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彭福东||蚤满华袍:“张爱玲热”的回顾与透视之③写作生涯(随笔)

文摘   2025-01-01 07:05   广东  

张爱玲自述,她7岁时开始写第一部小说,9岁起就开始向编辑先生“进攻”—投稿,12岁在校刊发表习作,14岁时写就《摩登红楼梦》,19岁在港大读书时写作《我的天才梦》参加征文比赛并获奖,充分显示了张爱玲在写作上的过人天赋。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张爱玲文学创作生涯应从她自港大重回上海定居时开始。至1995年去世,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成名阶段1942年—1945年)。张爱玲1943年左右开始登上文坛,当时的上海正处于日伪占领时期,日本侵略者、汪伪政权并不容忍具有爱国色彩或反日倾向的作家和作品,因此绝大部分的“主流作家”、“资深作家”都离开上海,去了重庆或内地的其它地方。但日伪当局也需要文学艺术作品来粉饰太平,只要不反对他们,还是求之不得的,这就给张爱玲这样的去政治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张爱玲说,“我甚至只写一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张爱玲首先开始了英文写作,在外国驻沪机构创办的报刊上发表了《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国人的宗教》等,大受英语读者的欢迎。同时,她又创作了大量的中文作品,先后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心经》《倾城之恋》《连环套》《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批小说及散文,在上海文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特别是小说集《传奇》一书的出版,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学界如日中天,成为当时最走红的作家。年轻的张爱玲对政治没有兴趣,她在政治上也很幼稚,虽然没有参与过日伪政权的活动,也没有写过亲日、媚日的文章,但张爱玲在此期间与汪伪政权宣传部政务次长、汉奸文人胡兰成相识、相恋并结婚,还经常出入于大汉奸周佛海等人的公馆,同时,又有部分文学作品发表在有日伪背景的杂志上,张爱玲还是同政治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因此为她日后的种种遭遇埋下了伏笔。

彷徨阶段1945年—1952年)。抗战一胜利,张爱玲就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处境之中。尽管张爱玲与胡兰成于1946年结束了婚姻关系,但“汉奸妻”、“汉奸妾”、“落水文人”的恶名还是落在了张爱玲的头上,张爱玲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感情上的悲剧,社会上并不完全客观的谴责,此时的张爱玲可谓内外交困,原本旺盛的创作突然萎缩了,1945年、1946年她几乎没有新的作品。1947年起,张爱玲另辟蹊径,与电影公司合作,由桑弧执导,将《不了情》搬上银幕,深受观众欢迎,被誉为“胜利以后最适合观众理想之巨片”。接着,《太太万岁》《哀乐中年》等电影相继问世。1949年上海解放后,张爱玲适应新社会、新形势开始了新文学创作,1950年《十八春》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张爱玲表示,读者对其作品的关心,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恐惧。同年7月,在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夏衍的关照下,应邀出席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当时张爱玲身穿旗袍,显得非常突出,据说丁玲还好心提醒她:你怎么穿成这样!土改开始后,张爱玲被夏衍安排随文代会下乡,参加两个多月的土改工作。1951年中篇小说《小艾》在《亦报》连载。同年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成立,夏衍兼所长,柯灵为副所长,夏衍拟聘请张爱玲为编剧,但因有人反对,未能如愿。张爱玲得知香港大学复学,便写信申请继续因战争中断的学业,得到许可后便开始策划离开大陆。因为张爱玲后来的离开,使海外及港台的很多学者认为,她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十八春》和《小艾》,是迫于当时的政治压力而违心创作的。其实,当时上海文化界的领导以及朋友,特别是夏衍等人,对张爱玲是欣赏的、是爱护的,但张爱玲也确实受到了一些批评及指责。尽管如此,我还是更倾向于认为,这两部作品是张爱玲主动对时局、对形势的调整与适应,是文学创作上的自我探索,而并非因为外力的干预。当然,经历了与胡兰成的变故,以及社会政权的变化,加上张爱玲的特殊出身,她可能也确实感受到了来自社会、政治方面的压力,因而产生了离开的想法,这点并不难于理解。

出走阶段1952年—1995年)。195211月,张爱玲赴香港大学复读,但在与校方沟通时闹得很不愉快,结果张爱玲也未能完成学业。为了取得生活费用,张爱玲在美国驻港总领馆新闻处谋得了一份翻译的工作,并接受了该机构的资助,开始了《秧歌》和《赤地之恋》的创作。虽说也是约稿,但却类似于命题作文。新闻处的负责人麦加锡回忆说,他们提供了故事的梗概和大纲,张爱玲只是负责编写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张爱玲自述,写作这两部小说时有点身不由己,也深感纠结和痛苦。这两部小说题材上的反共倾向,写作技巧上的致命硬伤,使张爱玲广受有识之士的批评。昔日的文学天才,今为五斗米折腰,原本渴望远离政治,可最终成了政治的工具,这大约也是张爱玲始料未及的。1955年秋,张爱玲经由日本前往美国,在美国定居、结婚,并与胡适、夏志清等人交往。在美国的四十年里,张爱玲创作了《色戒》《小团圆》《五四遗事》《怨女》《对照记》等多部小说,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作品,翻译了大量的英美文学及中国文学作品,还为港台等多家影视公司编写、改编了多部影视作品,此外,还接受资助开展《红楼梦》研究并出版了《红楼梦魇》。应该说张爱玲这个时期的创作,完全是由个人自主的,可她的英文作品并没有得到美国读者的青睐,但她的中文作品却在台湾、香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END
作者简介彭福东,化州市人,现居广州,广州市黄埔区作家协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喜欢读书,爱好写作,曾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硕士论文被收入中国知网。有作品获各类奖项。自印论文集《升斗小思》、随笔集《龙头山下》《亲近渊明》。


橘州文学
发掘和培养化州文学新秀,展示橘州人文风采。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