来——更时髦、快捷的出行方式,还因为其中所蕴含的投资、发展机遇。有人喊出了“向天空要发展”,甚至是“向天空要GDP”。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GDP的高速增长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相对而言,消费的增长被认为不够快。而一旦出口遇到瓶颈时,要维持经济增长,扩大投资就是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历史上,当一个国家或地区遇到经济危机时,政府往往都会出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都公布了财政刺激计划。

但长期来看,高额投资并不一定能够转化成持续的增长。如果投资的领域无法带来相应的回报,或者不能带来生产力的显著提升,就无法带来长期的经济增长。盲目的大规模投资也被形象地比喻为“大水漫灌”,会引发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近几年,国内可以听到很多“不搞大水漫灌”、要“精准投资”等论调。而更精准的目标之一就是科技创新领域,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科创企业,这些企业被认为具有很强的创新活力。同时,这些企业也更需要融资,“专精特新”等政策的目的也是帮助这类中小企业。

不过,科创企业相对分散,在不同领域都有所体现;而且科创企业的投资风险往往非常高,其技术和应用市场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相关的产业链条也不一定成熟。科技产品研发投入很高,但不一定有人会埋单。以前的房地产、家电、汽车、新能源等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支柱产业,是因为其有成熟的市场,也有明确的群体作为终端消费者。想要再培植一个能够刺激经济增长的产业,也需要满足这些要求,而低空经济被认为能够做到。

首先,低空经济中的“经济”一词就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培植这一产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无论是借助传统的通用航空,还是新兴的无人机技术,其最终目标都是要转化为收入增长。而“低空”一词,指的不是具体的技术或者产品,其更多带有地理空间的属性,属于空域的一部分。之所以叫低空,是因为这一空域和陆地的物理距离更近,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更贴近。

低空就在土地之上,但两者有很大的不同:空域很难被明确的占有,而土地相对容易。即使是这样,早前有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流转、经营承包等方面的确权问题也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因此,低空空域具有更强的公共属性。简单来讲,人们无法拥有天空,但可以使用它;人们也无法在天空造房子(至少目前不现实),但可以利用天空天生的流动性。

如何使用低空?首先就是交通,低空交通是地面交通的延伸。地面由于其平面限制,开发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拥堵的问题;而且,一旦路面交通网形成了,短期内不可能大规模重新规划。

但天空是三维的,多一个维度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天空的“路”是虚拟的航路,可以随时重新规划、修改。通过事前规划可以避免拥堵,而且航空运输也不允许空中“堵车”。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低空经济”一词首次进入政府文件是出现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这是一份有关交通的规划。事实上,“综合交通”这一概念在国内推行了很长时间,大致是指把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几乎所有现代运输方式结合起来的交通规划体系。

自从综合交通的概念在交通体系内被推广后,几乎所有能想到的交通方式都被纳入讨论范围:地上的、天上的、水里的,比如以前传统的“水路联运”“水铁联运”等都被纳入综合交通。十多年前,一位北京交通大学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说:“综合交通是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而现在,低空经济概念也成了一个“框”,人们把能想到的与目视天空有关的任何东西都往里装:无人机、固定翼飞机、飞行汽车、垂直起降飞行器等。同时,任何能在低空空域做的事情也被装了进去:无人机运东西、飞机载人、空中拍照等,连播撒农药都被当作重要的低空应用。

低空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空间,只要离开地面基本上就进入了“低空”。人们生活在地面上,但在目视范围内,大部分视角都朝向了低空。


图片来源:湾区科技评论

生产也需要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内,尤其是农业这种靠“天”吃饭的产业,难免需要和天空因素打交道。无论是播种,还是监视农作物、播撒农药等环节,只要有条件,从空中作业总归更加灵活。

在交通运输方面,空中更是有很多地面所没有的优势,无论是在时效性还是体验感等方面。如果价格、安全性等条件合适,空中交通往往更吸引人。

不过,目前交通规划更多处于概念设想层面,要推动低空产业,还得解决如何进入低空的实际问题。长期以来,低空空域属于严格管制的区域,这也是传统通用航空发展相对较慢的原因之一。

