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郭嘉归魏而魏兴,管宁去汉而汉亡。迹其兴废,关乎人才去就如此。——《三曹资料汇编》
在我们的印象中,曹操是地地道道的奸雄,是相当不得人心的主,而既能哭又会跑的刘备,则人心所向,甚至对刘备没能兴复汉室而懊恼不已。
但如果有时间翻开正史,您便会发现,真实的历史决然不与我们印象中相同。
而造成这样的原因,便是受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影响,其中所充斥的尊刘抑曹的基调令人心塞。
其实说句实在话,无论是政治才能,还是军事能力,亦或者是文学造诣,曹操都能甩刘备十几条街,更值得说明的是,曹操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上,更在刘备之上。
就拿谋士来说,细细算来,曹操的谋士有100多位,其中骨干谋士有九位,分别是: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
反观刘备,我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诸葛亮、庞统、法正、马良、徐庶,其中庞统和法正早逝,马良和徐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本事,所以,说来说去,也就一个诸葛亮能显摆一番。
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空有一腔热血,连个立足的地盘都没有,想想也够悲催的,但是诸葛亮出山之后,曹刘双方的天平便开始倾斜。
但真正让曹操栽跟头的,并不是诸葛亮出山,而是郭嘉去世,偏偏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公元207年,而他们两人影响了三国的走向,甚至导致曹操统一大梦成为了一场空。
那么诸葛亮和郭嘉究竟谁更厉害?曹操赤壁战败后仰天长叹,说了九个字,道破了两人能力的高低。
郭嘉横空出世
在曹操的谋士中究竟谁能位列第一,思来想去,郭嘉应该当之无愧。
郭嘉在年少的时候,便已经很有远见,他看到东汉将进入一个乱世,便隐居起来,并且秘密地结交豪杰,以图将来有一番作为。
后来时局彻底乱了之后,郭嘉便投靠了袁绍,经过短暂的接触之后,郭嘉断定袁绍不是一位明主,而将来也不可能取得天下。
郭嘉的原话是:
(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既然有了这层认识,郭嘉自然也不打算再浪费时间,于是果断离开了袁绍,在家一呆就是六年。
建安元年,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自己推荐人才,荀彧这个人不仅正直,而且心胸宽广,不会嫉贤妒能,郭嘉是他的好友,他也深知郭嘉的能力,于是便将他推荐给了曹操。
曹操与郭嘉交谈之后,当即大喜过望,表示能帮助他成就大业的就是郭嘉。
而在这之后,郭嘉就当上了曹操的军事参谋,也就是正儿八经的首席军师。
郭嘉奇谋制胜
郭嘉的军事天赋究竟有多高呢?如果用四个字形容的话,只有“天生奇才”最合适。
建安二年,曹操被张绣偷袭,落得大败,而袁绍则如日中天,就连曹操自己都没有信心能打败袁绍,但是郭嘉认为,袁绍必败,于是提出了“十胜十败”之说,而郭嘉提出的这“十胜”的理论在后世备受推崇,被誉为兵家制胜宝典。
正如毛主席评价时所言:
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而在后来与袁绍的争斗中,曹操果真如郭嘉所言,将他打得一败涂地。
曹操战胜吕布也是郭嘉的功劳,在曹操围困下邳的时候,吕布坚守不出,战争持续了大半年,搞得曹操都想放弃了,而在这关键时刻,郭嘉又站了出来,他对曹操说不能放弃,急攻必胜,后来吕布果真被擒杀。
曹操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之后,袁尚等人便向北逃窜逃到了乌桓,对于该不该继续向北追击攻打乌桓,曹操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为他害怕刘表会袭击他的大后方。
这时候郭嘉再一次站了出来,他对曹操说,乌桓必须打,一来袁家对乌桓有恩,他们相结合势力必然大增,二来刘表不是成大事的人,根本趁虚而入攻打许都。
曹操听后深信不疑,果断出兵辽东,灭了乌桓,彻底平定了北方。
郭嘉英年早逝
对于曹操来说,这次北上大破乌桓,肃清了袁氏的力量,看似是一件功成名就的事情,但其实这次曹操损失大了,因为郭嘉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水土不服、日夜急行、操劳过度患病去世。
曹操为此痛哭流涕。
曹操的谋士虽多,但郭嘉只有一个,无论走到哪里,曹操总会把郭嘉带在身边,而郭嘉也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每逢军国大事,总是算无遗策,是三国时期真正的神机妙算。
曹操对郭嘉也寄予了厚望,甚至打算在平定天下后,将治国的大事托付给他,可是郭嘉却英年早逝了,曹操怎能不痛心。
曹操平定了北方之后,野心膨胀,剑指江东,于是磨刀霍霍杀向荆州,当曹操到达赤壁的时候,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可结果却被周瑜和黄盖来了一个火烧赤壁,说到这不少人就会说,赤壁之战不是诸葛亮策划的么,当然不是,事实上根本没有他的事。
曹操兵败赤壁,意味着他一统天下的大梦破碎,而历史也至此进入了三国鼎立,曹操在兵退之后,仰天长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也正是这句长叹,使得郭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郭嘉没有英年早逝,或许就没有后来的三国了。
小结
诸葛亮在政治上的能力毋容置疑,但是在军事上与郭嘉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我们所熟知的空城计是假的,借东风也是假的,挥泪斩马谡不假,但也是由于诸葛亮指挥失误造成的。
所以要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实在太假了,而真正能担得起这四个字的是郭嘉,两人究竟谁更胜一筹,自然也不言而喻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