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列夫·托尔斯泰》

教育   2025-01-14 20:08   天津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需要电子版(43页)
直接扫码下载

一、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功的秘诀》《伟大的悲剧》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自《三作家》。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他领会到托尔斯泰的出类拔萃,也领会到托尔斯泰超越自身、超越了人类一切平庸的伟大,并将其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其一即为《列夫·托尔斯泰》。
三、理解词义
①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②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③器宇:气概,风度。   
④禁锢:束缚,限制。 
⑤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发愁,指闷闷不乐。   
⑥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⑦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⑧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⑨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⑩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⑪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文中指目光锐利。 
⑫意趣盎然:洋溢着意味和兴趣。  
⑬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足,值得。   
⑭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⑤):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⑥-⑨):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
五、问题归纳
1.“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将晚年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的变化形象地说成“悲凉之地解冻”,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巨大转变,事实上,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定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富裕阶级的生活及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主张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联系上文,可以说他此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 “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是对上文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总结、升华。托尔斯泰相貌平平,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他出生在贵族家庭,却心系平民,已经和俄国人民融为一体了,是俄国人民的杰出代表。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3.第4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普通平凡?目的是什么?
本题运用“定向—分析—归纳”法。从穿戴、职业、社会角色三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普通平凡。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4.“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这句话生动描写了来访者的心理、神态,有怎样的作用?
本题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生动描写来访者亲眼见到托尔斯泰时的心理、神态,突出来访者的失望,侧面写出托尔斯泰容貌的平常,为下文的“扬”蓄势。
5.第6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托尔斯泰的目光目的是什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运用明喻和夸张来描绘托翁的目光是为了体现其目光的敏锐与犀利,具有准确而深刻的洞察力。
6.“托尔斯泰这对眼睛有一百只眼珠。”这段结尾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引用。本段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干脆有 力,含蓄隽永,夸张的修辞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7.第8段“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托尔 斯泰的文学创作来自于他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他又用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8.“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句中的“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各指什么?
表明托尔斯泰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精神世界的最高处”指人性真善美的至高精神境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指人性假恶丑的最肮脏境地。
9.第9段为什么说他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正是因为这双眼睛看社会太透彻,他才对所处的社会充满了失望,而他却无法从这种社会中解脱出来,从而缺少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六、课文主题
本文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七、课外知识(名言积累)
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托尔斯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托尔斯泰
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托尔斯泰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托尔斯泰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托尔斯泰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xī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zhòu,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质疑的描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ī()利  锃亮(zèng)  甲zhòu()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无可质疑”,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无可置疑”。

(3)文中“颔首低眉”的意思是:低着头,形容谦卑恭顺;“诚惶诚恐”的意思是: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胡髭() 一绺绺(liǔ)   正襟危坐(jīn)      

鬈发(quán)  粗制làn()造    鹤立鸡群()

长髯(rán)   藏污纳垢()    àn()然失色

禁gù()    滞留(zhì)      热泪涟涟(lián)

蒙mèi()   càn()然      诚huáng()诚恐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B.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不会找到幸福。

C.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4.你班正在举行以“走近名人——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读巨人著作,做时代先锋

(2)下面这段文字是关于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的简单介绍,请按要求帮忙修改。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深深震动了他,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一个从受欺凌的地位中逐步觉醒并走向新生的下层妇女的形象。如果说与聂赫留朵夫的重逢震颤了她麻木的灵魂的话,那么与政治犯的接触则使她开始了对新生活的探索。【A】玛丝洛娃形象已经越出了当时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是深刻地表现了下层人民不可摧毁……【B】托尔斯泰晚年生活力求平民化,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完成了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和《舞会之后》……等优秀作品。1910年,他在出走途中去世。

①【A】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修改意见:应在“不可摧毁”后面加上“的坚强意志”

②【B】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修改意见:删去省略号

(3)请你为托尔斯泰拟写一段颁奖词。

【示例】沧桑的面孔有着天才的灵魂,锐利的双眼代表着高超的境界。他的笔是一把利剑,直直劈开世人冷漠的面具;他的文字是一曲小调,婉转唤醒世人愚钝的良知。站起来,他是高耸入云的乌拉尔山;倒下去,他是深远悠长的伏尔加河。

拓展阅读

(原创)

老友蔡澜

金 庸

①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再加上“一笑”,那就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道路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丽。

②他教我怎样喝最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却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比我潇洒得多。

③除了我妻子林乐怡,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走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去过许多次日本,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共游欧洲,从意大利北部直到巴黎。同游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之余,再去北美洲。从温哥华到旧金山,再到拉斯维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享受互相做伴的乐趣,一起享受旅途中遇到的喜乐或不快。

④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但后来感到他们有些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等大批所谓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猥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和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的漂亮谈吐形成鲜明对照。

⑤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是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我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与我友谊深厚,也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

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⑦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他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对人生中各种有趣的玩意儿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他更可以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待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

⑧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自从我去年心脏病发作,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在席上旁人认为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吸的香烟余味,聊以过烟瘾。

⑨蔡澜交友虽广,但不认识他的人毕竟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又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也相差无几。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5.第④段插入“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的事,有何作用?【插叙的作用

与蔡澜形成对比,从侧面烘托出蔡澜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

6.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与令狐冲和段誉做朋友。【理解文意】

因为令狐冲和段誉性格上更加潇洒自若,与蔡澜好友更相像一些。

7.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句子】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来朗朗上口,语势强烈,写出了蔡澜的率真潇洒。

8.结合文章,说说在“我”心中,蔡澜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见识广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人。

9.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在刻画人物手法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分析写作手法】

①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②本文通过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高贵品格,而《列夫·托尔斯泰》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他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学法点津

夸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典型例题】分析“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的目光犀利,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技法点睛】夸张修辞手法的特点:

1.扩大:把人和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高、强方面说,使它远远超出事物本身。如: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2.缩小:把人或事物故意往低、小、短、少、轻、弱等方面说。如: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了。

3.超前:就是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者是同时出现的。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

1.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2.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需要电子版(43页)
直接扫码下载

以上资料可扫【小猴云印】
直接云上打印

欢迎加入一棵树初中语文教师群


【提醒】如果你是语文教师,想和全国各地的语文同行尽情交流,如果你想获取更多语文教学考试资料,请加入我们。 

QQ群号:1群721150613  2群:1055029719


 

联系我: yikeshu_99 (复制添加)

↓ ↓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

一棵树的独白
语文交流 家庭教育 学生天地 见解观点
 最新文章