直到2023年年底,民航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及《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低空空域问题才有了大致解决的方向。在一定高度下,有一片非管制空域被划设出来,为低空航空器预留了空间。

空域改革问题有了眉目之后,低空经济概念的推动明显开始加速。2023年底,“低空经济”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称其为“新增长引擎”。





02
从概念规划到真金白银
各地资源投向“天空”

2024年上半年,低空经济话题非常火热,宣传曝光的频率很高。结合这一新鲜的议题,再加上无人机等新型航空器的画面,低空经济的“新”被重点强调——这是一个新的产业,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

有了中央政府的明确表态,地方政府开始纷纷响应。今年,大部分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低空经济,很多省份公布了相应的规划、计划或者方案文件。一部分有条件的城市也出台了更为详细的产业政策,一方面在概念层面规划,一方面则引导资源进入这一领域。

除了响应号召之外,地方政府推动低空经济也是在寻求自身的发展机会。在经历过了高速发展阶段后,国内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很多地区面临产业转型的压力。很多城市的产业政策也在寻找下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抑或“支柱产业”,期望其能够继续维持地方经济的增长。

以前,一个城市的房地产虽然也是“支柱产业”,但土地毕竟有限,而且具有本地性:盖的房子无法运到别的地方去卖。而其他产品具有地域上的流动性,比如企业生产的家电、汽车等产品都可以运到外地市场,甚至可以运到海外。但这些商品也有相应的特点:研发、生产阶段具有地域上的集聚性。

也就是说,虽然产品可以运到地球上任意角落,但是生产所需的资源往往高度集中在特定的区域——研发产品的人才都汇聚在某几个有条件的城市,生产产品的工厂也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地方。这是现代生产的特性:把资源高度集中在相对小的地理空间中,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比如,苹果的研发总部在美国加州,而苹果的大部分生产集中在中国的少数几个城市。国内企业也一样,无论是生产空调,还是制造新能源汽车,都会选择某个城市作为研发总部,另外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地方作为生产基地。

因此,地方政府都希望能够把有潜力的企业吸引过来,把生产基地或研发部门设置在该地区内。如果引来的这些企业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优势,其研发、生产或者运营环节就能给所在地区带来回报,体现在税收、GDP或就业等方面。

这也是为什么地方政府都很重视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考核绩效之一,而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发展的工具也是其中的指标。不同地方之间面临着抢资源的博弈,企业、人才等都是争抢的目标。

然而,优质的企业和人才资源是有限的,往往是稀缺的。想要把这些企业和人才“抢”过来,需要开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对于企业,要给出优惠政策,给地、给资金;对于人才给钱、给房。

在国内很多城市,可以看到大量的产业园、科技园、工业园等园区,建设这些园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把企业引进来。对于优质的企业,往往有更优惠的租金、税收条件。

不过,这种招商模式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果一个城市或者产业园区不具备产业集聚的条件,往往无法吸引有潜力的企业。某些看中优惠政策而落地的企业,如果无法在市场上获得认可,就无法产生长期的经济回报。这种情况下,很多产业园区的投资效率很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效果。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但选企业很重要,选对产业发展方向也是关键。随着现代经济复杂性的加深,行业分类越来越多,出现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希翼自身能为行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面对五花八门的行业,仅仅是如何分类都争议很大。要选择特定的行业和企业投入真金白银,这非常考验地方招商官员的眼光。面对这种情况,一个风险较低的方法就是参照中央政府的产业政策或者产业规划等文件。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低空经济在地方上如此火热。产业政策和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不仅仅是规划设想,还会产生真实的资源引导效果。很多新兴产业的初期发展都高度依赖投融资,而中央政府的态度能够很大程度影响金融资源的配置。

在低空经济的招商引资方面,很多城市再次上演抢人、抢企业。其中,一个火热的争抢领域是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也被称为“飞行汽车”),其近几年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具有时髦、科幻的外观,非常吸引人。除了无人机,eVTOL也是低空领域的航空器之一,被认为代表了未来的空中出行方式,即“空中出租车”。


图片来源:湾区科技评论

“空中出租车”“空中滴滴”“打飞的上下班”等等,这些都是非常诱人的未来叙事,也获得了资本的追捧。近期,在整体创投环境遇到困难的情况下,eVTOL企业仍然能不断获得高额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今年上半年,国内低空经济的融资事件有26起,其中亿元级别就有9起。
低空经济领域投融资的火热程度,与整体资本市场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些以前关注消费、医药、半导体的投资者纷纷转向了低空经济,被称为“黄金赛道”。
而在参与低空经济的众多资金来源中,国资是最积极的参与者之一。很多地方建立了低空经济领域的产业引导基金,规模都非常大。
地方上的产业引导基金,其目的顾名思义是为了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特定的领域。这类投资都会采取“国资+社会资本”的配置方式,即政府引导基金出一部分,社会资本也参与进来。
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不只是投资本地企业,还广泛参与其他地区的企业投融资。这是因为,这些基金带有一定的战略性目的,从“战投”两字就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投资,一方面参与低空经济发展,一方面把具有潜力的企业引到本地进一步发展。




03
新产业在构建
老故事在延续

和很多工业产品一样,eVTOL的生产是一个非常长的产业链条,从研发、制造、组装到运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寻找落脚的地方。例如,将研发中心设在某个城市,而将制造、组装基地设在另外的城市。 
地方政府希望在这条产业链条上寻找到合适的企业,即使不在该城市设立研发或者制造中心,也可以在这里建立运营公司。地方政府往往会联合企业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作为运营主体,实现运营环节的利益捆绑。
事实上,新兴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扶持,比如企业需要土地建厂房,还需要上下游配套,以及相应的资金扶持。无论技术多先进,总要先落地,落地就需要考量落在哪个城市及产业园区。 
对于企业而言,在考虑具体项目落地时也会衡量该城市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如果是研发总部,会考虑人才是否愿意留在这里;若是制造基地,则考虑土地、劳动力成本。 
在一个城市,企业发展的条件和所在行业的产业政策有关,政策往往由地方政府的发改委来制定。
在金融支持方面,除了产业引导基金之外,还有信贷、债券、融资、担保等工具,上述文件也提及要“引导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低空经济”,尤其是一些在技术上领先的企业。
对于热门领域的头部企业,地方政府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显然,引入一些被大家所看好的企业,就会为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并且,地方政府的资金并不是白给的,往往会指定资金的用途,比如要在当地建厂房,还要购买本地企业的设备、招聘本地员工等等。 
虽说地方政府的招商目标遍布全国甚至是全球,都希望能够吸引最好的公司,但政府在采购时往往会有一些地方性的偏好,这也是很多企业在落地时需要去考虑的问题,如果想要拿到订单、进入本地市场,往往就需要在本地进行落户,建立相应的分公司或者工厂。 
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深圳是走在相对比较前列的。早在去年年底,深圳市就出台了支持低空经济的若干措施;今年年初,深圳又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这是一部地方立法,是深圳运用特区立法权所制定的条例。   
在深圳市的产业政策中,对于低空领域的企业也是给予真金白银。比如凡符合资格的eVTOL企业落户深圳,政府就会提供2000万元奖励;如果通过民航局的适航认证,还会追加1500万元。 
同时,深圳市各区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具体措施,而且各区都会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禀赋条件做出一些差异化的安排。其中,罗湖区侧重低空文旅产业;南山区依靠自身的科技背景,侧重技术研发;龙岗区选择偏重应用环节,希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宝安区有机场和航空供应链,首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航空器材的研发制造。  
深圳也在积极地引入eVTOL企业,宝安区和亿航、峰飞都达成了合作协议:亿航会把EH216-S的组装交付、测试、维修等环节放在宝安区,而峰飞与宝安在航线运营环节开展合作。 
今年2月,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盛世龙”eVTOL进行了深圳-珠海的首飞并受到广泛关注,在传播上的效果非常好,这是全球首次eVTOL跨海试飞。这种航线的运营难度很大,试飞也有风险,要协调不同的管理部门,需要空中交通设施、服务等环节的保障。这也再次显示出了深圳协调、调动资源的行动能力。  
深圳另外一个优势是,更容易引入国外的科技企业。例如有一家名为Lilium的德国eVTOL企业与宝安区签订了协议,把亚太区总部设在了宝安。除了深圳本身的吸引力之外,也和腾讯的投资有关,因其是Lilium的股东。 
这延续了深圳作为创新之都的故事,很多国外的科技型企业想来到中国,往往会优先落脚在深圳这种创新氛围浓厚的城市,同时深圳也有相应的上下游供应链作为支撑。 
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一直被认为走在全国前列,做过很多大胆的尝试。深圳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尤其是热门赛道,当然与其相对雄厚的财政力量有关。对于低空经济这种明显带有未来叙事的产业,深圳自然不会缺席。




04
低空“起飞”之后
如何落地是难点

从各地政府给予的支持条件来看,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是许诺采购订单。比如,eVTOL企业落地,地方政府不但提供土地、资金、服务等各方面的扶持,还承诺在未来会采购这家公司所生产的eVTOL。  

对于新兴产业来说,订单承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新的科技产品在市场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商业模式也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如果政府能够出面进行采购,将会有效降低企业的落地风险。 

除了订单之外,政府还可以提供应用场景。比如,地方政府开辟出特定的空间,为低空飞行器的试运营提供支持和服务。把航空器生产出来只是低空经济的一个环节,在产业链中处于相对上游的环节,更关键的在于把航空器融入现有的经济运行中。


图片来源:湾区科技评论

eVTOL这样的新型航空器在运营环节有很多新的问题要解决,需要地方政府高度配合,如航线的开通要协调空域管理部门、基础设施提供商、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等方面,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协调。  

事实上,在航空产业中,航空器的制造只是占比相对少的部分。传统的大飞机产业也类似,空客和波音的产值加起来只占到全球航空产业的10%左右,剩下的产值都分布在机场、航线运营、飞机维护、服务保障等环节。这些后期的运营服务环节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往往远大于制造环节。 

对于低空经济来说应该也是类似的情况,把无人机、eVTOL等生产出来,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这些航空器,这就需要各方所强调的应用场景。在国内制造出大飞机以前,航空公司都是采购国外的大飞机,但这并无影响中国的航空产业仍然能够跃居全球前二,因为国内有巨大的航空运输需求,正是这些需求支撑起了庞大的航空产业。 

不仅仅是航空业,这一点在汽车产业链也是成立的。比如,造汽车只是产业链中的一个部分,还有修路、建加油站等基础设施服务,以及出租车、网约车等运营环节,另外还有驾校、修理厂等保障服务环节,这些后期环节所产生的商业价值也比造车本身大很多。 

事实上,作为一个和管制、服务高度相关的领域,具体的应用场景对于航空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片空域,如果没有相应的服务,企业生产的任何航空器都很难进入;进入了之后又如何管理,也在政府的职能范围内。 

航空产业的投资非常高昂,需要有一些大额订单才能维持企业的生产成本,而这些大额订单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支付得起的,往往需要政府部门的采购计划。在宏观经济领域中,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和采购被认为能够刺激经济的短期增长。也就是说,在整体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由政府出面作为购买者,来解决市场上购买力不足的问题。  

以往,政府偏好投资基础设施,因其消耗大量建材、钢筋、水泥等。随着经济发展过了高速增长期,粗犷的投资方式被认为效率低下,而采购新兴的科技产品和服务,也许不但能够在短期上刺激经济,还有长期技术发展的回报。 

如果相关的技术能够逐渐成熟并得到市场的认可,企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对于新兴科技企业来说,初始阶段非常重要,需要有人承担风险来购买这些产品或者服务。  

航空产业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传统的通用航空在很多国家都遇到了瓶颈。传统的通航飞机,虽说比大型运输飞机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但离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还是比较远,只适用于一些公共事业场景如消防、巡检、测绘等领域,和普通人的生活并不一定直接相关。  

自“二战”以后,美国通用航空产业经历了一段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因为当时很多退役的中小型飞机流入了民间市场。美国通航产业借助这些飞机,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发展。但是,后来美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缓和的时期,如果继续以内燃机为驱动力的通航飞机为主,其发展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近几年,无人机、eVTOL等电动驱动的航空器开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这些新型航空器被认为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因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离普通消费者也更近。




关注我们

官网:www.crioc.org

办公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粤兴三道9号华中科技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A座2楼


源创力离岸创新中心
海外源头创新资源与中国产业需求的连接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